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
4 古诗三首
补充填空:
一阵阵( 秋风 )吹动( 梧桐树叶 ), 发出( 萧萧 )的声音,让人感到( 孤寂 )。
于是,此情此景,独自一人在外的作者发出了由衷的 感慨,写出了这样的诗句: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思乡
悲秋
4 古诗三首
叶绍翁的伟大之处,在于他能把秋愁写得淋漓尽致,更 在于他能让自己从秋愁中跳出来,发现生活中别样的美。
这首诗前两句写了诗人郁闷孤独之情,朗 读的语调舒缓。后两句语气较前两句明快一些, 最后一句的语调可以上扬。
4 古诗三首
作者为什么如此肯定,这“一灯明”就 是儿童在挑促织呢?
因为他小时候也在夜晚打着灯笼抓蛐蛐。他 此时一定想到了自己的童年,想到了自己的朋友 ,想到了自己的家。
4 古诗三首
背诵和默写指导(课后第一题)
4 古诗三首
《夜书所见》这是一首纪行诗,写了诗 人行于江上,眺望江边的_见__闻__感__受__,表现 了诗人__愉__悦____的心情。
4 古诗三首
拓展延伸
描写秋季的诗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4 古诗三首
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4 古诗三首
课堂演练
一、画去不正确的读音。 石径(jīng jìng) 倾斜(xié xiá) 挑(tiāo tiǎo)逗
4 古诗三首
二、背一背,写一写。
山行
( 远上 )寒山石径斜, 白云( 生处 )有人家。 ( 停车 )坐爱枫林晚, ( 霜叶 )红于二月花。
字词听写
4 古诗三首
第二课时
《山行》让我们看到了火红的枫叶, 欣赏了秋天的美景。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 两首描写秋天的诗——
你们瞧,作者走出了屋子,放眼望去,他看到了什么?
一灯明 这是什么呀? 这是小孩在打着灯笼捉蛐蛐呢!
4 古诗三首
于是,作者笔锋一转,写到:
用细长的 物件逗引。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诗意:
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夜深人 静了还亮着灯不肯睡眠。
4 古诗三首
朗读指导(课后第一题)
穷
与富
贵
,都
是
一种
生
活境
遇
。懂
得
爱自
己
的人
,对
生
活从
来
就没
有
过高
的
口罗不是。
■
电
:
那
你
的
第
一
口
罗
没
有
我
和
他
不
同
。
我
是
从
底
古诗三首 但
是
当
我
拍
完
但是我年轻时有一个想法就是如果我 告诉你 怎么弄 ,15分 钟后你 还没有 弄完我 就不耐 烦像如 果我自 己弄五 分钟就 弄完所 以最后 通常变 成我自 己弄。 但这样 做有一 个不好 的后果 就是当 你真的 五分钟 弄完就 会给别 人一种 感觉他 在现场 完全没 有用他 会不开 心。
识字游戏
橙
傲残
君 犹
枫叶落了
4 古诗三首
词语解释 寒山:深秋时
节的山。
篱落:篱笆。
4 古诗三首
促织:俗称蟋 蟀,也叫蛐蛐。
4 古诗三首
4 古诗三首
互动课堂
老师范读,然后齐读。思考: 1.这首古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 2.从古诗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4 古诗三首
山行 远上[唐/寒]杜山牧/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 家。停车/坐爱/枫 林晚,霜叶/红于/
4 古诗三首
擎:举, 向上托。
荷尽已无擎雨盖,
诗意: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
叶也枯萎了。
4 古诗三首
犹:仍然。
菊残犹有傲霜枝。
诗意: 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
还傲寒斗霜。
对偶
4 古诗三首
指出诗歌前二句中的意象,并分析作者借其所表 达出的含意。
败荷
残菊
两个意象展示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但“已无”与 “犹有”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了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4 古诗三首
想一想
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 ?
