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各地高考模拟卷古达诗歌赏析试题汇编(湘潭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阅读下面这首金诗,完成1~2 题。
甲午除夜①元好问暗中人事忽推迁,坐守寒灰望复燃。
已恨太官余麯饼②,争教汉水入胶船③?神功圣德三千牍,大定明昌④五十年。
甲子两周今日尽,空将衰泪洒吴天。
【注】① 金天兴三年(1234 年)一月十日,金哀宗在蒙古与南宋的夹击之下,自缢身死。
除夕之夜,元好问被蒙古军羁押在山东聊城,独坐斗室之中,感慨万千,写下了此诗。
② 麯饼:《晋书·愍帝纪》:“京师饥甚,太仓有麯数十饼,麴允屑为粥以供帝。
”③ 胶船:传说周昭王南攻楚国,准备渡过汉水,当地人以胶粘船以进,至中流,胶溶船解,周昭王遂滑水而死。
④ 大定明昌:是金鼎盛时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首句中的“人事”“推迁”表现了金朝灭亡的事实,“忽”字表现了其灭亡速度之快。
B. 第二句,“坐守”表现了诗人被羁押的处境,又运用比喻表现了诗人的强烈愿望。
C. 颔联用典,用“已恨”“争教”联结,以晋愍帝和周昭王类比哀宗;痛切之感,溢于言表。
D. 颈联回顾了全盛时期的金朝;“三千牍”言哀宗功绩已记载于史册,“五十年”言时间之久长。
2.后人评价元好问的诗歌“笔笔皆为血泪,字字饱含悲愤”。
请结合本诗简要概括。
(6 分)(长郡中学2019届高三高考模拟押题卷)阅读下面这首汉诗,完成3~4 题。
秋风辞①刘彻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注①:刘彻即汉武帝,公元113 年,汉武帝刘彻带领群臣到河东郡汾阳县祭祀后土,途闻南征将士喜报,进而“顾祝帝京,忻然中流,与群臣宴饮,自作《秋风辞》”。
3.下面对诗歌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3 分)A. 开篇二句以秋日最具特色的四个意象点明了季节时令特点,色彩斑斓,动静结合,勾勒出了一个清旷幽远、萧瑟凄凉的意境,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B. 五、六、七句铺写诗人与群臣共同宴游的场景,“泛、济、横、扬、鸣、发”等动作一一排列开来,将“忻然中流”的热烈场面彩绘得声情并茂。
C. 最后收笔两句情感陡转,发出“变徵之音”,乐极生悲,直接抒发了一代帝王对生命易逝盛年难再的悲慨。
D. 起句“秋风起兮白云飞”,字面义上近似于高祖刘邦的《大风歌》中“大风起兮云飞扬” 但综合全诗来看,两者境界、情韵不一样,后者较前者更苍莽雄放。
4.清代诗人沈德潜读此诗时批“《离骚》遗响”,请结合此评价简要赏析“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两句。
(6 分)(2019年邵阳市高三第三次联考试题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5~6 题。
和董传留别苏轼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①寻春马②,眼乱行看择婿车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注释〕①囊空不办:囊空,口袋里空空的,比喻没有钱。
引自《南史·虞玩之传》,原指虞玩之因贫困而旧屐著三十年不办易。
②寻春马:引用孟郊《登科后》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粗丝绑发,粗布披身,诗歌首句描绘董传的生活常态,画面感强。
B.董传生活清贫,但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希望通过科举出人头地。
C.颈联巧于用典,蕴藉含蓄,鼓励董传“穷且益坚”,坚定人生目标。
D.尾联在祝福董传有朝一日金榜题名的同时,也批评董传字迹潦草。
6.诗中“腹有诗书气自华”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 6 分)(山西省2019 届高三高考考前适应性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7~8 题。
苦寒行【南宋】刘克庄十月边头风色恶,官军身上衣裘薄。
押衣敕使①来不来,夜长甲冷睡难着。
长安城中多热官,朱门日高未启关。
重重帏箔施屏山②,中酒不知屏外寒。
【注】①敕使:奉皇帝命令办事的使者。
②帏箔:帐幔和帘子,泛指帘燕。
屏山:屏风。
7. 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十月边头”一句与岑参“胡天八月即飞雪”在内容和表达效果上都很相似。
B. “押衣敕使来不来”一句描写边军将士的心理活动:期盼中又有不满和愤懑。
C. “热”字一语双关,既是说官员优渥的生活条件,也暗指其炙手可热的权力。
D. 纵览全诗,诗人只是把两种情景简单并列,但褒贬爱憎已蕴含在客观描绘中。
8.本诗哪些地方使用了对比?(6 分)(河北省唐山市2019 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 题。
听郑羽人弹琴【唐】李中仙乡景已清,仙子启琴声。
秋月空山寂,淳风一夜生。
莎间虫罢响,松顶鹤初惊。
因感浮华世,谁怜太古情。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羽人”,就是古代中国神话中的飞仙,诗中“仙乡”“仙子”两词照应了诗的题目。
B .秋天的夜晚,明月照在山中,山林一片寂静,诗人听仙人弹琴,淳古之风油然而生。
C .诗中选取的“琴声”“秋月”“松鹤”等意象,同尾联的“浮华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D .弹琴人特殊的身份,独特的意境,以及浮华的现实,催生了诗人昔盛今衰的幽怨之情。
10.诗的第三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 6 分)河北武邑中学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1~12 题。
