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的柔性管理
关键词:企业管理柔性管理凝聚力主人翁创造精神职业生涯
柔性管理是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方式,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人们自觉的行动。
柔性管理的本质就是依据人们自身的心理和行为规律,运用柔性管理的原则,对管理对象施加的软控制。
柔性管理是一种更深刻、更高级的管理、难度更大的管理,是丰富多彩的管理。
柔性管理给企业带来的有利影响有以下几点:
一、柔性管理影响下凝聚力的增强
大禹治水时,用的方法是疏导,通过深挖沟渠、通畅河道,把水引到大海,只要河道足够深,水自然会在河道里流,则不会泛滥。
多年之后,终于成功。
企业管理也一样,应体现疏导原则,管理应当本着引导、激励员工向积极、健康、上进的方向去努力,而不是一味以罚代管,禁止这个、禁止那个。
以工厂里禁止吸烟为例:公司为了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从根源上进行控制,而吸烟正是根源之一,对此进行管理是必要的、有益的。
方法有两种:疏导与堵塞。
疏导的方法就是建立专门的吸烟区,并进行重点管控;堵塞的方法就是全面禁止。
公司认为全面禁止最有效果,理论上讲,全面禁止则因吸烟导致的火灾事故可以降低为零。
但这样的出发点没有建立在尊重人性的规律(人是有需要的、合理的需要应该满足、不合理的需要应给予引导)、尊重事实(员工的这一需要暂时无法替
代)的基础上。
导致的结果是员工吸烟时,哪儿人少(监管的薄弱点)去哪,“堵了以后,水仍然到处流”。
疏导的办法则是建立专门吸烟区。
人本性是善良的,也不希望因自己吸烟导致火灾,也会有意识的注意自己行为,主动去指定的吸烟区吸烟,这样反而把管控的难度降低,只需要监管吸烟区即可。
这么简单的道理,谁不懂?为什么没有尊重人性的规律,没有尊重事实,盲目地以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行为。
以简单低效、粗暴的堵塞方式去管理。
做为被管理者,不认同这种方式,这种切身的感觉更深刻,则同样的管理方式不能应于企业管理工作中,否则同样的感觉会让员工产生不配合的行为,最后导致水会被堵的到处流,员工的思想松散,没有集体意识,更谈不上凝聚力。
柔性管理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强调感应性,方式方法是非强制性的,重视人的情感、个性、欲望、能力等因素的作用,注重平等和尊重,采用疏导的方式。
柔性管理不是以规章制度为中心的刚性管理,而是以人为中心,对员工进行人性化管理。
重视人的内心活动。
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求分为五层。
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是低层次的需要,而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是高层次的需求,属于激励因素。
柔性管理主要满足了员工的高层次需求,因而具有有效的激励作用。
这样,柔性管理和激励便很容易结合。
显然,在人力资源管理柔性化之后,管理者对员工的激励更加看重的是如何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奉献精神,而不以金钱为唯一要素。
人力资源管理的柔性化也就是在人力资源
管理的过程中体现“和谐、融洽、协作、灵活、敏捷、韧性”等柔性特征。
人力资源柔性管理是一种反应敏捷、灵活多变的崭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柔性管理是让员工真正做到心情舒畅、不遗余力地为企业创造成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力量的源泉,企业发展追求的目标成为员工的自发行动,因此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二、柔性管理下产生的主人翁意识
一部电影《小孩不笨》里有句台词是:“资源,放错了地方就是垃圾;而垃圾放对了地方,就会变成资源”。
每个人心里都有两个自我,好的自我和坏的自我,坏的自我,就是放错地方的资源,也就变成了垃圾。
人无完人,一个人之所以区别另一个人,是因为有其不同的特质,或者是优点或者是缺点。
但是,社会给了多少位置和空间,让垃圾找到对的地方?又有多少资源,被拍脑袋随便放到了不合适的地方?古人曰:“聚人而成家,聚家而成国”。
没有什么比员工对企业充满信心和爱更重要的事情。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表明应该满足人“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柔性化管理恰恰迎合了人的这种高层次的心理需要。
