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六节:FSC和船舶进出港管理与船舶安全检查
第六节:FSC和船舶进出港管理与船舶安全检查
船舶进出港管理与船舶安全检查
一、船舶签证管理
依据《海上交通安全法》,交通部制定了《中华人 民共和国船舶签证管理规则》,自1993年7月1日起施行 , 海事局负责我国船舶的签证。 本规则适用于进、出我国港口或在港内航行、作业 的中国籍船舶及其所有人、经营人、代理人。但军用、 公安船舶,体育运动船舶除外。 直接由国外港口开来或直接开往国外港口的船舶, 不需办理签证。 航行香港、澳门地区500总吨以下机动船及各种非机 动船舶,除按国际航行船舶办理进出口手续外,还应按 本规则办理签证。
进出港签证手续由船舶驾驶员向海事局或其签证站点 办理。 4
已经签证的船舶,出港前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应重新办理签证:
(1)船长、轮机长或担任相应职务的船员变动;
(2)有关航行安全的重要设备损坏;
(3)船舶结构和技术条件发生变化;
(4)航行区域、船舶用途改变;
(5)办理出港签证后36h内未能出港;
(6)发生或发现与签证条件不符的其它情况。
1
1.签证条件(了解)
申请办理出港签证的船舶,应处于适航或适拖状 态,具备下列条件:
1)配备足以保证航行安全的船员; 2) 载客、载货符合乘客定额和装载技术要求及载 重线规定;
3) 装载危险货物的船舶应持有经海事局批准的危 险货物申报单,装载情况符合船舶危险货物的安全 规定; 4) 船舶、船队的尺度和拖带量符合拟通过的船闸 、桥梁、架空设施、浅窄航道的通航规定和要求;
7
1.船舶进口岸审批规定
船方或其代理人应在船舶预计抵达口岸 7 日前 ( 航程不 足 7 日的,在驶离上一口岸时),填写《国际航行船舶 进口岸申请书》,报请抵达口岸的海事局审批。并应在 船舶预计抵达口岸 24h 前,将抵达时间、停泊地点、靠 泊移泊计划及船员、旅客的有关情况报告检查机关。在 船舶抵达口岸前未办妥进口岸手续的,须在船舶抵达口 岸 24h 内到检查机关办理进口岸手续。船舶在口岸停泊 时间不足 24h 的,经检查机关同意、可在办理进口岸手 续时,同时办理出口岸手续。
随着港口国监督业务的不断发展,亚太地区各国家主管 当局对 PSC 的区域性合作感到兴趣,经过多年的努力,于 1993年12月在日本东京达成了《亚太地区港口国监督谅解备 忘录》.简称《东京备忘录》,并于1994年4月1日生效。我 国既是加入国又是发起国。
自1994年以来备忘录规定的工作依据、检查程序.缺陷 处理原则、控制标准一直在影响着我国的安全检查或FSC的 工作。特别是国内和国际航行船舶在检查内容上明显不一致 ,无法适应国际航行船舶在国外的 PSC检查。所以,交通部 安监局对《(90)安检规则》进行修订并广泛征求意见。
船舶在抵达口岸前已办妥进口手续的,船舶抵达后即 可上下人员、装卸货物和其他物品。否则,船舶抵达后 ,除检查机关办理进口岸检查手续的工作人员和引航员 外,其他人员不得上下船舶舶进口岸审批规定 卫生检疫机关对船舶实施电讯检疫。 持有卫生证书的船舶,可向卫生检疫机关申请 电讯检疫。
对来自疫区的船舶,载有死因不明尸体的船舶 ,未持有卫生证书或卫生证书过期或卫生状况不合 要求的船舶,卫生检疫机关应当在锚地实施检疫。
动植物检疫机关对来自动植物疫区的船舶和船 舶载有动植物、动植物产品及其他检疫物,可以在 锚地实施检疫。
9
2.船舶出口岸审批规定
船方或其代理人应在船舶驶离口岸前4h内到检 查机关办理出口岸手续。
1997年以交通部部长15号令重新发布了经修改的《中华 人民共和国船舶安全检查规则》 (简称《(97) 安检规则》), 于1998年3月1月生效实施。同时废止了《(90)安检规则》。
16
3、检查内容(见安检97规则)
对中国籍船舶进行检查的内容详见“船舶安全 检查项目”表,该检查内容的制定基本上是参考了 《东京备忘录》规定的检查项目。而对外国籍船舶 进行检查的内容则完全按照《东京备忘录》规定的 检查项目进行。
三、船旗国监督 3.6.2 船旗国管理(FSC)的主要内容
现在,随着港口国检查的日趋严格,各船旗国 政府为了在各个 PSC检查网络中提高自己的声誉, 都加大了对船舶的检查力度,有些国家政府的检查 甚至超过了港口国监督。 我国政府现在对从中国开出的船舶实行开航前 监督,对悬挂中国国旗的船舶就属于船旗国监督, 其检查力度和检查规模都相当于港口国监督。
14
2、《安检规则》的发展过程
对在港船舶实施安全检查.在1982年时由大连、天津港务 监督首先开展尝试性工作。1985年,交通部水监局下发了《船 舶安全检查暂行办法》文件.对安全检查适用范围、检查要求 、检查程序等作了一般性的规定,如“仅适用于中国籍船舶” 。 在这一时期,世界各国家和地区纷纷开展港口国监督的检 查,巴黎备忘录地区和美国开展得非常活跃,直接影响到了亚 太地区,1989年日本首先提出由中国、日本、韩国开展港口国 监督的区域性合作。这些都使我国的主管机关感到,原有的暂 行办法已不能满足全面开展安全检查的需要。并于1990年制定 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安全检查规则》(简称《(90)安检规则 》),两者的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以下两点: 1)在适用范围上,“适用于中外籍海船”; 2)以交通部文件发布,提高了文件的规格和行政法规的 层次地位。 15
5
3.签证簿、处罚