凉州①馆中与诸判官夜集岑参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注释:①凉州:甘肃武威,河西节度使设于此地,写作此诗时,岑参在凉州做客。
凉州河西节度使幕府中,使人有许多老朋友,常欢聚夜饮。
11. 下列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句写月亮从地平线上升起,次句写月亮在城头升高。
月光的照耀,清晰地呈现出了凉州城的全貌。
B. 诗歌四五句两次出现琵琶声,所指内容情感相同,都表现了琵琶演奏的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特点。
C. 诗歌前六句写环境,用顶针手法,句句用韵,两句一转,构成轻快咏唱的情调,表现凉州的宏大繁荣。
D. 本诗和范仲淹的《渔家傲》都写边城,写秋天,写少数民族音乐,但二者表现的时代气氛有很大不同。
12. 岑参是盛唐诗人,本诗的“盛唐气象”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6 分)(吉林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调研测试)阅读下面这首明代词作,完成13~14 题。
临江仙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这是一首咏史词,开篇便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样,气势恢宏,词境壮阔,有豪放之风。
B.在上阕之中,作者采用了触景生情、借景抒情的手法,“长江”“青山”“夕阳”“秋月”“春风”等意象都寄托了作者深深的情感。
C.下阕的“惯”字让读者感到作者的孤独:他似乎习惯了这里的秋去春来,就连与偶尔来访的好友喝壶浊酒、交谈就已经很满足了。
D.从全词看,基调慷慨悲壮,意味无穷,读者感受到苍凉悲壮的同时,也能在一种淡泊宁静的气氛中品悟到词中高远的意境和深邃的人生哲理。
14.请简要分析作者抒发的情感以及阐述的哲理。
(6 分)长春吉大附中实验学校2016 级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5~16题。
酬周参军吴均日暮忧人起,倚户怅无欢。
水传洞庭远,风送雁门寒。
江南霜雪重,相如衣服单。
沈云隐乔树,细雨灭层峦。
且当对樽酒,朱弦永夜弹。
[注]吴均,南朝梁文学家,素有才名,然位仅下吏。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首句中的“起”,是在烦恼滋扰下的举动;次句中的“倚户”,更见其无聊与无奈。
B. “水传”二句借水的远阔、风的凄寒营造出高旷肃杀之境,凸显了诗人寥落的心绪。
C. “沈云”二句互文见义,以乔树隐、层峦灭暗喻自己不为世所知,深深寄寓不平之气。
D. 全诗以忧怀开端,以饮酒抚琴收结,又兼寓情于景,语言古朴刚劲,情致清拔高远。
16. 同为酬答诗,吴均的“且当对树酒”与刘禹锡的“暂凭杯酒长精神”所含的情感、所起的作用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6分)(哈尔滨市第六中学校2019 届高三第三次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7~18 题。
送董元达谢逸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
塞垣苦寒风气恶,归来面皱须眉斑。
先皇召见延和殿,议论慷慨天开顔。
谤书盈箧不复辩,脱身来看江南山。
长江滚滚蛟龙怒,扁舟此去何当还?大梁城里定相见,玉川①破屋应数间。
注:玉川:唐卢仝,号玉川子,家中贫穷。
1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五、六句意即董元达归来之后,曾被先皇在延和殿召见,他在廷对的时候,议论慷慨,连天子也为之开颜。
B.九、十句写董元达南行之后,将越过浪涛滚滚、蛟龙怒吼的长江,乘舟而去,不知何时能归,深寓惜别之意。
C.诗歌最后两句表明将来一定会在大梁城中相见,到时董元达应该只有几间破屋,暗示董元达日后生活的穷迫。
D.全诗表达了送别友人的磊落旷达之情,不作临别涕泣之语,也包含了对董元达遭遇的深切同情和惋惜之意。
18.这首诗中的董元达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 6 分)(江淮十校2019 届高三第三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9~20 题。
岁晏行①(节选)杜甫岁云暮矣多北风,潇湘洞庭白雪中。
渔父天寒网罟冻,莫徭②射雁鸣桑弓。
去年米贵阙军食,今年米贱太伤农。
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杼柚③茅茨空。
[ 注] ①诗歌写于唐与吐蕃作战时期,此时五十七岁的杜甫携家人从夔州出三峡来到岳州。
莫徭:少数民族,自言其先祖有功,尝免征役。
③杼柚:织布机的部件。
1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第一联上句承接题上“罗晏行”,点明时令节候,描写出一年将尽、北风呼啸的景象。
B.第一联下句“潇湘洞庭”点明诗人行经之地,潇湘洞庭都飘扬着雪花,气氛悲凉惨淡。
C.第二联通过想象,虚写渔父在天寒地冻时捕鱼、莫徭无奈射雁,表现百姓生活的艰难。
C.第三联通过对比写百姓生活,去年军粮不足、米价上涨,今年粮食丰收,但米贱伤农。
20.诗歌的最后一联与杜甫的《自京杜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都表达了当时怎样的现实?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
(6 分)(2019年重庆一中高三下期5月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21~22题。
昭君怨卢照邻合殿恩中绝,交河使渐稀。
肝肠辞玉辇,形影向金微。
汉宫草应绿,胡庭沙正飞。
愿逐三秋雁,年年一度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