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原发性青光眼诊疗共识20131019

原发性青光眼诊疗共识20131019


• Baseline & Follow up of optical disc appearance is the most important sign in determining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 视盘及杯盘比的测定及随访是 决定青光眼诊断及治疗最重要的指标。)
的视野缺损 光感 压正常
180
2013年全国青光眼专家共识会议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青光眼组
2013.1 广东清远 2013.5 广西桂林
沿用2008年共识,2013年共识增加内容
• 建议以医院为基础进行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机会筛查
•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筛查使用房角镜,有条件的医院可开
展UBM及ASOCT筛查 • 符合白内障手术指征又需要做虹膜周切的青光眼患者可以 采用单纯白内障摘除术来治疗 • 关于残余性青光眼的治疗:
• 眼底检查
– 在使用直接检眼镜检查的基础上, 建议采用裂隙灯前置镜检查法和眼 底图像记录技术进行眼底检查
• 房角镜
– 静态与动态检查 – Scheie分类法进行分级
可选择性检查
• • • • • 眼底照相 A/B超 UBM IOL Master 前段 OCT
《我国原发性青光眼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008)
中华眼科杂志.2008.44
中华眼科杂志.2008.44
2008年专家共识
• 原发性房角关闭所导致的急性或慢性眼压 升高,伴有或不伴有青光眼性视盘改变和
视野损害
• 1987 标准与 ISGEO标准的有机整合
中华眼科杂志,2008,44,(9):862-863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路径
房角狭窄、眼压升高、虹 膜膨隆
《原发性青光眼早期诊断的初步建议》(1987)
• 推荐进行暗室俯卧实验及暗室实验,激发实验 阳性可作为诊断依据,阴性时不能排除青光眼 •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前期最好做预防性周边虹膜 切除或者激光虹膜切开术
中华眼科杂志,1987,23,127
《中国青光眼临床工作指南》(2005 )
中华眼科杂志.2005.41
诊断标准
1. 中央和周边前房均变浅或消失 2. 滤过术后早期(10天以内)眼压超过10mmHg,中 后期可超过21mmHg 3. 使用缩瞳剂后眼压不降或反而升高,前房进一步 变浅 4. 超声波检查可发现玻璃体腔内有水囊形成 5. UBM检查可观察到睫状体水肿、僵直、前旋形成 睫状环阻滞
Epstein DL. Chandler and Grant’s glaucoma. 4th ed.
第五届世界青光眼大会儿童期青光眼诊疗共识
VANCOUVER 2013.7. 17-20
• Gonioscope is crucial in making the correct diagnosis and for planning surgical treatment.
(房角镜检查在准确诊断青光眼及制定手术治疗方案中举足轻重。)
– Choroidal edema, thickening, ooze and expansion, Quigley (2011)
Curr Opin Ophthalmol, 2008. 19(2): 107-14
研究对象
• 2005.4.~2012.12七年间中山眼科中心 青光眼专科确诊的恶性青光眼患者163 例(182眼)
摘除晶状 体
角膜内皮失 代偿风险大
角膜内皮失代 偿风险小
恶性青光眼治疗路径 PPL
PPL或抽吸或 Phaco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POAG发病机制研究
• 青光眼发病的线粒体机制与Aß 异常沉积
• 嘌呤受体P2X7与NMDA受体介导节细胞毒性 • 自身免疫反应和炎症介导 • 视网膜胶质细胞的致病作用 • 颅内压与眼内压失衡致筛板损害 • 中枢外侧膝状体、视皮质改变 • 血液流变学与血液动力学异常改变
RNFL 和视神经改变 (可以检查) 短波自动视野计发现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改变 视野改变 (检查不出) 节细胞死亡/轴突丢失 细胞凋亡加速 正常 自动视野计发现 视野改变 视野改变 (中度)
HRT GDx OCT
视野改变 (严重)
FDT ‘进展期’
失明
‘早期’
‘晚期’
Weinreb et al. Am J Ophthalmol. 2004;138:458-467.
• 恶性青光眼的危险因素
– posterior aqueous diversion or ciliary swelling and block, Wise & Shaffer (1992) – Lens zonular loose, dehiscence,Chandler &
Grant(1962)
手术治疗方式
手术方式
晶状体摘除(Phaco或ECCE)+前段玻璃体切除 PPL+PPV 玻璃体抽吸+前房成形术

