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己亥杂诗》(其五)知识点

《己亥杂诗》(其五)知识点

《己亥杂诗》(其五)知识点
(编者:朱在彬)(江苏省盱眙县第三中学)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
此辞官赴天涯(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马鞭向东举起这一起身,
从此就是天涯海角了)。

的样子。

写景叙事,表明诗人虽辞官回乡,但仍为国家的前途命运忧愁,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诗人以景衬情, “浩荡”,比喻、夸张,表现离愁之深广,之繁多。

“白日斜”,环境描写,点明时间,借景抒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夕阳西下黄昏将至的景象,渲染日暮穷途的悲凉氛围,烘托了诗人心中的无限离愁。

本诗开头两句,以浩荡修饰离愁,以白日斜或天涯衬托离愁,这种表现手法和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


培育出更多新花(我辞官归乡,犹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充分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报国之志、对新生命的赞美、呵护生命的无私奉献精神和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

: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抒发了诗人强烈的报国之志、对新生命的赞美、呵护生命的无私奉献精神和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的感情。

1. 这首诗是怎样写“离愁”的? 答:用“浩荡”表现“离愁”的广阔无边,用“白日斜”的特定情境烘托“离愁”。

2.你认为这首诗的后两句广为传诵的原因是什么?
答:以“落红”和“春泥”为喻,表达了作者虽辞官离京,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
情;这两句诗语言生动形象,内容蕴涵哲理,格调昂扬向上。

3.哪些诗句表现诗人孤独、悲壮而豪迈的复杂心情?
答: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首句以“浩荡”二字,极为凝练地写出离愁的深广,强化了诗人离京时的眷恋、怅惘、失落、孤独的种种情怀。

“白日斜”三字一笔勾勒景物,以夕阳西沉、暮色苍茫的气氛,增添了一种日暮途穷、凄凉伤感的氛围。

第二句:离京标志着龚自珍政治生涯的终结,离愁别绪和回归的喜悦交织一起。

4.诗中写了几种心境? 答:离别的忧伤;回归的愉快;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国家民族的执著忠诚;不甘于沉沦,为国家民族贡献力量;牺牲自己,培养下一代的无私奉献精神。

5.理解和赏析“落红不是无情无,化作春泥更护花。


答:理解:落花纷纷,绝不是无情飘洒,化作春泥,培育出更多新花(我辞官归乡,犹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赏析:(1)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反用陆游的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

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充分表达诗人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2)诗人移情于物,借落花翻出新意,展示了一个极为瑰丽的境界:在诗人看来,落花作为个体,它的生命是终止了;但一当它化作春泥,就能保护、滋养出新花枝,它的生命就在下一代群体身上得以延续!高度赞美新生命!(3)比喻,表示自己虽然已成“落红”甚至“化为春泥”,但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并不因此减退,今后仍为国家贡献自己力量,尽自己责任。

境界高远,比喻精妙。

6.最后两句诗有什么深刻含义?
答:以落花自比 表明作者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7.“落红……护花。

”可谓千古名句,写一段话用上此句诗。

(50字左右 )请写与它相同含义的诗句。

答:王老师已经退休五年了,还一直做我们的课外辅导,他这种退而不休的精神,正如龚自珍诗句描写的那样“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啊!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用形象的比喻表明了作者怎样的心志?
答:表明作者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或:表明作者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表现了他一贯的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一片痴情。

9.试分析首句写“白日斜”的作用。

答:运用环境描写(点明时间),写出了夕阳西下,黄昏将至的景象,渲染了日暮穷途的氛围,烘托了诗人心中的无限离愁。

10.三、四句包含了诗人的哪些情感?
答:对新生命的赞美;呵护生命的无私奉献精神;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

11.请描述诗歌前两句所展现的情景。

答:我满怀惆怅地离开京城,夕阳西下,更增无边的离愁别绪,我举起马鞭向东一指,走向天涯(故乡)12.从修辞角度,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答:诗人以落红自喻,以落红护花生动形象地表明自己虽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

13. 这首诗第一二句是怎样写“离愁”的?答:用“浩荡”表现“离愁”的广阔无边,用“白日斜”的特定情境烘托“离愁”。

1.
(D )
A.“浩荡离愁”,指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

浩荡:无限。

B.“吟鞭”指诗人的马鞭。

“东指”指向东方。

“天涯”天边,指离京都遥远。

C.“落红”指落花。

暗喻自己是有爱国情怀的志士。

D.“更护花”的“花”喻青少年,此句表明作者要为培养下一代做出牺牲。

2.
(A )
A.头两句抒发作者辞官离京时的无限感慨,表现了诗人抛弃离愁后的兴奋心情。

B.后两句以落花化成肥料滋养鲜花生长之事比喻自己即使落魄不得重用,也愿为国效力。

C.“落红”含义有三:①花是落了,但它“不是无情物”,它是非分明;②花成泥滓,成为滋养万物的春泥;②春泥虽为人瞧不起,但它能使花茁壮生长,继续为人类造福。

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辞官后不甘消极,决心继续为变革社会而努力的精神。

3
(D)
A.第一、二句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当日复杂的心境: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相互交织。

B.第三、四句从落花到春泥展开联想,将诗人的时代使命感移情落花,从而把离愁升华为崇高的献身精神。

C.诗中用冷色调的“白日斜”烘托离愁,“落红”在这里比喻自己,用“落红”一句作为情感的转析,使整首诗从离愁中解脱出来。

D.全诗表达的思想和陶渊明《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所表达的官场决裂、归隐田园的遁世思想相同。

4. B )
A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

B 用“浩荡”修饰离愁,写离愁之苦;用“天涯”映衬离愁,写离愁之多。

C 诗的后两句以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议论。

D “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现常用来赞美老一辈对下一代的关心爱护。

5.( B )。

A. 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回归喜悦,又有离别愁绪。

B. 全诗以一种热情洋溢的战斗姿态,对清朝当政者以讽谏,表达了作者心中对国家未来命途的关切和希望当政者能够广纳人才的渴望。

C. 诗人以“浩荡”修饰离愁,以“白日斜”烘托离愁,以“天涯”映衬离愁,这种多层次的描写方法和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

D. 诗人以拟人化手法将落花写成有感情的,说是即使化作了春泥还要护花,用以比喻诗人虽辞官离京,仍要像落花变春泥再护花一样,对社会,对国家还要竭尽全力。

(编者:朱在彬)
(江苏省盱眙县第三中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