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绿色建筑设计问题论文

绿色建筑设计问题论文

绿色建筑设计问题探讨
【摘要】所谓绿色建筑不仅要能提供舒适而又安全的室内环境,同时应具有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良好的外部环境。

本文拟从绿色建筑的生态节能设计策略和绿色设计的发展方向等方面论述绿
色建筑设计问题。

【关键词】绿色建筑;环保节能
绿色建筑不是高技术产品的堆砌,而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在绿色建筑设计中,不仅要采用适宜和可行的技术,更需从绿色建筑的内涵上理解建筑方案创作,同时从建筑的建设和管理的全过程关注。

只有思想上贯彻了绿色建筑理念,采用适宜的技术和方法,充分综合考虑结构设计与相关的各种因素,才能建造真正的绿色建筑。

1 绿色建筑的生态节能设计策略
1.1 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
天然的阳光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宝贵财富,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充分利用天然采光不但可以节约大量照明用电,还提供更健康、高效、自然的光环境,从卫生的角度看,充分的日照还可以起到杀灭细菌和病毒的目的.建筑的自然采光就是将日光引入建筑内部,通过设计手段精确地控制并且将其按一定的方式分配,以提供比人工光源质量更好的照明。

自然通风是一项改善人与环境的重要技术手段.在我国许多传统建筑中都有体现,如传统民居中的穿
堂风等处理手法,较之其他相对昂贵、复杂的生态技术,自然通风是一项比较成熟而廉价的技术措施.通过合理的建筑设计,自然通风可在不消耗不可再生的能源的情况下降低室内温度、带走潮湿的气体、排除室内污浊的空气,使人体感到舒适,并提供新鲜、清洁的自然空气,有利于人的生理和心里健康,减少人们对空调系统的依赖,从而节约能源、降低污染、预防疾病。

1.2 改善围护结构的隔热保温性能
建筑物围护结构应有较好的保温隔热功能,一般通过建筑外墙的耗能约占建筑物全部耗能的 40%,因此提高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对改善室内热工环境及建筑节能具有重要意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气候条件的差异,对建筑外围护结构的传热性能要求都不同,一般情况气候越严寒,其建筑外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要求就越小,需要用导热系数小的高效隔热材料附着在墙体结构来改善整个墙体的热工性能.根据复合材料与主体结构相对位置不同,分为外保温技术、内保温技术及夹心保温技术,其中外墙外保温是目前较为高效、简单的保温节能技术。

要注意围护结构的保温不等于隔热,隔热的目的是尽量减少围护结构吸收的太阳热辐射向室内传递.对于自然通风的建筑来说外围护的隔热设计主要是控制内表面的温度,为此要求外围护结构应该具有一定的衰减度和延迟时间,以保证内表面温度不致过高,以免向室内和人体辐射过多的热量.围护结构隔热的方法可根据不同的建筑使用功能、不同地区气候特点来选择,如通过加强墙体的蓄热性能来获得室外热能通过围护结构向
室内传递的延迟时间,将内表面最高温度出现的时间和建筑使用的时间错开,利用材料本身的热惰性来达到隔热的目的;在墙体中设置通风间层,这些间层与室外或室内相同,利用风压和热压的作用带走进入空气层的部分热量,从而减少传入室内的热量;建筑防热外表面采用浅色平滑的饰面材料,采用对太阳辐射热吸收率小的材料等。

屋面的能耗在围护结构总能耗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因此应当重视其保温隔热效果.一般而言,屋面的传热系数要优于外墙的传热系数,并且可依屋面的形式选用不同的保温材料。

1.3 遮阳措施
在建筑设计中考虑日光调节是勒.柯布西耶最早提出的,在他设计的昌迪加尔法院和马赛公寓作品中,将艺术和遮阳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外遮阳是最有效的遮阳设施,它直接将 80%的太阳辐射热量遮挡于室外,有效地降低了空调负荷,节约了能量.通常外遮阳的基本形式分为 4 种:水平式、垂直式、综合式和挡板式,结合建筑形式,在南向及西向安装一定形式的可调外遮阳,随使用情况进行调节,这样既能满足夏季遮阳的要求,又不影响采光及冬季日照要求。