船舶签证簿是船舶航行的必备文书,必须随船 妥善保管,除海事机关外,任何单位、人员均不得 扣留、收缴和签注。签证簿必须由海事机关核发。 每艘船舶只能使用一本签证簿。签证簿损毁或 使用完毕后,送海事机关检查注销,并由船舶或船 舶所有人保留3年。
6
二、国际航行船舶进出口岸检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口岸检查方法》自 1995 年 3 月 2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海事局、海关、边防检查机关 、国境卫生检疫机关、动植物检疫机关是负责对船 舶进出我国口岸实施检查的机关。 凡进出我国口岸的外国籍船舶和航行国际航线 的中国籍船舶及其所载船员、旅客、货物和其他物 品,除非另有规定,均应由检查机关依法实施检查 。检查机关通常不登船检查。
(5)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务监督局指定需要检查的
22
2.处理 船舶应按照《船舶安全检查通知书》或《亚太 地区港口国监督检查报告》的要求;对存在的缺陷 予以纠正,并申请复查。检查员要求船舶在指定港 口纠正缺陷的,船舶在离开指定港口前应当纠正。 指定港口为中国港口的,船舶应在离港前申请复查 ;指定港口为外国港,中国籍船舶应在抵达中国第 一港口时申请复查。
13
FSC检查标准依据
根据《船舶安全检查规则(1997)》: 对中国籍船舶的安全检查以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规 章、技术规范和我国加入的国际公约为依据。
1 、我国实施船舶安全检查的依据(FSC 授权依据 )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第3、17、19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 《水污染防治法及其实施细则》。 这些法律、法规中都有相应的授权条款。依据这些法 律、法规的授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制定并颁布了《中 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安全检查规则》;简称:《安检规则》
船舶存在的缺陷危及船舶、船员及旅客和水上 交通安全或者可能造成水域严重污染的,按海事局 规定的程序报批准后,执行检查的海事机关签发《 禁止离港通知书》,禁止船舶离港。
本办法用语含义:
国际航行船舶,是指进出我国口岸的外国籍船舶 和航行国际航线的中国国籍船舶;
口岸,是指国家批准可以进出国际航行船舶的港口;
船方,是指船舶所有人或经营人。
11
三、船旗国监督 3.6.1 船旗国管理(FSC)的基本概念,包括FSC 的由来和现状以及法律依据 3.6.2 船旗国管理(FSC)的主要内容
18
1.检查
船舶安全检查于船舶在港口停泊或作业期间进行 。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禁止对在航船舶进行安 全检查。 对中国籍船舶的安全检查,以我国有关法律、 法规、规章、技术规范和我国认可的有关国际公约 为依据;
对外国籍船舶的安全检查,以我国有关法律、 法规和我国加入的有关国际公约以及《亚太地区港 口国监督谅解备忘录》为依据。
2
1.签证条件(了解)
申请办理出港签证的船舶,应处于适航或适拖状 态,具备下列条件:
5) 已按船舶安全检查通知书的要求纠正所存在的 缺陷,并已复查合格; 6)已按规定向港务监督交纳船舶港务费;
7) 按国家规定必须投保船舶险的船舶,持有有效 的保险文书或证明文件;
8)没有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
17
三、1997安检规则 《我国船舶安全检查规则(1997)》于1998年3月1日生 效。 本规则适用于中国籍200总吨或750kW以上海船、50总吨 或36.8kW以上内河船舶和进出我国港口(包括海上系泊点 )的一切外国籍船舶。不适用于从事营业性运输以外的军事 船舶、公安船舶、渔业船舶和体育运动船艇。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统一管理全国的船舶安全检查工 作。各海事机关负责对进出本港的中国籍船舶实施安全检 查。对外国籍船舶的安全检查,由批准的海事机关实施。 中国籍船舶必须配有《船舶安全检查记录簿》。《船舶 安全检查记录簿》由海事机关核发,用完后应留船保存一 年。外国籍船舶应在办理进港查验手续时出示《亚太地区 港口国监督检查报告》。
20
检查人员(通常两人)应向船方出示工作证件。 船长应如实报告船舶的安全状况并指派有关船员 陪同检查。陪同船员应按检查人员的要求,调试 和操纵有关设备,回答有关问题。
对中国籍船舶进行安检后,检查员应在《船舶 安全检查记录簿》内填写船舶安检记录,并签发 《船舶安全检查通知书》一式三份。 对外国籍船舶进行安全检查后,检查人员应签 发《亚太地区港口国监督检查报告》。《亚太地 区港口国监督检查报告》一式两份。
21
经海事机关安全检查的中国籍船舶和经《亚太地 区港口国监督谅解备忘录》成员海事当局检查的 外国籍船舶,一般六个月内不再检查。但下列船 舶不受六个月的限制: (1)国际航行的客船、滚装船、散货船以及油船 、液化气体船、散装化学品船; (2)新发现存在若干缺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