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PICC常见并发症和预防处理ppt课件
PICC常见并发症和预防处理ppt课件
• 送管阻力大甚至无法送管;
• X光或B超下可看到导管弯曲打折、前端异 位或不在原来的位置;
• 病人局部神经感觉异常:上臂疼痛、肿胀、 头痛、脖子肿胀;
• 病人在输液时可听到液体流动的声音(误 入颈内/外静脉);
.
15
• 导管的外露长度发生改变(增加或减少);
• 导管功能发生改变:不能抽到回血、输液 速度减慢甚至堵塞;
• 调整导丝或撤出导丝;
.
11
• 二、导管移/异位
• 1、 原因:
• 病人的血管解剖异常或既往有手术史、外 伤史,或发生了血管的穿透伤,导管没有 送达预期位置(异位);
• 由于解剖因素,经头静脉置入的导管导致 异位的几率较高;从贵要静脉置入的导管 常容易误入颈内静脉;
.
12
• 由于测量数据的偏差,导管前端只停留在 无名静脉,在用力冲管或胸腔压力增高时 容易发生移位;
.
3
• PICC导管一旦留置成功,将为病人提供一 条安全有效的静脉治疗通路,为及时用药 提供了保障,所以,PICC在大医院的临床 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
4
• 由于PICC导管从留置到维护过程中,会因 多种因素导致出现各种各样的并发症,以 下列举的就是在PICC置管过程中和使用维 护过程中常见的一些并发症。
.
23
• 四、突发心律失常 • 1、原因: • 导管进入过深,刺激了上腔静脉丛或到达
了右心房甚至右心室,刺激了心肌。
• 2、临床表现: • 患者感觉心律不齐、心跳不适。 • 3、处理措施:
.
24
• 准确测量置入导管所需的长度,避免过深;
• 插管后必须在X光或B超下定位用导管的前 端位置;
• 定时检查导管的留置深度,注意是否外脱 或内移了长度。固定导管时,体外部分可 先摆成“b、p、u、s”等形状,再进行固定, 目的是增加导管在体外的缓冲力,使导管 不容易发生内移进入心脏。
.
19
• 三、出血或血肿形成 • 1、原因 • 导入针的型号过大而留置的导管管径较小; • 病人出血/凝血机制异常; • 病人正在进行抗凝治疗; • 创伤性穿刺。
.
20
• 2、 症状/体征:穿刺点持续渗血、或局部 刺痛、剧痛、肿胀、麻木;皮肤温度低、 有斑纹。
• 3、 处理措施
• 穿刺前详细了解病人血液的出凝血检验结 果、并注意了解病人的用药史和治疗情况;
• 置入导管后患侧上肢的活动范围过大导致 导管移位;
• 导管的外固定不牢固,或在更换敷料时不 小心,导致导管的内进或外脱;
.
13
• 任何疾病或外在因素导致胸腔压力增高的 情况(如打喷嚏、剧烈的咳嗽、呕吐、使 用呼气末正压通气、上腔静脉压迫征、心 衰等),都可导致导管的移位。
.
14
• 2、症状/体征
• 协助患者摆好适当的体位;耐心帮助患者 保持舒适和放松;
• 遇到送管困难时,可放慢送管速度或暂停 送管,热敷片刻,并嘱咐病人放松;
.
10
• 或先退管调整位置后,再用生理盐水边冲 边重新送入,强调推进时动作必须轻柔;
• 嘱咐病人做握拳、松拳动作,协助导管的 前进;
• 助手协助按压颈内静脉,调整进管的方向;
• 病人有心脏不适症状。
.
16
• 3、;
• 熟悉血管的解剖,准确测量送管长度,并 在送管时让病人做转头动作,病人转头有 困难时,助手可帮助按压,阻断颈内静脉, 尽量减少导管异位的机会;
.
17
• 确认为异位的导管应暂停使用,可不必拔 管,而在无菌的情况下尝试调整,退出3~ 5cm后,用NS20ml以4~5ml/s的速度喷射 式边冲管边送管,利用重力作用使导管到 达上腔静脉;
PICC常见并发症和预防处理
.
1
• PICC从90年代引进我国以来,因其穿刺点 在外周大静脉,有着深静脉无可比拟的操 作简单、直观、安全、穿刺成功率高、并 发症轻等优点,方便护士的独立操作和护
理;
.
2
• PICC导管的前端开口于血流量很大的中心 静脉,能迅速降低液体渗透压及药物浓度, 尤其适用于需要长期输注高渗性或强刺激 性药物(如静脉营养配方或化疗配方)的 病人,对保护外周组织血管、减少静脉炎 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
• 一、送管困难
• 1、 原因
• 导管的型号比所选的静脉腔径大;
.
5
• 穿刺鞘小于导管; • 穿刺鞘脱出静脉、导管异位;
• 患者精神过度紧张或局麻药反应,引起静 脉痉挛;血管的药物性损害,管腔内产生 障碍物质,使血管腔狭窄;
• 病人的体位不佳,妨碍导管的输送;
.
6
• 送管过快;
• 高龄患者的血管硬化、严重脱水、体温过 低的血管充盈度差;
• 静脉瓣阻挡或静脉屈曲、分叉、解剖异常;
• 导管所经过的血管有过多次的穿刺史或置 管史、静脉手术史、放疗史,导致静脉管 腔产生疤痕性缩窄,阻碍导管的前进。
.
7
• 2、症状/体征 • 送管阻力大; • 导管在输送的过程中出现扭曲,导管呈蛇
样外型;
• 无法送管; • 导丝不容易撤回; • 不能抽到回血或不能冲洗导管。
.
8
• 3、处理措施
• 插管前先了解患者的有关信息:胸腔内是 否有肿瘤或肿块;已有的血管内留置器材; 使用血管器材的既往史以及并发症发生的 既往史;手臂、肩膀、胸部的手术外伤史 及放疗史;在选定的血管上方两次扎止血 带,了解更多的血管情况,并根据不同的 情况给予相应的处理措施;
.
9
• 尽量避免选择前臂静脉瓣多、分叉多的静 脉进行穿刺,可能的话尽量选择贵要静脉 穿刺;
• 加强导管的固定,体外部分可先摆成“b、 p、u、s”等形状,必要时进行缝合固定;
.
18
• 定时检查导管的外露长度,及时发现导管 的移位及时处理;
• 尽量避免或减轻可能导致胸腔压力增加的 因素;
• 一旦发现导管滑脱,并沿血管进入心脏时, 马上用止血带结扎上臂血管,松紧度以不 妨碍动脉循环但能阻止静脉的回流为宜, 尽量阻止导管的进一步内移,并通知医生 紧急采取医疗措施。
.
21
• 选择针头和导管配套的静脉导管,并且在 送管过程中尽量减少穿刺鞘在皮肤上的停 留时间,在导管顺利导入后尽快撤离穿刺 鞘以减少支撑出血;
• 熟练操作,避免使用带“鱼钩”样的穿刺 针头;
.
22
• 置管成功后早期,用几层纱布进行点状加 压包扎,一般少量的出血不用处理,只要 纱布没有完全湿透或流到敷料之外,不用 马上更换敷料贴,为的是给足够的时间让 穿刺点凝血止血;只有在穿刺点加压包扎 无效的情况下,局部可适当使用止血剂 (如明胶海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