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学三基试卷
姓名:科室:得分:
一、选择题
[A型题]答题说明:每一道考题下面,有四个备选答案,答题时只许选择一个最合适的答案,写在括号内。
(共20分,每题1分)
1.相传第一部儿科著作是:( )
A.《小儿药证直诀》B.《颅卤经》C.《幼幼新书》D.《活幼心法》
2.按公式计算,5岁小儿的体重为:( )
A. 17kgB. 18kgC. 19kgD. 20kg
3.早产的初生儿,感受寒邪后最易罹患:( )
A.哮喘B.五迟C.五软D.硬肿症
4.诊断小儿疾病,尤为重要的是:( )
A.望诊B.闻诊C.问诊D.切诊
5.大便呈果酱色,伴阵发性哭吵,常为:( )
A.痢疾B.肠炎C.肠套叠D.食积
6.咳嗽痰稀,自汗畏寒,气短懒言,纳谷不香应为:( )
A.风寒咳嗽B.痰热咳嗽C.痰湿咳嗽D.气虚咳嗽
7.三黄石膏汤适用于肺炎喘嗽哪个证候:( )
A.邪陷厥阴B.风热闭肺C.痰热闭肺D.毒热闭肺
8.哮喘之寒热夹杂证的首选方剂是:( )
A.大柴胡汤B.大青龙汤C.葛根芩连汤D.温下清上汤
9.治疗风寒泻的首选方剂是:( )
A.藿香正气散B.柴胡葛根汤C.异功散D.痛泻要方
10.疳证的病位主要在:( )
A.脾肾B.脾胃C.肝脾D.心脾
11.治疗厌食的基本原则是:( )
A.健脾益肾B.调肝理脾C.调理脾胃E.消食导滞
12.胃寒吐的临床特点是:( )
A.嗳气吐酸B.呕吐清涎C.食入即吐D.食久方吐
13.硬肿症的治疗原则为:( )
A.温中祛寒,回阳救逆 B.温中祛寒,益气健脾
C.益气温阳,活血通络 D.活血祛瘀,行气散寒
14.麻疹疹点首先见于:( )
A.耳后发际B.头面C.颈部D.胸腹
15.奶麻的特点为:( )
A.发热3—4天,热退疹出 B.发热3—4天,皮疹出现,热度更高
C.发热1天出疹,疹形细小,瘙痒 D.发热数小时—1天出疹,疹点细小鲜红,颜面无疹16.丹痧发病,何处仅见皮肤红晕,不见疹点:( )
A.颜面部B.颈部C.胸部D.四肢
17.水痘的隔离期是:( )
A.疱疹结痂B.全部疱疹结痂C.疱疹消退1周D.发热消退后1周
18.顿咳患儿表现痉咳的病机是:( )
A.痰火胶结,气道阻塞,上逆于肺 B.外邪引动伏痰,一触即发
C.感受风邪,肺气失宣 D.感受风邪,肺气郁闭
19.胎黄症见面目,周身皮肤发黄,颜色鲜明如橘皮,小便色黄,伴有精神疲倦,不欲吮乳,舌红苔黄,治疗首选方剂是:( )
A.栀子柏皮汤B.茵陈蒿汤C.甘露消毒丹D.三仁汤
20.儿童多动综合征症见记忆力欠佳、自控能力差、多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遗尿梦多,或者腰酸乏力,苔薄,脉细软,治疗首选方剂是:( )
A.杞菊地黄丸B.归脾汤C.孔圣枕中丹D.六味地黄丸
[X型题]答题说明:A、B、C、D、E是五个备选答案,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根据题意,有几个正确答案,便在括号内写出相应的字母,错选、多选或少选都不得分。
(共20分,每题2分,)
21.古代儿科四大要证是:( )
A.痧B.痘C.疳D.喘E.惊
22.小儿疳证常可配合以下疗法:( )
A.捏脊疗法B.割治疗法C.耳针疗法D.针刺四缝E.拔火罐
23.泄泻伴脱水的补液原则:( )
A.先快后慢B.先慢后快C.先浓后淡D.先淡后浓E.见尿补钾
24.食积的疹断要点为:( )
A.乳食不思,脘腹胀痛,呕吐酸馊,大便溏泻,臭如败卵或便秘B.烦躁不安,夜间哭闹,或有发热C.有伤乳伤食史D.大便检查有不消化食物残渣或脂肪球E.病原学检查有致病性大肠杆菌生长
25.慢惊风的病因多见:( )
A.脾肾俱伤B.外感时邪C.内蕴痰热D.津液耗损E.暴受惊恐
26.儿童多动综合征临床特征有:( )
A.动作过多B.注意力不集中C.情绪行为异常D.学习困难E.智力低下
27.解颅病变所涉及的脏腑常有:( )
A.心B.肺C.肾D.脾E.肝
28.丹痧最容易出现的并发症包括:( )
A.肺炎喘嗽B.水肿C.心悸D.惊风E.痹证
29.瘀积发黄型胎黄的特点为:( )
A.黄疸颜色较深,晦暗无华B.右胁下痞块C.舌淡,苔白腻D.大便灰白,纳呆易吐E.烦躁不安,口渴唇干
30.脐部疾患包括:( )
A.脐湿B.脐风C.脐血D.脐突E.脐疮
二、填空题(共20空,每空1分,计20分)
1. 惊风四证是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________四证。
2. 疳证常证分为________ 、________ 、 ________三大证候。
3. 小儿暑温辨证时应注意辨三闭,这三闭是指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4. 麻疹顺证的治疗原则为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5. 痄腮患儿应隔离至 ________。
6. 佝偻病的治疗原则为 ________、 ________。
7. 哮喘发作期可分为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四证型。
三、名词解释(共4个词,每词5分,计20分)
1.稚阳稚阴
2.疳
3.燕口疮
4.颅鹚咳
四、论述题(共2题,每题10分,计20分)
1、慢惊风土虚木亢证与阴虚风动证的证治有何不同?
