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正确认识甲状腺结节0516

正确认识甲状腺结节0516

• 降钙素(髓样癌);
辅助检查
• 超声; • CT; • MR; • 核素扫描; • 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 • PET-CT;
B超及弹性B超
• 微小钙化; • 结节边缘不规则、不清楚; • 结节内部血流丰富、紊乱; • 弹性评分>4分;
• 具备三项以上,要怀疑恶性可能;
• 注意:恶性结节与大小、单发或多发、是否合并囊性变等并无特别的相关 性,且良恶结节可同时存在。
右叶略大于左叶; 女性略大于男性。
结节的定义
• 甲状腺结节指甲状腺内的孤立病灶; • 可以触及或在超声检查下发现; • 区别于周边的组织。
• 包含:囊肿、腺瘤、癌、甲状腺术后残留组织增生等。
发生率
• 成人可触及的结节患病率为4%-8%; • 超声检查出结节为19%-67% ;
• 其中恶性结节<10%(也有数据认为<1%) • 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癌症死亡的0.5%。 • 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30年生存率约为95%,20年生存率为99%。
• 多结节甲状腺肿的恶性危险与单发结节相同,仅对大结节行FNAC,可 漏诊甲癌,需配合超声,选择有癌性征象的结节进行FNAC。
第二步
• 恶性
• 手术,定期监测;
• 良性
• 保守,定期监测;
• 性质不定
• 动态监测、跟踪随访,重复FNAC; • T4抑制治疗,跟踪随访; • 直接手术;
手术
• 甲状腺癌对化疗和放射治疗很不敏感。
• 江苏地区男性11.8%,女性21.3%。
良性结节
局灶性 甲状腺炎
术后残留 甲状腺的增生 或癍痕形成
良性 结节
囊性病变
多结节性 甲状腺肿
甲状腺 腺瘤
甲状腺腺瘤:良性生长的瘤性组织,有完整包膜。
甲状腺恶性肿瘤
淋巴瘤和转移瘤
未分化癌 髓样癌 滤泡性癌 乳头状癌
1%
3 % 5%
16%
75%
哪些人容易得甲状腺结节
Thank You!
有了甲状腺结节该怎么办
第一步
• 鉴别良恶性; • 诊断明确,指导下一步治疗;
评估甲状腺结节性质的方法
• 临床信息
临床病史、症状、体征
• 实验室检查
甲状腺功能及自身抗体、甲状腺球蛋白、降钙素等
• 辅助检查
B超、CT、核素扫描、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
临床信息-病史
• 恶性甲状腺疾病家族史(一级亲属); • 甲状腺及头颈部放疗史; • 儿童近50%为恶性;
正确认识甲状腺结节
内容
• 什么是甲状腺结节 • 哪些人容易得甲状腺结节 • 有了甲状腺结节该怎么办
什么是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
甲状腺大小和重量随 年龄不同: 新生儿1.5g; 10岁儿童10-20g; 青春发育期20-25g; 成人 20-40g。
成人甲状腺两叶各宽 2.5Cm,高4-5cm; 峡部长宽各2cm,大 多数人有锥体。
• 低危患者:肿瘤切除完全,无局部浸润,无恶性度较高的组织学特点及血 管浸润。
• 高危患者:肉眼可见肿瘤浸润,肿瘤切除不完全,有远处转移。
• 术后配合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
• 低危,TSH 0.1-0.5 • 高危,TSH<0.1
• 术后复查(6月)
保守
• 生活方式调整; • 中药(疗效仍待验证); • 服用优甲乐(需要斟酌); • 介入治疗(结节内部液化者优选); • 定期复查(3月、6月、1年);
CT、MR
• 优势
• 判断结节与周围组织的侵犯情况 • 胸腔甲状腺肿大情况 • 决定手术方案
• 诊断敏感性不高
• 次选检查
甲状腺细针抽吸细胞学检(FNAC)
• FNAC是诊断最准确的方法,与手术符合率为90%(符合率与穿刺操作 者及病理医生的技术经验有关),有5%的假阴性率和5%的假阳性率。
• FNAC结果有四种:① 恶性;② 疑似恶性;③ 良性;④ 因为标本取材 不满意不能诊断。
生活起居
• 避风寒、慎起居、调饮食、畅情志; • 少食海产品、辛辣刺激; • 劳逸有时,心情舒畅,适量运动; • 正确认识,科学防治;
共识
• 甲状腺结节患病率虽高,但恶性比例小,恶性程度低; • 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有简便可靠的办法; • 甲状腺结节的干预方法和效果有限; • 多数专家对甲状腺结节不需要积极干预达成共识; • 对多数患者而言,临床密切观察是最适宜的处理方法。
临床信息-症状及体征
• 结节短期增大; • 声音嘶哑; • 吞咽哽噎; • 结节活动度; • 结节质地; • 周围淋巴结肿大;
实验室检查
• 甲状腺功能; • 自身抗体; • 甲状腺球蛋白;
• 甲状腺大小、甲状腺损害如炎症、活检、外伤、出血、放射线损伤等均影响Tg。 • 血清Tg水平升高见于多种甲状腺疾病,不能用于诊断甲状腺癌。 • 血清Tg作为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肿瘤标志物,用于监测手术或同位素治疗后复发或转移 • 术后血Tg阳性提示肿瘤复发或转移。
性别
• 多发于女性; • 女性的内分泌稳定性不够; • 受到较大的工作、生活压力,精神刺激等诱因时, • 女性更容易出现自身免疫调节异常;
年龄
• 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多发结节尤其明显); • 儿童中的发病率虽低,但更高; • 可能与某些基因的突变、激活、抑制、缺失等有关;
自身免疫
• 桥本甲状腺炎、甲亢; • 其他免疫系统疾病(干燥综合征、类风湿等);
碘摄入量
• 碘足量地区的发病率高于碘缺乏区; • 高碘地区多发结节率高于低碘地区;
放射线接触史
• 电离辐射是重要的危险因素; • 反复医疗照射(如CT等)使发病率小幅度增加;
生活方式
• 吸烟; • 饮酒; • 情绪紧张、压力过大; • 焦虑、抑郁状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