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王君聊课(114):读出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安塞腰鼓》教学实录读出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安塞腰鼓》教学实录授课时间:2014年10月25日授课班级:青岛学生课型:诵读型文本课堂特色:激情洋溢的自由诵读和别出心裁的语言品析第一部分感特色(课前和学生交流。
发现学生没有预习。
和学生一起梳理了全课的字词。
)师:今天我们学习刘成章的《安塞腰鼓》。
这是一篇有意思的文章。
【投影展示】“腰鼓”是陕北各地广泛流传的一种民间鼓舞形式,尤以延安地区的安塞县最为盛行,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
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像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飚,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独特的艺术个性。
安塞腰鼓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
(生看。
不读。
)师:“天下第一鼓”!这荣誉了得!还有人评论道:【投影展示】表演起来有股能劲,挥槌有股狠劲,踢腿有股蛮劲,跳跃有股虎劲,转身有股猛劲,全身使出一股牛劲,看了叫人带劲,听了给人鼓劲,实实在在足劲!(带领学生读。
)师:刘成章自己说啊——【投影展示】刘成章是把散文当“诗歌”来写的,他的《安塞腰鼓》简直就是一首意蕴优美的散文诗。
——刘锡庆《我读刘成章》师:像诗一样的作品,如何学?生:朗读。
(杂然。
)师:对。
咱们今天这节课啊,目标就是——【投影展示】享受朗读(师板书。
也请学生记录。
)师:平时就敢于放声朗读的同学举个手。
(生面面相觑,只有三个同学勉强举手。
)师:呵呵,可怜的孩子们。
不爱朗读,害怕朗读就很难享受语文学习的极致的快乐啊。
按照我的经验,不敢放声读啊,是因为大家心中有——(师板书:束缚羁绊闭塞)师:如果你“挣脱”这些“束缚”,“冲破”这些“羁绊”,“撞开”这些“闭塞”——(师用语气引导学生在文中找这些词,用更重的字写“挣脱”、“冲破”、“撞开”,覆盖在“束缚”、“羁绊”和“闭塞”上。
)师:哈哈,我的板书基本完成。
王老师来抛砖引玉,先示范一下。
有一种读,其实和技巧无关,和情怀有关。
第一次朗读,我主读,同学们配合,好吗?生:好!(师分配任务。
开头6段和结尾3段请一位主动举手的女孩儿读。
只要出现“好一个安塞腰鼓”就全班齐读。
中间出现“隆隆隆隆”的词语的段落全班同学用手击打桌面模拟打鼓一起读。
)【投影展示】大声读起来读出你对文本的原初体会读《安塞腰鼓》,我读出了……(配雄壮的音乐。
师生配合,大声诵读。
孩子们还是不能完全放开。
)师:读完了,感觉如何?(生杂然。
)师:舒服,非常舒服。
反正我是把自己搞舒服了。
我知道你们还没有完全舒服。
待会儿老师会想办法让大家都在朗动中感受到舒服。
先自由说说你们的初读感觉。
读《安塞腰鼓》,我读出了……(传话筒,让每一个孩子都发言。
)生:安塞腰鼓是一种生命力的展现。
师:深刻!直通主题。
生:安塞腰鼓是黄土高原的精神象征。
师:一个比一个深刻!生:安塞腰鼓中有一种对生活的热爱,我读到的是一种磅礴的激情。
师:你朗读时相当用心了。
生:我惊叹于安塞腰鼓的整齐宏大的气势,非常气派,非常震撼人心。
师:你的眼前有画面了。
好!生:安塞腰鼓敲得惊天动地,那是一种灵魂的呐喊。
师:打鼓人在喊什么?生:冲出高原,走向世界。
(众鼓掌。
)……师:我听大家发言,感觉你们理解主题是没有问题的。
甚至你们已经超越了教参的分析。
好的主题需要好的语言形式来承载。
