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理教学中能力培养

物理教学中能力培养

浅谈物理教学中能力的培养
教给学生物理知识,对许多学生来说,在其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可能没有多大的作用,但如果能在教给知识的同时,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挖掘,并把它与我们所传授的物理知识和生活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可传输的系统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在头脑中逐渐形成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思维结构,就能使学生逐渐形成在比较中求迁移,求创新的思维策略,从而提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既能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物理知识,又能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能力结构,提高其综合素质,使其受益终生。

一、重视培养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和物理过程的能力
学生所学的各门功课是相互关联的,许多学生学不好物理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语文基本功,即不会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物理现象、概念、规律,从而变得机械、呆板,只会死记硬背物理概念、规律、公式,而对其不能正确理解,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在阅读物理课本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物理知识。

二、帮助学生学会用分析的方法来考虑问题
用常规的方法来解答有些物理问题时,学生往往感到束手无策,从常规的物理解题经验看,这当然是没有从分析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在头脑中展示物理情境,再选择合适的物理公式或规律来解决问题。

所谓“分析法”的推理过程就是从问题的结论出发向已知条件逆向推理的过程,具体地说,是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首先找出能直接解答题目中问题的规律或公式,从中找出中间变量,然后再根据中间变量来求解,直至求出最后结果。

一些物理综合题,由于物理情境比较复杂,已知条件较多,求解的问题也较复杂,有些学生则会感到无从下手,因此,解决问题时必须采用分析的方法。

三、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自学能力是指学生通过自己独立学习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一种能力。

它包括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独立研究、独立观察、独立实验等能力,所以它是一种综合能力。

它的最大特点在于必须通过独立的活动,与物理环境发生相互作用,使自己的行为或行为潜力发生比较持久的变化。

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通过主观努力获取新知识和增强能力的一种行为变化过程。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去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特别要从课堂教学入手,改革课堂教学结构,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强调自学方法的指导,“授人以鱼,一餐之需;授人以渔,终身受益。


如何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呢?关键是启发诱导,重在“导”字,即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老先生把培养学生自学的教学喻为“导儿学步”。

他说,开始扶肩携腕,“令自举步”,既而张手“翼护”,要他蹒跚学步,待到步伐稳健了,就放
手让他独自行走。

几句话精辟地道出了采用诱导方法培养学生自学的全过程和最终目的。

“启发诱导”体现在课堂上就是:创设问题情境、指导阅读教材、指导观察实验、组织讨论和分释解疑、组织自测、诱导自结。

四、提高学生对物理模型的联想认识能力
实践证明,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知识结构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后,还不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切问题,因此在教学中还要提高学生对物理模型的认识和联想能力,只有帮助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典型的物理模型,才能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得心应手。

如何提高学生对物理模型的认识能力呢?
1、抓住模型的结构特点,合理联想,活跃解题思路。

2、注意挖掘模型中隐含的条件及相关知识。

3、紧扣模型的物理本质,抓住关键,理清知识结构。

4、理清相关物理量的关系。

5、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巧用类比,触发联想。

综上所述,实行课堂教学改革,不仅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开拓了学生的知识视野,而且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重要的是练就了学生学会学习的本领。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不仅仅要教授给学生一定的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各方面的素质都得到培养和提高,使其终生受益,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