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一、引言自从1994年我国实行浮动汇率制度以来,人民币汇率再度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焦点所在的问题之一。
2003年我国加入了WTO组织以来,宏观经济呈现出国内经济快速增长、对外贸易顺差持续扩大、外汇储备激增的局面,这些因素综合导致了人民币存在巨大升值压力。
有关人民币汇率制度是否应该适当改革的问题越来越多地为人们所关注,这也反映出了这样一个事实: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国际地位的进一步提高,人民币汇率制度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实现内外均衡的重要性日益增强。
人民币汇率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相当长而复杂的历程,主要包括改革开放前的起步阶段、可调整固定汇率钉住制及盯住一篮子货币和改革开放后的汇率双轨制及两种不同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然而自2007年以来,人民币汇率的发展又呈现出一个新特征。
一方面,人民币在国际外汇市场兑换主要外币的汇率不断降低(间接标价法),即对外升值。
与此同时,另一方面,人民币在国内却经历了较长时期的高通货膨胀,也就是对内贬值。
对于我国来说,32年的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的长足发展,而人民币作为中国这一经济腾飞中的大国的基础货币,其汇率问题也得到了充分的关注。
我们要慎重对待人民币的汇率问题,这对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保证我国金融市场的健康稳定,保障人民优质小康生活都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通过回顾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发展历程以及对其在现阶段带来的效果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建议。
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形成(一)改革开放前人民币汇率发展历程这一时期,我国的汇率形成机制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1952年),这一阶段的汇率制度可以称为单一浮动汇率制。
此时新中国才刚成立,我国没有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遍认可,国内外局势并不稳定,对外贸易还未正式起步。
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为人民币汇率富有弹性,调整频繁,稳定性弱。
第二阶段(1953-1972年),这一阶段的汇率制度为单一固定汇率制。
这个阶段国际汇率制度正处于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国际上实行美元与黄金挂钩,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其他国家的货币实行与美元挂钩的“双挂钩制度”,这种制度使人民币汇率表现出刚性的特点,人民币汇率制度不受市场供求和国际贸易的影响,失去了重要的调节经济的杠杆作用。
第三阶段(1973-1979年),人民币汇率实行“钉住一篮子货币”的单一浮动汇率制。
伴随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我国把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设定为汇率制度的目标,并且要求汇率制度要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
因此,“钉住一篮子货币”是人民币汇率稳定与效率权衡的结果。
(二)改革开放后人民币汇率发展历程改革开放后的汇率制度发展也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9-1993年)为汇率双轨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开始了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并进入了经济上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为了使外贸企业的出口积极性提高,我国的汇率体制由单一汇率制改革为双重汇率制。
我国的汇率制度从官方汇率制与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格并存(1981—1984年)过渡到官方汇率制与外汇调剂价格并存(1985—1993年)。
然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官方汇率制与外汇调剂价格并存的弊病逐渐显露,所以人民币汇率制度在改革中进入了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1994-2005年),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这一制度的特点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取消外汇留成制度,允许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可有条件的兑换,建立银行间外汇市场。
在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其中要求,“改革外汇体制,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和统一规范的外汇市场,逐步使人民币成为可兑换货币。
”其后《关于进一步改革外汇管理体制的通知》在1993年12月正式颁布,其中制定了一系列重要制度,包括:将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格并轨;取消外汇留成制,实行结售汇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外汇交易市场;以及建立起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等。
其后,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格在1994 年1月1日正式并轨。
实践证明,这一汇率制度符合当时我国国情,为维持我国经济的快速并且持续地发展,以及促进地区乃至世界经济、金融的发展与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并为我国在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中安然脱险埋下了重要的伏笔。
图一中完整地显示了这一过渡时期的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变化,可以发现很明显地发现人民币在稳定地升值。
