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阿长与《山海经》(讲读);我的信念(自读)学案人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1. 阿长与《山海经》(讲读)2. 我的信念(自读)二. 学习新课阿长与《山海经》(一)教学目标1. 整体感知课文,体悟作者对长妈妈真挚的感情。
2. 理解本文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的写法。
3. 把握人物形象特点,分析写人方法。
4. 体会文中有感情色彩的语句对表达人物感情的作用。
(二)重点、难点1. 学习课文围绕中心选材,选材时要详略得当。
2. 把握人物形象,了解作者对这个人物的感情。
3. 重点研读关于《山海经》一节,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内容1. 文学常识: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鲁迅是浙江绍兴人,他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1918年5月,第一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鲁迅一生的著作和译作近1000万字。
其中杂文集16本,650多篇,小说集《呐喊》、《徬徨》、《故事新编》等。
散文集有《朝花夕拾》。
文体:记叙文出处:《朝花夕拾》2. 时代背景:长妈妈是鲁迅儿童时代的保姆,是鲁迅最早接触到的一位农村劳动妇女,和鲁迅一起生活到鲁迅上学以后这样一个漫长的幼年时期。
对鲁迅幼小的心灵成长影响最大,印象最深,除了他的家族长辈和兄弟外,就要数长妈妈了。
在《狗·猫·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病后杂谈之余——关于“舒愤懑”》等散文中,多次提到这位已故保姆给鲁迅讲“美女蛇”“长毛”“花绿头”等故事;鲁迅晚年时专门写了本文来追怀她。
3. 掌握以下字词:憎.恶()絮.说()惶.急()烦琐.()骇.破()掳.()炙疮疤...()()()诘.问()惧惮.()陆玑.()疏懒.()渴慕.()霹雳..()震悚.()粗拙.()诗画舫.()郝懿.()行孤孀.()4. 整体感知:这篇文章真实而亲切地再现了鲁迅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
作者围绕阿长写了她“切切察察”的毛病,摆成“大”字的睡相,令人厌恶的种种规矩,“长毛”的故事,买《山海经》等儿时往事,刻画了一个饶舌、多事,有许多繁文缛节,但又热情、爽朗、淳朴、宽厚、善良、仁慈的农村劳动妇女形象,表现长妈妈给“我”的关爱,以及作者对这样一个劳动妇女深切的怀念之情。
5. 结构层次:全文共31段,可分五部分:第一部分:(1—2)叙述阿长留给我的印象及名字的来历。
第二部分:(3—12)叙述琐事及我对阿长的厌恶之情。
第三部分:(13—18)讲“长毛”的故事,叙阿长的神力。
第四部分:(19—29)主要写得到《山海经》的前前后后。
第五部分:(30—31)抒发我对阿长的深切怀念。
6. 写作特点:(1)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
围绕阿长写的几件事中,买《山海经》一事,是使鲁迅最为感动,永志不忘的。
因此,关于这件事的叙说也最为激动,成为全文的中心。
(2)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刻画阿长这个人物形象。
文中写了下层劳动者的她的饶舌、多事、思想性格中的消极落后的东西,更写她的善良、真诚,热爱和关心孩子。
在道恭喜、吃福橘的麻烦仪式中,阿长寄托了真诚的善良愿望。
教我做人的道理虽然有些愚味,但都是出于善良的动机。
在买《山海经》中,她对孩子的心思观察细致,对孩子的愿望那么体贴,为了满足孩子的正当心愿又是那样认真,郑重其事。
作者的感情变化由厌恶,瞧不起到敬佩怀念,这就是先抑后扬的写法。
(3)语言特色:a. 朴素而饱含深情字里行间洋溢着炽热的抒情气息,文章笔端带着强烈的感情,这种感情不是明显的外露,也不是作者直接出面表达,而是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出语似平静,而感情却表现得很真挚、亲切、炽热,流露深长的意味。
b. 诙谐而富有情趣,但又不失深沉与庄重。
“切切察察”的神态,睡相的描写,吃福橘的紧张心情。
“长毛”一节的神力,读后令人忍俊不禁。
但是,当长妈妈高兴地买回《山海经》后,作者的感情就开始变得深沉而庄重了。
这种感情的变化,使得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表达更为真实而深切。
我的信念(一)教学目的1. 了解本文语言特色,文章思路及主要内容。
2. 感悟字里行间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
3. 学习居里夫人对科学的热爱之情和献身精神。
(二)重点、难点1. 理解作者质朴、简洁、真诚的语言所蕴含的深刻内涵。
2. 学习居里夫人的人格美。
3. 简单的叙述对读者产生的强烈感染和震撼。
(三)教学内容1. 作者简介:玛丽·居里于1867年11月7日生于波兰华沙,1891年进入巴黎大学深造,1894年和比埃尔·居里萍水相逢,彼此相爱,1895年结婚。
1903年居里夫人发表了关于放射能研究的博士论文,1903年因铀放射线的研究获诺贝尔物理奖,1911年,因发现了钋和镭而获诺贝尔文学奖。
2. 查字典,掌握以下生字、生词:固执:坚持己见,不肯改变。
鞭策:鞭打,用策赶马。
比喻严格督促进步。
盛名:很大的名望。
报酬.( ):由于使用别人的劳动、物件等而付给别人的钱或实物。
奢.( )望:过高的希望。
蹂.( )躏.( ):践踏,比喻用暴力欺压、侮辱、侵害。
呵.( )责:呵斥,过严地责备。
懊恼:心里别扭,烦恼。
