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述小学科学课程的课前准备 荔村小学 卢志华

浅述小学科学课程的课前准备 荔村小学 卢志华

浅述小学科学课程的课前准备
荔村小学卢志华
【摘要】:课前准备是任何课堂都所必须的,但小学科学课程的课前准备部分特别重要,它决定着科学课的质量。

课前准备充分、到位的,科学课的质量肯定不会差;课前准备部分做得不够的,科学课的质量肯定不会太好。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应该让孩子们充分得到各种感官的刺激与参与,体验探究的乐趣。

”所以科学课的课前准备就要包括知识、实验材料等几个方面。

本文试图从理论出发结合具体的经验做法去阐述小学科学课程的课前准备的操作方法。

【关键词】:课前准备、知识准备、水平准备、工具准备
小学科学教材的设计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的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那么如何上好一节科学课呢?尤其是科学课,我认为课前准备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因为小学科学课倡导的是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老师的作用并不只是在于讲授知识要点,而是在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组建、建设与完善,在于为科学探究的进行做好准备。

所以充分的课前准备是上好一节科学课的首要条件。

那么如何做好小学科学课的课前准备呢?我认为可以分开三个阶段进行。

分别是教师的科学知识准备、学生知识水平的准备、科学实验材料工具准备。

一、教师的科学知识准备
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科学知识水平方面要处于一个绝对领先的地位,对于所要探究的内容应该理解透彻。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正确的引导、组织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才能解决学生的提问,把学生错误的探究方法引导回正确的思路上。

现代社会处于一个知识爆炸时代,现在的小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可以了解到各种知识,思维也越来越活跃。

每位教师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学生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提问。

所以我们老师至少要有一桶水的储备才能应对学生这一碗水的需要。

对于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自身的科学知识水平,我觉得要有针对性与层次性。

首先针对性是指教师想要提高的知识水平是针对小学科学教材里的科学知识的,并不是盲目的关于科学的一切知识也要学习。

因为当今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一个能把全部知识都学会学懂的人并不存在,我们应该有选择的学习所需要的知识。

所以要提高小学科学知识水平,我认为先要读懂课本知识。

小学科学粤教版的教材里的教师教学用书是一本很好的教学指导书。

每个内容后面都有一个教学资料提供相关科学知识的详细说明。

这个设计可以帮助教师理解课本上的实验设计与方法原理。

另外还可以通过教材中提到的网站帮助补充知识。

还可以通过有关中小学科学的报刊杂志来更新知识。

层次性是指科学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新教材、新理念对我们的知识结构要求更高了,要改变过去的以知识中心、课堂中心、教师中心与课本中心的传统思想、观念。

我们要把主体教育观、开放教育观、探究学习观等新教学思想观念来备课。

也只有这样做才能很好地运用我们的教材,如果用传统的观念教学结合现在的新教材,学生会觉得课堂非常沉闷,从而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为课本上大部分的知识点都是很简单的科学知识,学生通过电视、网络等途径或多或少都了解过,就是很少会动手试验过。

而我们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要求的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要目标的。

所以在我们的小学科学课堂里主要体现的是让学生亲身体验了解过的科学知识点,从而掌握简单的实验操作方法与实验方法设计。

二、学生知识水平的准备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根据科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性别、天资、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民族、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所以在设计课程教学准备时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

学生对周边的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在探究学习是一个让学生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

所以课前准备必须符合学习的主体特点。

例如小学三年级第一次接触科学学科,启发学生的天性的好奇心是这学科的起点。

三年级的学生思维能力
还比较差,精神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我们应该多用直观的教具来教学,给予充分实验活动的机会,才能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

又例如五、六年级小学生思维能力比较强,各方面的知识了解得较多,容易产生知识混淆,那么我们就要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备课时要注意对学生容易产生的误区与问题做预测,做好这些问题的回答准备。

三、科学实验材料工具的准备与分发。

充足的实验材料当然是课前准备的一个重要坏节,但也必须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因为我们备的课要有可行性,所需要的实验材料有限的就要适当的把小组人数增加些。

那么如何去把实验的材料工具准备到位呢?我认为可以分两个部分进行。

一部分是材料工具的选择,另一部分是材料工具的分派。

首先是材料工具的选择,课前准备时针对教材里的实验与学生知识水平、生活环境、学校设备等方面可以灵活多样的选用材料工具,例如三年级科学中的“纸锅烧水的实验”中把纸锅放在三脚架上用酒精灯加热至水沸腾。

我们可以根据学校的条件更换实验的材料与工具,例如把制作纸锅的硬卡纸,用普通的光面的硬纸代替,教给学生简单的折纸方法把纸折成一个纸锅形状;用长回形针把纸锅的钱个角夹紧,把回形针的一边拔直,成一个四脚支撑的纸锅,再用矮蜡烛加热纸锅。

这样完全可以代替课本中的材料工具,而且节约了成本,但实验的原理与效果也一样,同样是说明了可燃物在温度没达到燃点时用火烧也不会着火,操作起来也简单。

当然,实在没条件准备给学生分组实验进行探究活动的,可以进行老师演示实验,让学生把实验的过程与方法都记录下来。

另外教师对于教材中提到的每个实验,在做课前准备时都应该先预演一次,就是自己先动手做一次,观察实验的效果。

再对实验中学生可能会出现的误区作预测,再想办法解决。

通过对教材实验的预演后结合实际,可以用更简单的材料代替就用更简单的,可以用更便宜的就用更便宜的。

因地制宜,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与学生情况来进行实验探究活动。

不必每一个实验都照教材的示例一样进行。

而且还可以起来举一反三的作用。

另学生印象更加深刻。

另一部分是材料工具的分派。

在组织分组实验时,材料的分派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例如三年级课程中的豆芽生长的实验,如果一开始就把全部的实
验材料都分给学生,再跟学生讲解实验的方法,这时学生的注意力就很可能就被实验的材料与工具吸引过去了。

我们可以先把盆子分到每个小组里,再讲解实验的方法;再用抢答比赛的形式,提问有关实验要注意的地方与实验方法,答对的小组可以先分给豆芽。

这样的形式可以很好的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实验的操作也会顺利完成。

所以,在材料的分派方式上也要做好课前准备,对整个实验的组织、吸引学生注意等方面都起来一个积极的作用。

最后,课前准备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要上好一堂科学课除了课前准备外,还有很多要注意的地方,例如课堂中的提出问题、猜想、验证等环节都需要老师们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通过教学反思提高完善各个教学环节。

但这些都要以充分的课前准备为基础。

参考文献:
1、《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解读》,科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