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新PICC常见并发症及处理精品PPT课件
新PICC常见并发症及处理精品PPT课件
❖ 疗程:根据CRBSI的复杂性确定疗程。 ❖ 导管的保留 ❖ 抗生素锁治疗
11
机械性静脉炎
12
静脉炎的诊断标准
静脉炎
级别 0 1 2 3
4
临床标准 没有症状
输液部位发红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 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 条索状物形成,可触摸到条索状的静脉 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 条索状物形成,可触及的静脉条索状物的长度大于1英寸,有脓 液流出
Ⅰ 级:局部涂喜辽妥软膏,次日并行局部按摩; Ⅱ级:局部热敷,并涂喜辽妥软膏。 3、如意金黄散加蜂蜜外敷能有效治疗PICC术后机械性静脉炎。
22
血栓性静脉炎
定义:指静脉血管腔内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同时伴有 血栓形成,是一种常见的血管血栓性疾病,病变主 要累及四肢浅静脉和深静脉。血栓可以引起炎症, 炎症可以引起血栓,两者互为因果。
❖ 穿刺难度 外周穿刺 — 穿刺危险小 — 穿刺成功率高
❖ 外周留置 — 感染率低 — 留置时间长 (数月至壹年)
❖ 对象: 稳定状态静脉输液
CVC
❖ 感染率 >26%
❖ 医生
❖ 颈内、锁骨下穿刺 盲穿 穿刺并发症危险
❖ 躯干部位留置 — 感染率高 — 短期留置
❖ 急重症、大手术
4
PICC常见并发症
❖ 早期干预,防患于未然,高危因素提前处理;
21
处理方法
一旦确诊为机械性静脉炎,应及时采用局部治疗,包括停止该处输液、 抬高患肢、局部湿热敷、超短波理疗或中药治疗等,一般2-3d症状消失。 治疗期间应选择另一条静脉通路,待局部消肿后继续输液。 1、外涂利百素(复方七叶皂甙凝胶) 2、针对不同程度静脉炎的处理。
PICC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1
随着医学、护理学的发展,从单纯的疾病护理,发展到以 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从单纯的输液工具——头皮针, 发展到面对静脉留置针、CCVA、PICC等多种输液工具的选 择。目前各种输液工具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临床上得到 普及应用。掌握好各种输液工具的应用,掌握更多的新技 术,才能使我们更加有效地进行时间管理,提高日常工作 效率,提高护理水平。
9
CRBSI的预防
❖ 导管内腔浸有抗生素可减少局部细菌的定植及 CRBSI发生的危险;
❖ 杀菌剂包被导管; ❖ 预防使用抗生素,比较有争议,目前不主张使用。 ❖ 教育作用。教育培训计划能够降低CRBSI的发生
率。
10
CRBSI的处理
❖ 经验性治疗,如果确诊存在CRBSI,最初的抗生素治 疗属于经验性用药。由于金葡菌和血浆凝固酶阴性 的葡萄球菌是CRBSI最见的感染源,目前最初的经 验用药以万古霉素为主。
炎症
血栓
23
诊断标准
PICC的血栓性静脉炎多沿静脉走行并出现红、 肿、热、痛症状,疼痛部位可触及条索状硬 物。结合血管损伤病史及实验室检查即可确 诊。
24
血栓形成三要素 25
血管内皮损伤 血液高凝状态 留置PICC管
PICC引发血栓性 静脉炎的原因
❖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 静脉血栓形成 ❖ 导管异位
19
预防重于治疗
❖ 正确摆放体位,可以 减少导管对血管壁的 刺激,提高置管的成 功率;
❖ 严格规范置管操作, 送管动作轻柔;冲洗 手套导管;
20
预防重于治疗
❖ 操作者在置管前进行部位和血管的评估,选择细口 径导管(4F),尽量选择贵要 静脉;
❖ 合理选择置管时机,最好选择在化疗前2d给予PICC 置管;
13
静脉炎分级—1至4级症状
14
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与 PICC导管置入困难、 置管过程中尝试的次数 相关。
15
16
易发因素
好发因素
诱发因素
导管漂移与脱出 导管未达到预期位置
导管置入困难
高发因素
导管折回
17
导管进入过短
18
诱发因素
其他因素: ❖ 有学者观察发现导管性静脉炎者多是过敏体
质。 ❖ 置管后加压包扎时间过长,绷带包扎过紧。
2
❖ PICC的全称:
外周中心静脉导管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导管尖端位于腔静脉
❖ 临床应用20+年
新生儿 病房以及家庭、治疗中心 急救中心和ICU
3
PICC与中心静脉导管有什么不同?
PICC
❖ 感染率 2%以内
❖ 操作者 经过培训的护士
26
PICC置管后血栓性 静脉炎的预防
❖ 提高护士的穿刺技巧; ❖ 选择适宜的血管; ❖ 选择适宜的导管; ❖ 预防性处理:硫酸镁100ml加氟美松5mg湿敷,
3次/日; ❖ 心理护理; ❖ 细致评估,精心维护;
27
护士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严格掌握PICC的 适应症和禁忌症。严格遵守置管操作规程, 操作时使用无粉手套。
❖ 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 ❖ 机械性静脉炎 ❖ 血栓性静脉炎 ❖ PICC导管的破损
5
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
定义: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血管内留置导管的 患者有血行感染的临床表现如发热、寒战、低血压 等,并从导管和血培养中分离出相同的病原菌,无 其他感染源入侵,并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 1、半定量培养结果≥15cfu,定量培养结果≥10平方 cfu,同时伴有明显的局部和全身中毒症状; ❖ 2、中心静脉导管血样本培养的菌落数大于外周静 脉血培养的菌落数的5倍以上; ❖ 3、中心静脉血培养比外周静脉血培养出现阳性结 果的时间早2小时以上。
6
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
病因: 1.皮肤置管部位的侵入; 2.导管接头的侵入; 3.远处感染的血流播散; 4.污染液的直接输入; 5.生物被摸
7
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
❖ 影响因素: ❖ 内源性因素 ❖ PICC的留置时间 ❖ 使用多腔导管 ❖ 敷料
8
CRBSI的预防
❖ 注意保持医护人员的手部卫生; ❖ 最大面积的无菌覆盖,皮肤消毒的屏障大小影响了CRBSI的发生率; ❖ 应用有效消毒剂; ❖ 定期更换穿刺点辅料; ❖ 避免定期更换PICC; ❖ 保持接头处无菌。Fra bibliotek28禁忌症
❖ 肘部静脉血管条件差 ❖ 穿刺部位有感染或损伤,不能固定 ❖ 乳腺癌术后患侧肢体静脉 ❖ 上腔静脉压迫综合症 ❖ 欲插管位置有放射治疗史、血栓形成史、外科血管手术史 ❖ 确诊患者对器材过敏 ❖ 菌血症、败血症
29
PICC置管后对患者的指导
❖ 叮嘱患者置管侧肢体适度活动,避免置管侧肢体 提重物、过度外展、上举、旋转运动,致导管随 肢体运动而增加对血管内壁的机械刺激。置管34d后,每天在穿刺点上方10cm处进行湿热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