大家感受到了这篇文章在语言表达上的突出特点了吗?生:排比!师:对。
排比这种修辞方法我们并不陌生。
可是在《安塞腰鼓》中,刘成章对排比有了创造性地使用,非常精彩。
现在我们来分小组进行第二次放声诵读,这次诵读的任务主要是感受《安塞腰鼓》的排比之美和排比之智慧。
【投影展示】选择你们小组感兴趣的一组或者几组排比句设计朗读,然后放声尽情朗读,希望大家:•感受这些排比句的构成特点•感受这些排比句的用词特色•感受这些排比句和其他修辞方法的配合•感受这些排比句的其他奥妙•……(生分小组进行准备朗读。
老师巡视指导。
五分钟左右。
)第二部分赏语言师:准备好了吗?生:准备好了!(各组展示,各有高下。
老师随机点评、激发、帮助、推进。
教师特别注意扣紧排比句的读法启发学生。
)师:很有进步,不少同学一定比刚才舒服了。
(众笑)师:是啊,课堂上把老师搞舒服是不够的。
(众笑。
)得让每一个同学都舒服才是有意思的课。
有不少同学心中的“束缚、羁绊、闭塞”,正在被“挣脱、冲破,撞开”,真好!大家刚才朗读的时候已经谈了部分排比句的问题。
老师推进一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啊。
教大家一个好法子,如果要研究语言,最好的办法就是比较。
一比较,在比较中大声读,文字的美妙之处就出来了。
【投影展示】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师:这是非常精彩的一段。
来,读。
(生豪气干云地读。
)师:越来越有感觉了!如果老师把它变成这个样子呢?【投影展示】一捶起来就发狠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狂舞在你的面前。
鼓点急促;流苏飞扬;脚步蹦跳;瞳仁闪射;风姿强健。
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的舞蹈哇安塞腰鼓!(让生反复琢磨。
)生:好像不如以前有气势了。
师:我希望听到更具体的分析。
“气势”啊,“生动”啊,“形象”啊太笼统,全国的学生都特别会用,但就是不会具体分析。
(众笑。
)生:你看,“发狠了”很单调,但是“忘情了”,“没命了”感情就特别强烈。
师:仅仅是强烈吗?你读读。
(生动情读。
)师:你读得很好,比你说得好。
其实,三个句子,你用劲儿是不一样的,你——生:我一个比一个读得重。
想表达一种递进。
师:意思出来了,这组排比句呈现出——生:感情的越来越强烈。
“没命了”是一种顶峰状态。
师:做事啊,很多时候没有豁出去的精神,不要命的精神,还真做不好。
“没命”是全部地拿出自己彻底地奔放自己的的状态呢!来,读出递进。
(生动情读。
)师:这叫递进式排比句。
请旁批。
(学生笔记)师:我再考考大家,请问,最后一节诗中老师对原文的变化是不是也可以用刚才的理论来解释。
生:好像……可以……生:“多么火烈”好像也比“多么壮阔”要显得雄壮。
师:是吗?生:我觉得不是。
“壮阔”是一种场面,“火烈”是一种氛围,“豪放”是——是——师:对,“壮阔”是场面,大场面。
“豪放”不一定。
岳飞一人写“怒发冲冠”,我们也觉得豪放。
苏轼一人念“大江东去”,我们觉得豪放。
生:“豪放”更倾向于一种个性特质吧。
是一种气势。
师:“火烈”呢?可以用组词的方法。
火——生:热火朝天。
生:火热。
师:烈——生:热烈。
生:烈焰。
师:“火烈”更倾向于——生:气氛。
师:有道理。
加上“场面”、“气势”、“氛围”三个词语来读读。
(指导生大声朗读:场面壮阔、气势豪放、气氛火烈)师:这叫做多角度修饰排比句。
和刚才层层递进是不一样的。
请旁批。
(生旁批)师:还有发现吗?生:我觉得第二部分的修改也不好。
原文中有很多比喻,特别丰富,去掉了之后我们对安塞腰鼓的认识就没有那么全面了。
生:这些比喻也是从各个角度描绘了安塞腰鼓。
比如“骤雨”让我感到腰鼓的迅疾,“乱蛙”让我好像看到腰鼓的活泼热闹。
师:热闹,他提到了声音,真有创见。
生:“火花”,是光亮,他们的眼睛在发光。
生:“旋风”是一种速度,也有声音。
说明腰鼓的动作变幻非常迅速。
