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动控制原理频域分析

自动控制原理频域分析

z 输出c(t)的付氏变换与输入r(t)的付氏变换之比
频域分析法
例: 解:
ess(t) = ?
4
频域分析法
频率响应分析法的特点
¾ 由开环频率特性分析闭环系统稳定性及性能
¾ 二阶系统频率特性 高阶系统频率特性
时域性能指标 时域性能指标
¾ 物理意义明确许多元部件此特性都可用实验法确定,工 程上广泛应用
注意:
用奈奎斯特判据判稳时,也可只需绘制ω由0→∞时的开环 幅相曲线,若其逆时针包围(–1, j0)点的圈数为N,则有Z = P + 2N 。如果闭环传递函数包含v个积分环节,则绘制开环幅 相曲线后,应从与频率0+对应的点开始,逆时针方向补画v 个半径为无穷大的1/4圆。
频域分析法
绘制开环对数频率特性曲线 ¾ 开环对数幅频特性的特点
只有最小相位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和系统的开环 传递函数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故只有最小相位系统可 由开环对数幅频特性来求开环传递函数。
频域分析法
奈奎斯特稳定判据的主要内容(续) z 对数频率稳定判据:
反馈控制系统闭环特征方程正实部根的个数Z可根据开环传 递函数右半s平面极点数P和开环对数幅频特性L(ω) > 0的所 有频率范围内对数相频曲线穿越– 180o线的正负穿越次数之 差N = N+ – N–确定:
33
34
频域分析法
典型环节的对数频率特性 ¾ 二阶复合微分环节
¾ 不稳定二阶复合微分环节
35
36
频域分析法
典型环节的对数频率特性 ¾ 延迟环节
37
频域分析法
奈奎斯特稳定判据的主要内容 z 奈奎斯特稳定判据: 控制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奈奎斯特曲线逆时针包 围(–1, j0)点的圈数等于开环传递函数中右半s平面的极点 数P,即N = – P (注意:顺时针方向为正);否则闭环系统 不稳定,且闭环正实部特征根的个数Z可由下式确定: Z=P+N z 简易奈奎斯特稳定判据: Z = P – 2N, N = N+ – N–
¾ 在校正方法中,频率法校正最为方便:图解法、近似法
5
频域分析法
频率响应分析法与时域分析法的不同点 ¾ 输入是正弦函数 ¾ 只研究系统稳态分量(而非过渡过程)中,幅 值、相角随ω的变化规律
7
频域分析法
频率特性的性质
¾ 频率特性是一种数学模型 z 它描述了系统的内在特性,与外界因素无关。当系 统结构参数给定,则 频率特性也完全确定
6
频域分析法
最小相位系统
¾ 在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中,没有位于右半s平面的零点和 极点,且没有纯时间延迟环节的系统为最小相位系统, 反之为非最小相位系统
z 七种典型环节组成的系统必为最小相位系统
¾ 最小相位系统特征 z 在n > m且幅频特性相同时,最小相位系统的相角变 化范围最小(n和m分别表示传递函数分母和分子多项 式的阶次) z 当ω = ∞时,其相角等于–90o(n – m),对数幅频特性 曲线的斜率为–20(n – m)dB/dec。有时用这一特性来 判别该系统是否为最小相位系统。
σ p% = [0.16 + 0.4(1 / sinγ − 1)]×100% (34° ≤ γ ≤ 90°)
ts
=
π ωc
[2
+
1.5(
1 sin
γ

1)
+
2.5(
1 sin
γ
− 1)2 ]
(34° ≤ γ ≤ 90°)
高阶系统的闭环频域指标与时域指标:经验公式
M(ω)
M(0)
0.707M(0) 0.5M(0)
¾ tp与谐振峰值Mr成正比。 ts与谐振峰值Mr成反比。
பைடு நூலகம்域分析法
典型中频段特性
L(ω)(dB)
中频段斜率取为‐20dB/dec,中频段长度和截止频 率反映了动态响应中的平稳性和快速性。
开环传递函数
G(s)
=
K (T2s + 1) s2 (T3s + 1)
(T2 > T3 )
中频段长度 l = ω3/ω2
对于最小相位系统,有: 曲线收敛于原点,并与某一坐标轴相切。
频域分析法
Bode图
ϕ (ω ) 180 D 90 D
0D − 90 D − 180 D
L (ω ) dB 60
¾ 幅频特性图
40
z 纵坐标:幅值的对数20lg (dB),采
用线性分度;
20
z 横坐标:用频率ω的对数lgω分度
ω
0.1
1
典型环节的幅相频率特性曲线 ¾ 二阶复合微分环节
(不稳定环节)
频域分析法
典型环节的幅相频率特性曲线 ¾ 延迟环节
频域分析法
概略绘制开环幅相曲线 最小相位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开环频率特性: 开环幅相曲线分以下几部分: 1.曲线的起点: ω = 0时,曲线的走向完全取决于K和v。 z K > 0 时: z K < 0 时: ω → 0时, l型系统幅相曲线的渐近线平行于虚轴, 其横坐标为
频域分析法
典型环节的幅相频率特性曲线 ¾ 二阶振荡环节(续)
频域分析法
典型环节的幅相频率特性曲线 ¾ 二阶振荡环节(续)
z 不稳定二阶振荡环节
频域分析法
典型环节的幅相频率特性曲线 ¾ 一阶复合微分环节
(不稳定环节)
频域分析法
典型环节的幅相频率特性曲线 ¾ 二阶复合微分环节
频域分析法
M(ω1/4)
0 ω1/4
ts
=
⎡⎢13.57 ⎣
Mr M (0)