企业柔性管理就是要不断地调整,找到最合适的位置匹配每个职工,找到最佳的位置,就是找到了家里温暖的感觉,到了自己的家里就是主人了,当家做主,强烈的主人翁意识自然而然就形成了,视企业为家的良性发展就建立起来了。
三、柔性管理下产生的创造精神
每个人都喜欢自己决定一些事情,当“这件事,就这么定了”,
这句话从自己的口中讲出来,感觉多好呀,成就感由然而生。
如果没有足够的权限,每件事情的决策权都是别人,员工就不能调动足够的资源为自己所用,这样工作起来就会依赖上司,员工会不断强化自己是个“办事员”这样的消极思想。
久而久之,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就要大打折扣。
现在企业面临激烈的竞争,企业要用工作团队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而不是直线职能的方式。
这里的团队就是一个有适当权利的小团体,得到了充分地授权。
一句话:没有激励、没有授权就没有自愿。
?参与重要决策的员工自然而然地会比只被动地接受别人命令的人更有干劲,并能做出更好的决定;管理的关键是要摆脱管理者,公司赢利的最好方法是放手让员工去干。
因此调动人的因素极其重要。
而对于业务比较集中的公司来说,有一点也值得借鉴:就是要使员工围绕企业目标充分发挥潜能。
权力影响力弱化,人们之间的等级观念被淡化和模糊了。
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的建立是靠理解和尊重,靠对真理的崇尚和对美好的向往,靠人格的高尚和互动的心灵,靠不息的激情和至诚的精神,而这一切都与权力无缘。
因为柔性管理就是“没有管理的管理”,使人人都是管理者,都具有自主权,柔性管理的一个基本方法就是通过心灵沟通,感情认可,从而在自觉自愿的情况下主动发挥人们的潜在积极性,让员工自觉自愿地将自己的知识、思想奉献给企业,实现“知识共享”,单靠“刚性管理”不行,只能通过“柔性管理”。
这种方法的实施过程中没有咄咄逼人的气势,没有畏惧无奈的应付,而是企业领导和员工双方心灵的感应,这种感应虽然闻之无声,视
之无形,触之不及,但我们可以感觉到它的存在,它像一座无形的桥梁联接着彼此的思想,它像一只巨大的手驱动着共同的行动。
员工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管理,员工的尊严和自由得到高度的尊重,还有什么理由不积极主动,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呢?
四、柔性管理影响下的职业生涯自主化
制度管理是通过行政命令和严格的规章制度来实施对企业员工
的控制。
员工总是被盯得紧紧的,看得死死的,员工变成了“听话”的工具。
强调对人的约束的一面,即用制度来约束人,用纪律来规范人,用等级层次来限制人,用物质利益来钳制人。
管理者无视员工的意愿、期望、兴趣、情感,束缚了个性与自由,忽视了员工的人格、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随着经济的发展,文明程度、民主意识的提高,实现自我价值成为追求的人生目标,
企业管理的关键是心的管理,而不是外化的行为的管理。
柔性管理正是通过管理手段的实施,使员工在自身人格建构、自我发展等方面达到不断完善的目的。
确立每个人的主导地位,调动每个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去工作;通过以人为本的管理活动和以尽可能少的消耗获取尽可能多的产出实践,来锻炼人的意志、脑力、智力和体力,通过竞争性的活动,达到完善人的意志和品格,提高人的智力,增强人的体力,使人获得超越受缚于生存需要的更为全面的自由发展。
坚持柔性管理,注重发挥每一位员工的自主精神、创造潜质和主人翁责任感,鼓励员工自我管理、自我规范,在沟通、协作、创新、
竞争的工作平台上,合理使用自己的工作方法、技巧,主动追求最佳方法、最优效率和最高效益,达到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共同成长的双羸目的。
管理者必须创造条件,让每个人做事是因为他们想做事,而不是因为他们不得不做事。
员工把个人的职业生涯附着在企业的目标之上,通过企业更方便、更理想、更轻松的实现自我价值。
公司为每个员工提供了展现自我的舞台和空间,做好坚强后盾。
员工所有想要得到的在企业中都可以找到的,?物质、社会地位、自我价值的实现,在企业的发展中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自主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总之,柔性管理是人力资源发展的新趋势,随着经济的发展,文明程度的提高,它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古人云:“人之力发自于心,心旺则事盛。
”谁先掌握这一管理方法,谁就会更好地管理和激励企业员工,在竞争中成为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