沉醉:大醉,多用于比喻。
问心无愧:自问没做亏心事,没有什么可惭愧的地方。
( )猝.然长逝:突然死亡。
获益匪.( )浅:得到很多。
匪,不。
天赋.( ) 闲暇.( ) 3. 整体感知,理清层次:作者以质朴的语言,记叙了作者的理想,兴趣、爱好和情操,写出了自己作为一名科学家的性格特点和人格力量。
第一段:概括说明一个人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要有信心。
第二段:写作者的顽强意志,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
第三段:淡泊名利,甘于平静和简单,不为世俗所诱惑。
第四段:追求安静的工作和简单的家庭生活。
第五段:渴望以自由学者的身份在自由国家进行学术研究。
第六段:学会温和,欣赏生活中的琐事,拥有博大胸怀,豁达人生。
第七段:对科学研究的极度兴趣和极大热情,探索科学的美。
4. 语言特色:质朴、真诚的文字中蕴藏着作者深厚的人格底蕴和对科学的深深热爱之情。
例如第一节最后一句话:“我已经尽我所能了”,平静的叙述中蕴含着执着的态度。
第二节作者将自己和春蚕作比,使我们想到蚕的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正是作者一生的真实写照。
作者最后说自己同小孩子“沉迷”神话故事一般沉迷于对科学的追求,平淡的文字后面竖起一座丰碑,值得人们永远敬仰。
【模拟试题】一. 基础练习1. 加点字的注音有错的一组是( )A. 疮.疤(ng chu ā) 烦琐.(ǒsu ) 耐烦.(n f á) B. 震悚.(ng s ǒ) 惊骇.(i h à) 掳.去(ǔl )C. 惶.急 (ng hu á) 憎恶.(è) 诘.问(éji ) 2. 选出字形不正确的一项( )A. 保姆 大抵 面如土色B. 福橘 烦琐 莫明其妙C. 渴慕 投掷 毫不相干D. 哀悼 和蔼 深不可测3. 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我大吃一惊之后,也就忽而记得,这就是所谓福橘,元旦辟头..的磨难,总算已经受完,可以下床玩耍去了。
(开头)B. 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
(拟声词,形容细碎的说话声音) C.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大家) D. 我惧惮.她什么呢!(害怕) 4.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 两脚两手,在床中间 一个“大”字, 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 得那么热。
A. 张开 摆开 压 烤B. 伸开 摆成 挤 烤C. 张开 摊成 挤 烘D. 伸开 摊成 压 烘5. 下列词语中解释有误的是( )A. 蹂躏:践踏,比喻用暴力欺压、侮辱、侵害。
B. 问心无愧:指心里没有一点惭愧。
C. 鞭策:用鞭子赶马。
D. 猝然:突然,出乎意料。
6.《我的信念》作者是 , 国 家,曾两次获 奖,她的最大贡献是发现了 ,本文选自 。
二. 阅读理解(一)虽然背地里说人长短不是好事情,但倘使要我说句真心话,我可只得说:我实在不大佩服她。
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我的家里一有些小风波,不知怎的我总疑心和这“切切察察”有些关系。
又不许我走动,拔一株草,翻一块石头,就说我顽皮,要告诉我的母亲去了。
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
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1.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倘使——2. 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3. 语段中写阿长有什么特点?4. 从本段中看出“我”对阿长有什么样的感情?(二)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
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
纸张很黄;图像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
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和《毛诗品物图考》,又有了《点石斋丛画》和《诗画舫》。
《山海经》也另买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图赞,绿色的画,字是红的,比那木刻的精致得多了。
这一部直到前年还在,是缩印的郝懿行疏。
木刻的却已经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失掉了。
1. 画线句子表明人物怎样的心理?答:2. 找出直接描写阿长的句子,并说明采用的是什么人物描写方法?答:3. 从哪句话可以看出“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答:4.“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中“神力”指代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5. 当阿长把《山海经》买来给作者时,作者有哪些心理活动?能否再设计一下他对阿长说了哪几句话。
答:6. 判断下面各题的正误。
(1)阿长把《山海经》说成“三哼经”,表现了阿长的无知;称鲁迅为“哥儿”,表现了阿长地位的卑微,暗示了她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