ωb ω2

2.51⎥⎤ ⋅ ⎦
1 ω2
(Δ = 0.05)
σ
p
%
=
⎨⎧41 ⎩
ln
⎡ ⎢ ⎣
M
r
M M
(ω1 / 2 (0)
4)

ωb ω2
⎤ ⎥ ⎦
+
17⎬⎫% ⎭
Mr
ωr ω1 ωb ω2
ω
频域分析法
二阶系统的闭环频域指标与时域指标
Z = P – 2N Z为零,闭环系统稳定;否则,系统不稳定。若闭环传递函 数包含v个积分环节,则绘制开环对数频率曲线后,应从对 数相频特性曲线频率ω = 0+的地方向上补画v×90o的虚直线。
频域分析法
奈奎斯特稳定判据 (续)
频域分析法
例:
频域分析法
例:
频域分析法
例:
频域分析法
例:
频域分析法
2 3 4 5 6 7 8 10
-20
¾ 相频特性图
-40
z 纵坐标:频率特性的相移,以度为单
位,采用线性分度;
-60
z 横坐标:用频率ω的对数lgω分度
28
频域分析法
典型环节的对数频率特性 ¾ 比例环节
频域分析法
典型环节的对数频率特性 ¾ 积分环节
¾ 微分环节
29
30
频域分析法
典型环节的对数频率特性 ¾ 惯性环节
z 最左端直线斜率为 – 20v dB/dec z ω = 1时,最左端直线或其延长线(当ω < 1的频率范围内有
交接频率时)的分贝数为 20lg K。最左端直线或其延长线与 零分贝线的交点频率在数值上等于K1/v z 在转折频率处,曲线斜率发生改变,改变多少取决于典 型环节种类
¾ 开环对数相频特性曲线应根据相频的表达式绘制 注意:
频域分析法
典型环节的幅相频率特性曲线 ¾ 惯性环节
(不稳定环节)
非最小相位系统(其相角变 化量比最小相位系统大)
频域分析法
典型环节的幅相频率特性曲线 ¾ 二阶振荡环节(续)
z 特点:
频域分析法
典型环节的幅相频率特性曲线 ¾ 二阶振荡环节(续) z 特点(续)
频域分析法
典型环节的幅相频率特性曲线 ¾ 二阶振荡环节(续)
¾ 不稳定惯性环节
频域分析法
典型环节的对数频率特性 ¾ 一阶复合微分 ¾ 不稳定一阶复合微分
z 惯性环节对数相频特性对称性的证明
31
32
频域分析法
典型环节的对数频率特性 ¾ 二阶振荡环节
频域分析法
典型环节的对数频率特性 ¾ 二阶振荡环节
¾ 不稳定二阶振荡环节
频域分析法
典型环节的对数频率特性 ¾ 二阶复合微分环节
例:
频域分析法
例:
频域分析法
例:
频域分析法
系统的稳定裕度 ¾ 幅值裕度h定义为幅相曲线上相角为 – 180o时对应幅值 的倒数,即
ωg : 相位穿越频率 幅值裕度的分贝值为:
¾ 相角裕度 γ定义为幅相特性曲线模值等于1的矢量与负 实轴的夹角: ωc : 增益穿越频率
频域分析法
高阶系统的开环频域指标与时域指标:经验公式
频域分析法
概略绘制开环幅相曲线(续) 3. 幅相曲线与负实轴交点的求取。令G (jω)的虚部为零,即
可求得交点处的频率,继而求出与实轴的交点。 4. 当开环传递函数中不包含微分环节时,幅相曲线的相角连
续地减小;否则,幅相曲线可能有凸凹。(最小相位系统) 5. 若开环系统存在等幅振荡环节,即开环传递函数形如:
ωr = ωn 1 − 2ζ 2
Mr = 2ζ
1 1−ζ 2
由带宽频率的定义, M (ωb ) = 2 / 2 , 得带宽频率
ωb = ωn 1 − 2ζ 2 + (1 − 2ζ 2 )2 + 1
频域分析法
开环频域指标与闭环频域指标
¾ 二阶系统
开环频域性能指标 ωc、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