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作文写作之感论文写法

作文写作之感论文写法

启动大脑——感论文的写作过程
1、划定边界,确定主体(点面结合)
(1)划定边界,就要看看话题的范围是什么,这是有关“面”的问题。

如“人生的重复与变化”,就应当在“人生”这一范围内写,写到历史上王朝的更替,国家的兴衰之类,就属于出界了。

以下两个高考题,大家可以思考一下:A、心灵的选择(“心灵”指发自内心的,以个人为主,若写国家、企业等属于出界);B、语言与沟通(一定要写语言这一范围内的沟通,如写用心灵去沟通就出界了)。

(2)确定主体,就是看话题的主体是什么,重点应写什么,这是有关“点”的问题。

如“人生的重复与变化”,重点是写“重复与变化”,如写人生的其他方面则属于离题;“雕琢心中的天使”,重点是“雕琢”两字,如写某人是天使,或写心中的某一天使如何,则属于离题。

“回到原点”重点是写“回到”(何为,为何,如何),而不是一味谈什么是“原点”。

还有一些独词类的题型,既划界了范围,也指明了重点,如“诚信”“传递”“纪念”“常识”。

2、勾画轮廓,安排结构(首尾呼应)
(1)勾画轮廓,就是先设想一下,自己要写那种类型、什么文体的文章。

一般说来,不写记叙文、小说、戏剧这些文体的话,还可以写三种文:证论文(比较严谨、朴实的议论文,以例证为主,偏重理性思考的类型);时评(就某一时事展开评论,由浅而深,由点及面,属偏重时事、见识的类型);感论文(论证的框架与散文的血肉相统一,有感而发,情感丰富,属偏重感性、文采的类型)。

要联系话题及自身的实际,选择最容易出彩的文体。

(2)安排结构:无论是写证论文、时事评论还是感论文,都宜先安排整体结构、层次。

可采取首尾扣合的方式。

首先要安排好全文的首与尾,再次是各层次(各段)的首与尾,一般来说,“首”的功能是导引,如鞭炮的导火线,重点是引出一个话题,让别人明白你接下来要写的“是什么”;而“尾”的功能是收结,是鞭炮的最后一响,重点是得出结论,如有指导意义的感悟或思考,让别人明白,既然“是这样”了,或“因为这样”,最后应当“怎么办”。

请大家结合具体范文细心揣摩。

3、添枝加叶,描画细节(收放自如)
(1)添枝加叶,就是在拟订好结构的基础上,使文章内容丰满、生动。

如把结构比作树的主干,这一步就是在主干上长出枝叶来。

“枝”与“叶”的分工又略有不同,“枝”的功能是“收拢”,便同一组“叶子”都长在同一枝条上;“叶”的功能是“放开”,进行适当地引申发挥。

设定“枝”,可把一个比较巧妙的意象当作线索,也可以在主干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以更细的关键词为焦点,如对“取与舍”这一话题,再细化为“生与死”“义与利”“爱与恨”等等。

切忌把所有的叶子都直接长在一个笼统的主干上(如把所有的取舍的事例直接放在“取与舍”之下),这样就会使文章雍肿、难看,没有参差错落的层次感。

设定叶,也切忌单一,可多样化,或对举或并举,或延伸,追求灵动,变化。

总而言之,收到自然,放要灵动,两者要统一起来。

(2)描画细节,就是要描写每一张“叶”,如一些情景、片断,或运用一些表现手法(比喻、排比、拟人等),以使语言细节更加生动、形象,饱含情感,富有文采。

要注意的是,感论文不是记叙文,描写应追求精当,不要过细过详,最好是若干个片断式描写作为一组,抓住镜头中最有特质的部分,以达到表现情感、渲染语气的效果。

人生的重复与变化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花相似,风景总是一年年地重复着;人不同,每个人又在流年偷换中一点点地变化着。

人生,本来就是重复与变化相统一的矛盾体。

(起头的方式是先引一句格言或诗词,当然也可以是某一事件或情景,自然引出话题,是谓开门见山。

先说人生是什么,是首;最后一段说人生应当如何,是尾,首尾扣合。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是啊,人何以堪,人生该如何承受,这白云苍狗的一声浩叹,这物是人非的无尽悲凉?(此句为本段之首。

以白云苍狗、特是人非,点明重复之中的变化,精当;同时也可作出自然的“收”,为后文之“放”开来描写抒情作铺垫)“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当西周大夫再次行经故国的宫殿,往昔的繁华早已埋
入一片荒草,那该是一种怎样的心碎!(引用古人诗句,并巧妙将其转化为情景描写,情景交融,散文语言形象生动的特质就显现出来了。