8.78.68.58.48.38.28.1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图1:1994-- 2005年的人民币兑换美元汇率走势图第三阶段(2005年至今),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这标志着人民币汇率体制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从此转向更加灵活的汇率制度。
2005年6月末,我国的外汇储备达到了7110亿美元。
此后对外贸易顺差进一步增加,于是贸易摩擦也进一步加剧,这使得人民币汇率机制急需改革。
于是,2005年7月21日我国出台了人民币汇率机制新政策:根据国内外的经济形势,形成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汇率政策,中央银行通过计算人民币的多边汇率指数,继而对人民币汇率进行调节管理,以维护人民币汇率在合理的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
三、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外贸的积极影响(一)有利于改善贸易条件,降低进口成本人民币升值后,进口商品的价格由以外币计价转化成以人民币计价后,将会发生相同幅度的下降,降低我国进口商品的成本和在进口环节支付的费用。
根据需求弹性理论,需求弹性越高的商品,进口价格变化引起进口量的调整就越大。
由于各个行业价格弹性的差异,人民币升值对不同进口行业的影响程度也是不同的。
我国进口依存度较高的行业主要有石油及天然气开采业、造纸、钢铁、石化、航空、交通、电力设备等,人民币升值将使大宗交易的进口成本降低,进而改善相关行业的盈利状况,这对我国经济建设是一个重大利好。
目前,我国正处于重化工业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很多重要战略物资如石油、铁矿石、铜等都要依靠进口,中国需求的大增曾导致国际相关大宗商品价格飙升,大大增加了我国的建设成本。
人民币的适度升值,有利于增强我们对原材料物资的购买力,减轻石油和原材料价格上升对经济的影响。
同时,从事进口贸易的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润。
人民币升值会降低进口商品的价格,因而将对进口替代性行业和国内同类产品带来冲击,尤其是那些在质量、品牌、技术含量等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距离的产品,将影响其市场价格和市场份额,导致其盈利状况恶化。
此类行业主要包括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等。
(二)有利于扩大利用外资的深度和广度人民币升值,以人民币计价的进口商品价格下降,在华外商投资企业盈利增加,为外国投资者追加投资和再投资创造了有利环境。
截至2004年底中国合同利用外资1535亿美元。
2004年外商直接投资就达606亿美元。
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外国投资者和外企从业人员将继续增加,从而扩大中国投资需求,增加就业,刺激消费需求。
(三)有利于减轻偿债负担2003年底,中国外债余额高达1825.7亿美元,人民币每升值10%,就减少182.57亿美元的外债,这会给中国带来上百亿美元的外汇盈余。
中国中长期负债占外债总额的比例高达80%以上,人民币升值使以外币计算的外债变相收缩,减轻政府和企业还债负担,对于减轻中国目前正处高峰期的偿债压力具有现实意义。
(四)有利于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和货币的信心追求利润和规避风险是国际间资本流动的根本原因,外国投资者在华投资会考虑这两个方面,再说自从1973年布雷顿森体系瓦解后,现在国际信用货币制度表现的稳定性很差,规避货币风险已成为个人、国家的客观需要。
因此,树立人民币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的良好形象是责无旁贷的,据理性预期理论及资产组合理论,人民币升值将提高中国GDP国际地位,是中国经济综合实力强,经济形势好的信号,有利于增强国内外投资者的信心以及改变他们对政府行动和经济运行的预期,使投资者有投资意愿,并使中国对外再融资更容易,成本更低。
(五)有利于加快人民币自由兑换的进程在当前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一枝独秀,经济保持高速增长,这是人民币走强的经济基础,促使人民币成为国际市场中的强势货币。
而在当前的中国汇率管理制度中,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是可兑换的,资本项目尚未开放,为了规避国际市场上的汇率风险,早在1993年我国就确定了“逐步使人民币成为可兑换的货币”的目标。
另外人民币已经在周边国家和地区大量流通,在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后,将奠定人民币地区性强势货币的地位,人民币就会逐渐成为它们的储备货币,那么我国又多了一块铸币税收入。
(六)有利于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长期以来我国的外贸增长方式靠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经济效益非常低下。
人民币升值将激励出口企业更多地依靠技术进步和提高附加价值,而不是低价竞销占领市场。
一些只靠低成本竞争,技术含量低,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可能因为人民币升值被挤出市场。
从长远看,人民币升值有助于我国外贸增长方式从原来的粗放型转向高质量和高效益的集约型,这会带来出口结构的改善,激励企业技术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外贸的消极影响(一)削弱我国外贸出口增长人民币升值将提高我国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直接削弱我国出口的价格竞争优势。
目前我国主要是以极易替代的制造业产品出口为主,这种出口的制造产品大多数是技术含量较低的产品,高科技产品很少。
一旦人民币升值,中国制造业在全球的竞争力可能会逐渐消失,极易发生制造业向国外转移。
人民币币值的提升,出口企业为维持一定的利润,出口单位产品的外币价格将有所提高,不利于出口持续扩大和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率的提高;另外如果保持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不变,则势必挤压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我国外贸出口造成冲击。
(二)不利于我国吸引外资虽然人民币升值对已在华投资或在华拥有资金的外国企业家有利,因为他们的资产因人民币升值而增值,但却会使即将到中国投资的企业家徘徊不前,因为相应的新增投资成本上升。
另外中国许多周边国家都提供了非常优惠的投资条件,所以新增资金在周边地区存在着引资竞争的形势下,就会转向其他国家投资,这将会导致我国引进、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减少,也会影响到国内的就业率和经济增长。
另外,人民币升值使加工贸易为主的外商企业的出口成本增加,从而使得加工贸易型的外商投资下降。
这都将影响到外商投资企业投资、利润再投资的规模及产业本地化的进程,不利于我国加工贸易产业的持续发展、升级。
(三)使我国就业压力加大人民币升值以后的一个重要不利影响是导致我国国内就业压力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