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班
1 艺术的习惯被艺术作品改变了。
2 成功的艺术通过改变我们的感知而使我们对习惯的理解发生变化。
3 艺术家不能想象他的艺术,直到它被完成时才能感受到它。
艺术观点的阐述:
艺术不是一种物品,而是物、人、事的一种状态,我们称之为艺术态。
一种人、事、物的状态是否能被认为是艺术态,是受到特定时空中的意识形态决定的。
所以,艺术是一种文化生产。
而这样一种文化生产和别的文化生产相比,它的特殊性在于,作为文化生产的艺术是为文化本身找出路的自我生产。
所以,艺术生产必定和主流意识形态具有足够的差异性,并依靠这种差异性来反思主流意识形态,为主流意识形态的麻醉力消毒,提供主流意识形态的替代型模式。
这种反思和替代是有有效期的,有效期过后,它将成为主流意识形态的新的成分。
因此,艺术生产是意识形态的自我否定机制。
因为它具有一定的有效期----保鲜期,也因为它是在特定的历史时空中被生产和维持其艺术态的,因此,艺术生产是历史性的。
有效的艺术生产必定同时是一种历史批判。
因为它要从系统中来,最终目的还是要回到系统中,改变系统,所以它是社会性的。
有效的艺术创作必定同时是一种社会批判。
因为它的目的是改造系统,所以,异于日常生活的艺术却必须要被编织在日常生活之中。
艺术必须要改变生活。
我们要相信,生活是可以改变的,生活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加以想象的,尽管它可能并不是可以设计的。
因为它是社会性的,所以它不是由个人的灵感单值地决定的。
所以,我们反对天才论和灵感论。
因为它是社会性的,我们把艺术生产理解成一个面对任务,创造性地解决任务的过程。
我们相信艺术态是经由有效的工作过程所推出的。
因为它是一种文化生产,所以艺术家本身也是一种文化产品,所以艺术家是可以训练的。
而创作的过程本身既是改变现实的过程,也将是改变自我的过程。
艺术生产必须要改变艺术家。
通过改变艺术,来改变语言。
通过改变语言,来改变整个世界。
在文化研究的视野里,每一个物、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和整个世界息息相关,互相构成----故曰总体艺术。
总体艺术最终是促使人和世界的进化的工具。
个人兴趣界评:
就我个人而言,我比较喜欢音乐,无论是流行音乐如周杰伦的《你听得到》,还是如古典的如《十面埋伏》。
但亦或许是因为文化背景的原因,我对我们东方文化比较感兴趣。
现在的我每天都会聆听音乐,陶醉在自己的世界中。
音乐于我来说是无处不在的,无论是虫鸣鸟叫,还是风声雨声,都能让我感觉到音乐的魅力。
沉浸在音乐之中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没有音乐会让我觉得世界的无趣,生命的乏味。
正如维克多·雨果先生所说那样,音乐表达的是无法用语言描述,却又不可能对其保持沉默的东西。
东西方音乐艺术本体及创造无不根植于数千年文化传统之精神。
中国音乐艺术注重人文精神,强调内心体验,突出对区域性地方色彩之韵味和旋律线性运动的微势飘渺之意蕴的总体把握。
与东方音乐相比,西方音乐艺术偏重于科学精神,注重音乐材料组织的标准化、客体化和趋于理性的作曲法则,强调音乐音响的科学基础和形式美感的重要意义。
我喜欢音乐,音乐能让我感受到世界的美好,能让我感受到生活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