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 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超过春花, 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更经得 起风霜考验。
4 古诗三首
朗读指导(课后第一题)
这首诗朗读的总体基调是明快的。诗的 前两句,要读出深秋时节山景的生机盎然; 后两句语调应高昂上扬,要读出诗人对枫叶、 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 古诗三首
赠 刘 景 文
4 古诗三首
互动课堂
老师范读,然后齐读。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qíng
4 古诗三首
一起解诗题
赠刘景文
赠送。 诗人的好朋友。 赠送给刘景文的诗。
4 古诗三首
再读古诗,边读边思考:这首诗中描绘了 哪些秋天的景物?用笔圈出来。
4 古诗三首
写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1090年(元祐五年)初冬,当时 苏轼正在杭州任职,任两浙兵马都监的刘景文也 在。两人过从甚密,交易很深。诗人一方面视刘 景文为国士,并予以举荐;另一方面赠此诗以勉 励之。(苏轼赠此诗时,刘景文已58岁了,难免 有迟暮之感。)
4 古诗三首
如何理解“最是橙黄橘绿时”这句诗?
“有人家”使深山充满 生气,还照应了上句中的 “石径”,因为这“石径” 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 态,也说明山很高。
几户人家在白云_生___处__的地方
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
4 古诗三首
诗意: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
4 古诗三首
因为。
停车坐爱枫林晚,
4 古诗三首
君:对对方的尊称, 相当于“您”。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诗意: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 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 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4 古诗三首
朗读指导(课后第一题)
《赠刘景文》这首诗前两句朗读的语调宜平 直舒缓,声音稍低,并适当强调“犹有”“傲霜 枝”,表现菊花的残枝傲霜凌寒的精神。后两句 语调宜高亢,读出诗人殷切嘱咐的感觉,其中 “橙黄橘绿”速度可稍慢,给人以想象的余地。
4 古诗三首
秋天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季节,收获的季 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首秋天的古诗。
人4 教版古诗语三文首 三年级 上册
4 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4 古诗三首
第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时
杜牧(803-约852年),字牧 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 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著有 《樊川文集》。诗歌以七言绝句 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人 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 商隐并称“小李杜”。
径
xié suānɡ zènɡ liú
斜霜赠刘
ɡài jiú cán jūn cénɡ sònɡ tiǎo
盖菊 残君橙送 挑
4 古诗三首
寒径 斜 霜赠 刘盖 菊 残君 橙送 挑
生字归类
左右 结构
半包围结构
上下 结构
4 古诗三首
识字方法
加一加:贝+曾=赠 木+登=橙 换一换: 经-纟+彳=径 浅-氵+歹=残
4 古诗三首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我会认
jìnɡ
xié zènɡ
石径 倾斜 赠送
liú
姓刘
cán
残败
yóu
犹如
ào jūn
chénɡ
骄傲 君子 橙黄
jú
橘子
tiǎo
挑动
4 古诗三首
多音字
tiǎo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挑
tiāo
医疗队的成员都是经过严格挑选的。
4 古诗三首
我会写
hán
寒
jìnɡ
霜叶红于二月花。
比……红。
诗意: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 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 的花还要红。
4 古诗三首
“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
(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 。(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 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 (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 ,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 (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霜叶红 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 –
4– – – –
– – – – – – –
凡事都是 多棱镜, 不同的角 度会看到 不同的结 果。若能 把一些事 看淡了, 就会有个 好心境, 若把很多 事看开了 ,就会有 个好心情 。让聚散 离合犹如 月 缺月圆那样寻 常,
凡事都是 多棱镜, 不同的角 度会
人
的
一生
说
白了
,
也
就是
三
万余
天
,贫
二月花。
4 古诗三首
这首诗描写的是秋天的景色。
一起解诗题
山行
在山上行走。
4 古诗三首
一起解诗意
远上寒山石径斜,
倾斜,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 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诗意:一条弯弯曲曲的小 路蜿蜒伸向山顶。
4 古诗三首
白云生处有人家。
产生,生出。
4 古诗三首
苏轼(1037-1101),字子 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 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