86 16 23

100 16 27
单纯药物治疗
脉络膜上腔放液+前房成形术 角巩膜缘伤口修补术 前段玻璃体切除+前房成形 小梁切除+前房成形术 前房成形+人工晶体IOL取出+前切 睫状体光凝 YAG激光后囊及前界膜切开 眼内取材注药 总 计
经病变(GON)
BJO,2002,86:238-242
我国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分期
按临床病程分类:
•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早期、进展期、晚期
•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先兆期、急性发作期、 缓解期(间歇期)、慢性期、晚期 按发病机制分类: • 虹膜膨隆型
• 高褶虹膜型
• 混合机制型
我国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共识的演变
住院青光眼患者情况
中山眼科中心2005年4月-2012年5月青光眼住院患者基本情况 2005.4.-2012.5. 青光眼患者 住院人数(人) 13323 平均住院日(日) 8.0 平均住院次数(次) 1.14
PACG患者
恶性青光眼患者
7349
158
6.9
10.7
1.08*
1.47
*恶性青光眼/PACG=2.15%(158/7349)
中华眼科杂志.2005.41
中华眼科杂志.2005.41
中华眼科杂志.2005.41
《我国原发性青光眼诊断和 中华医学会中华眼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2008.5 北京香山
中华眼科杂志,2008,44,(9):862-863
青光眼的最基本检查
原发性青光眼诊疗共识
葛坚
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青光眼学组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青光眼诊治面临的问题
• 人口基数大: >13亿人 • 50岁以上人数>2亿余人 (患病率3.8%)
• 50岁以上青光眼患者超过700万
• 急需解决的问题:
–统一诊治标准 –重点在原发性青光眼早期诊断 –进展期及晚期青光眼统一治疗标准
患者比例 79.8% 4.3% 2.5% 1.8% 0.6% 1.2% 3.7% 0.6% 0.6% 1.3% 3.8%
144眼小梁切除术后恶性青光眼发生时间
within 1 week
within 1 month
within 1 year
• 时间跨度从术后1天到4.5年 • 中位数时间7天 • 术后1周以内发生的占55.4% • 术后1月以内发生的占62.5% • 术后1年以内发生的占78.6%
恶青和PACG患者的年龄及性别构成
PACG
• 男女患者分别为2984人、4597人(1:1.54)
• 男女患者的平均年龄分别为63.7岁和62.4岁 • 中位数年龄分别为63岁
恶性青光眼
• 男女患者分别为43人和115人(1:2.7)
• 男性和女性平均年龄分别为48.3和50.3岁
• 中位数年龄48.5岁
•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是一种
慢性、进行性的视神经病变,病理性高眼压是造成损伤的重要因素之 一。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特征是获得性的视神经萎缩与视网膜神经 节细胞及其轴突的丢失,且无其他可能引起上述病变的眼部及全身疾 患,眼压升高时房角仍始终保持开放。
的随机对照试验;
• II 级证据:非随机、设计良好 的对照研究;多中心,设计
最重要
Level B 中等重要 Level C 相关但非关键
良好的连续对照病例研究;
有/无干预的多时间点序列研 究;
• III 级证据:描述性研究、病
例报告、专家组意见
民主讨论、达成共识
世界青光眼协会共识会议(WGA Consensus Meeting)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ISGEO - PACG的分类 (2002)
• PACS (primary angle closure suspect) 可疑房角关闭
• PAC (primary angle closure)
房角关闭 • PACG (prim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 PAC基础上出现青光眼性视神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药物、手术或激光治疗
关注眼前节和房角粘闭有无进展
中山眼科中心七年 182眼恶性青光眼临床分析
恶性青光眼
• Von Graefe(1869)首次描述,又称睫状环阻滞性青
光眼、房水错流综合征,表现为术后前房消失或 极浅,眼压升高或正常 • 最近UBM/OCT:与脉络膜水肿、增厚、渗出、囊肿 等相关 • 处理困难,预后差,是青光眼术后最严重的一种 并发症
18
1 1 2 1 1 5 3 1 158
19
1 1 2 1 1 5 3 1 177
临床体会
• 大部分恶性青光眼是医源性的和可避免的 • 年轻的女性PACG患者在小梁切除术后更易发生恶性青光眼 • 89.6% (163/182 眼)的恶性青光眼发生在PACG患者的小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