1.4 高效节能的外窗和幕墙系统
一直以来,窗及玻璃幕墙都是维护结构中的能耗大户,但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新产品的不断出现,窗及玻璃幕墙的性能已获得了极大的提升.首先,新型高性能玻璃的发展(如 low-e 镀膜玻璃,真空玻璃等)给窗及玻璃幕墙的保温及防辐射性能以极大的提
高,其次新的结构形式起到了相当的作用,新型型材及断桥技术的应用对窗和幕墙的整体热工性能及气密性都有极大的提升.按照绿色建筑的原则,幕墙作为建筑的外围护体系,并不是一个完全封闭的外壳,应该是建筑与环境之间的过滤装置,幕墙设计应该是多功能的,除基本的防护功能外,还应考虑室内环境品质的调节,提高建筑节能效率。

双层玻璃幕墙又称双层呼吸式幕墙,不同于传统的单层幕墙,它由内外二层(或三层)玻璃组成围护结构,玻璃之间留有一定宽度的通风道,并配有可调节的遮阳.在冬季双层玻璃之间形成一个阳光温室,提高建筑内表面的温度,有利于节约采暖能耗。

2 绿色设计的发展方向
2.1 设计观念应当更新
引入绿色观念设计师应起到主导作用,从设计自身来讲应修正建设者的不良思想,引导社会接受,,绿色”美学,使全社会逐渐认同符合生态原则的绿色设计风格,确立正确的观念与意识,这是完善绿色室内设计的基础。

而且设计师本身也应尽量采用简约的设计理念,提倡各类符合生态保护与环境保护的各种设计方式,从风格、选材、施工方式等诸多方面统一考虑。

2.2 采用高效设备节约能源
能源的节省从最根本上是资源的节省,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如何最大限度的节省能源。

室内最大的能耗往往来自环境控制中的设备需求,应该避免大量的设置过多的没有必要的设备,最大效益的
发挥设备本身的作用。

自然能的利用如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的利用,应逐渐引入室内设计,良好地组织与配合各种能源的合理使用,是我们应当仔细考虑的重要问题。

在设备的选择和确定时应考虑其实用性与适用性,同时设备自身的性能也是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而省电、省水和智慧型的设备,多是在其生产之初和设计之初均考虑了环保的要求,应是设计中的首选,太阳能及其他自然能的采集和利用也应作为设计的重点。

2.3 模具化、系统化的构件设计
标准化的生产或工业化的生产,可以有效的降低能耗,节约能源。

在设计中尽可能的使用定型产品,利用工厂预制化的生产模式来完成室内设计大量构件的施工,对减小现场单一施工而带来的各种浪费有很大的帮助。

在设计时需要贯穿的一种系统化的思想,即对室内设计的每一个部分应作全盘考虑,尽量用统一的设计风格、造型手法、施工方式来完成,而避免过于个性化的设计。

2.4 开放式的设计体系
强调整体设计的意识即重全局,轻细节的设计思路。

未来的不确定性,使我们难以把握其发展的方方面面,精心设计往往带来明天的局限,因此,可变性设计应是有预测性的,把握全局的整体设计。

“马赛公寓,这座历时百年的建筑如今依然焕发着勃勃生机,吸引着世界各地的建筑师和参观者,主要原因是其功能的多元性及可变性。

如今,它的外观依然维持着建造之初的状态,但内部的动态变迁较为明显,如住户或将复式二层的卧室合二为一,或连通两
个居室等。

2.5 再生材料的利用
建筑材料的选用应考虑材料的再生性,绿色建材包括了三个方面:生产过程中的无污染,使用过程中的无伤害,可以回收与再生。

使用再生材料是维护地球资源的重要手段,应建立起使用再生材料的基本观念。

材料的选择,特别是对自然材料的选择不应过于追求对材料本身的形式,而应考虑其实用性。

参考文献:
[1]田淑芬.绿色建筑与建筑业可持续发展[j].建筑经
济,2005,12
[2]王上飞.高层建筑与节能技术设计分析[j].科技资讯,2008,30
[3]李健黄飞军 .绿色建筑的节能技术及发展《河北建材》,2009,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