师:考考大家,用刚才的学习成果。
同样都是动物,用“乱蛙”和“斗虎”各有什么侧重吗?生:“乱蛙”是活泼热闹,“斗虎”强调力量。
师:说得准确。
可敬的孩子!生:原文的句式也很美。
师:我们再来一次比较——【投影展示】改文:急促的鼓点像骤雨一样飞扬的流苏像旋风一样蹦跳的脚步像乱蛙一样闪射的瞳仁像火花一样强健的风姿像斗虎一样(改文)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组织学生用各种方法对比朗读)生:作者没有用“像”,而用“是”,给人的感觉更肯定,更有力量。
生:作者把喻体放在前边,本体放在后边,这样喻体就特别有冲击力。
师:这同学发言,语文专业术语用得准确!点赞!师:你看,稍微一变化,语言的表现力就出来了。
多姿的句式也是作者的一种创造呢。
再考考大家,更难的。
老师在第一次读《安塞腰鼓》时就发现一个句子有问题,后来再读,更是确定。
所以,我就做了这样一个改变——【投影展示】原文: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抒情,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犁尖翻起的杂着草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改文:隆隆隆隆的犁尖翻起的阵痛,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抒情,隆隆隆隆的痛苦的释放和升华……(组织学生朗读。
)师:当然,你可以不同意王老师的修改。
但老师希望你想想,老师为啥要这样改呢?(生沉默。
)师:这是一个比较难的话题,可能我们很多老师也不一定注意到呢。
同学们,学习语文,如果遇到难题,有一个非常管用的办法。
你不懂,就——生:反复读。
师:好聪明。
对,朗读啊。
反反复复朗读,慢慢就懂了。
来……(组织学生以各种形式读,句子对比读,短语对比读,词语对比读。
)生:哦,我好像懂了。
“抒情”、“思维”、“阵痛”好像和“土浪”不是同一类词语。
前面好像是表达感情的,后面是,是——师:“土浪”是写实,“抒情”等等是写——生:写虚。
师:聪明!在正常情况下,作者会先写实,后写虚,或者先写虚,后写实,一般不会混杂在一起写。
你看看,老师改了之后,是不是脉络更清楚了呢?生:哦!是这样的,是这样的!师:你也可以不同意,自己再去琢磨一下啊。
老师想告诉大家的是:咱们任何时候都不能跪着读书。
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不管这个作品多优秀。
师:好,我们现在总结一下,《安塞腰鼓》的语言啊,也是一个好啊!【投影展示】好个《安塞腰鼓》中的排比让词与词去排比让句与句去排比让段与段去排比灵动的排比啊排比中层层在递进排比里多角来辐射动静巧结合虚实更相生丰富的排比啊排比中有比喻排比中有反复排比中有对比排比中有引用排比中更有妙词斑斓的排比啊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汉语的劲神奇的中文智慧的组合好一场精彩的安塞腰鼓啊好一次深情的语言的创新(生动情朗读。
)师:刘成章这样介绍自己的创作。
他说——【投影展示】……我动笔时的思维处于一种自由状态、沸腾状态,几乎像风一样自由、水一样沸腾。
这状态太重要了。
我体会,作家必须敏感于这种状态出现的时机,并奋力抓住。
抓住它,就等于抓住了自己最高质量的心血。
如果错过它,比方让我三五年后或者现在再写《安塞腰鼓》,那是断然写不出来的。
——刘成章谈《安塞腰鼓》的创作(老师声情并茂读前几句。
)师:孩子们,那就让我们进入自由状态,沸腾的状态,像风一样自由,水一样沸腾,再读吧!【投影展示】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组织生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