当然,前提是你要读懂诗句,还得将其融汇于心,变成自己的素材)“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嘉树成阴而佳人如梦,对震川先生来说那又该是怎样的悲凄!(课文语句能信手拈来,且十分贴切,足见作者平时读书之用心)伤感的也包括我自己。

(这句是由古人之悲过渡到我之悲,脉络分明)当我漫步于校园的凤凰树下,依稀还记得初到宝高时的笑容烂熳,而今,“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引用《再别康桥》,文章显得书卷气浓厚),我终将挥手离去!(注意三个例子收放很自然,同是物是人非,同是人生的悲情,放得很灵动,描写也精当,只抓住一两个特征化镜头便一划带过,如电影中的蒙太奇,富有流转、错落之美)“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又是诗句,感觉作者很善于化用所学诗词,虽然这些诗句均是大家熟识的,但用得恰当、到位却非人人可以),岁月如旧,而人面已非!(以此句回应开头的物是人非,这是本段之尾,悲情更浓,同时首尾扣合。


幸好,天空不只有阴沉,人生的变化不只有一种旋律。

(由悲转乐,过渡自然,同时也是本段之首,同样是先收后放。

这个比喻也用得很恰当)校园一年年开着更加灿烂的凤凰花,是一个很好的兆头。

这红色,有点像幼儿园里阿姨奖赏的小红花,曾映衬得一张粉嫩的小脸更加红艳。

这红色,又似是一张张试卷上那一个个醒目的“优”,甚至有点像将来某一天,某人送你的情人节玫瑰,抑或又像是庆功会上杯中轻晃的红酒……(几个事例与上文写法相似,是片断的连缀,而以快乐、红色为主线,收得尤其巧妙)“今年花胜去年红”,人生的每一步都如此艰难,但值得庆幸的是,也许我们走的是一条上坡的路。

(这是本段之尾,与首相比,语意明显有所提升,指出了变化之中上升、前进的实质。

)于是释然了。

(标志语,对悲与喜再作提升)人生便在重复之中的变化着,悲也好,喜也好,不正如周国平所说的,都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体验吗?悲欢离合,都一样是人生的财富。

别抱怨人生的重复、单调了,让我们姑且细心品味:平淡之中的绚烂,平凡之中的诗意。

(这一句可以说是悲与喜再一次收拢、提升,是“重复中变化”这一层加强版的“尾”,前文重点指出人生是什么,这里则重点指出应当怎么办,这就是常说的议论文要有“指导性”,给人启示。

从这一收结中,可看得出作者不但善于思考,而且很善于提炼、概括,平淡中绚烂、平凡中诗意两句说得真好。


从另一面来看,人生又是在变化中重复,正如歌里所唱的那样,“终点又回到起点,到现在才发觉”——人生进入又一个轮回。

(又起另一层之首,“从另一面来看”,这样的标志语一定要用得纯熟。

能由“重复中的变化”想到“变化中的重复”,作者明显经过辩证思维的训练)打开人生的老相册,你便会发现到,一些十分有趣而意味深长的画面:昔年,你的父母抱着你,后来,你抱着你的孩子,身为父母的你与你的父母一样,脸上有着相似的幸福与满足。

昔年,你背着背包向你的父母挥手作别,后来便是你的子女去上大学了,于是,Yesterday once more,就连你脸上的无法掩藏的忧伤都与你的父母如此相似。

(两个情景写得多生动,而以人生老相册来收拢,十分精妙)其实,人生就如同爬山,你爬上一座山,然后下来,你无法永远驻足于成功的顶峰,最终你必须归于平凡。

还有相似一个比喻:你曾站在舞台的中心成为众人的焦点,然后剧终人散,你不得不重新归于平淡。

(两个比喻足见作者思考之深。

比喻、类比这一思维工具用得很熟。

)明白了这一点,你就不必为种种变化、轮回耿耿于怀。

持一颗平常心,且看云卷云舒,花开花落,人生一定会更加从容、自在。

(这是这一层之尾,用意仍是突出指导性,明确应如何做。


于是,在岁月的重复轮回中,一天天变化的你,是否能够在这重复之中用心品味、在这变化中学会澹定,是否能够有一个无怨无悔的人生?(这是全文的“尾”。

以“品味”“澹定”两句收结全文,沉稳有力。


(总的来说,这篇文章应当是训练有素的结果。

首先是胸有成竹,平时要训练自己写作的思路,多画一画思维导图,考试时才能做到纸上无图,心中有图,这样才能做到清晰。

其次,是用心积累,用心读书,把平时所见所识的素材(包括课文、诗词、格言、时事等)全部转化成自己的心得,写作时才能左右逢源、信手拈来。

最后,是一定要有丰富、灵动的想象力,深刻、精当的概括力,这些才能把收与放做得最好。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