2、试述痄腮主要症状(包括常证、变证)的产生机制
中医儿科学答案
一、选择题
A型题:(每题1分,共20分)
1.B
2.B
3.D
4.A
5.C
6.D
7.D
8.B
9.A 10.B 11.C 12.D 13.C 14.A 15.A 16.A 17.B 18.A 19.B 20.C
X型题:(每题2分,共20分)
21.A B C E 22.A B C D 23.A C E 24.A B C D 25.A D 26.A B C
D 27.C D E
28.B C E 29.A B D 30.A C D E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痰;热;惊;风。
2.疳气;疳积;干疳。
3.表闭;腑闭;窍闭。
4.辛凉透表;清热解毒;养阴清热。
5.心脾。
6.健脾益气;补肾填精。
7.寒性哮喘;热性哮喘;寒热夹杂;虚实夹杂。
三、名词解释
1.稚阴稚阳:“稚”,少小也;“阴”,指体内精、血、津液等物质;“阳”,指体内脏腑的各种生理功能与活动。
“稚阴稚阳”说明小儿无论在物质基础与生理功能上,都是幼稚和不完善的。
2.“疳”有两种含义:其一“疳者甘也”,是指小儿恣食肥甘厚腻,损伤脾胃,形成疳证;其二“疳者干也”,是指气液干涸,形体羸瘦。
前者言其病因,后者述其病机和症状。
3.燕口疮:为口疮的一种。
溃疡只发生在口唇两侧,称为燕口疮。
4.颅鹚咳:即顿咳(百日咳),是小儿时期感受时行疠气疫邪引起的肺炎疾病。
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咳后有特殊的吸气性吼声,咯出痰涎而暂停为特征。
四、论述题
1.慢惊风土虚木亢证与阴虚风动证的证治有何不同?
土虚木亢证是因脾阳亏虚,肝木克土而引动肝风,症见形神疲惫,面色萎黄,四肢不温,大便稀泻,抽搐无力,舌质淡,舌苔白,脉沉弱,可用缓肝理脾汤加减,以温运脾阳,扶土抑木。
(5分)阴虚风动证,是因肝肾阴亏,造成血不养筋,水不涵木,筋脉拘挛,阴虚风动,证见身体消瘦,手足心热,肢体拘挛,时或抽搐,舌降苔剥,脉沉细数,可用大定风珠加减,以育阴潜阳,滋水涵木。
(5分)
2.试述痄腮主要症状(包括常证、变证)的产生机制。
痄腮的常证:风温邪毒从肌表口鼻而入,侵犯足少阳胆经。
少阳受邪,毒热循经上攻腮部,与气血相搏,气滞血郁,运行不畅,凝滞腮颊,故局部漫肿、疼痛;热甚化火,出现高热不退,烦躁头痛;经脉失和,机关不利,故张口、咀嚼困难。
(5分)痄腮的变证:足少阳胆经与足厥阴肝经互为表里,热毒炽盛,正气不支,邪陷厥阴,扰动肝风,蒙蔽心包,可出现高热不退、昏迷、抽搐等症;足厥阴肝经循少腹络阴器,邪毒引睾窜腹,则可伴有睾丸肿痛,或少腹疼痛;肝气乘脾,还可出现上腹疼痛等症。
(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