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部管理制度4生产部管理制度为规范生产管理秩序,明确岗位职责,优质高效的完成生产任务,确保安全生产,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一条生产部设立蔬菜组、苗圃组、种植组和农机组。
生产部经理对公司总经理负责并汇报工作。
第二条生产部经理全面指挥生产工作,在生产管理上对总经理负总责,其主要职责是:(一)对总经理负责,当好总经理的参谋和助手。
(二)全面负责种植、田间管理、采摘收获等生产活动的组织和管理。
(三)做好公司生产计划、目标的制定和落实工作,积极及时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四)监督和检查各生产组种植和田间管理等各项工作的完成落实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
重大问题及时向总经理反映,提出意见和建议。
(五)对生产管理各项工作进行监督,督促生产目标的落实完成。
(六)协调综合部做好生产工具、生产资料的准备和后勤保障工作,组织安排各生产组和员工做好生产前、生产中的各项工作,建立良好的生产秩序。
(七)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要求,及时发现并纠正生产过程中的违规操作行为。
(八)对公司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
(九)完成总经理交办的其他任务。
第三条生产作业应做好科学规划。
要按照公司经营班子确定的工作目标合理规划种植地块、种植面积、种植时间、种植作物和田间管理,并合理设计生产作业配套需要的道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
第四条生产部负责生产工作的组织开展、工人管理和生产任务的验收落实。
第五条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注意安全生产。
对使用机械作业的,应由有熟练工人操作。
使用农药、化肥要科学合理,采取防护措施。
第六条应根据生产管理需要,合理安排阶段性生产作业计划。
应至少提前一周安排好生产作业计划,并在开工前准备好生产工具,安排好人员配备和做好工作注意事项。
第七条根据生产管理需要,对各生产组落实公司阶段性作业计划的情况,进行检查验收。
对没有按时完成生产进度或没有按照要求进行生产作业的生产组和员工,进行批评教育或处罚。
生产部应根据生产需要定期召开生产组长和工人会议,对前期工作进行总结,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工作较好的进行表扬,对完成任务不好的予以批评教育;对下一阶段的工作做好安排部署。
第八条生产部要按照生产需要及时向综合部上报生产资料和其它物料的使用计划。
生产部确定主要生产资料投入的种类、使用数量、范围和方法,经总经理审核后,由生产部和综合部共同采购。
第九条生产工具和生产资料由供应部安排专人管理。
生产工具的领取和归还施行登记制度。
按照谁领取谁使用并负责管理的原则,对造成生产工具丢失或者人为损坏的,领取人应予以赔偿;属于生产工具自然损耗无法使用的,领取人不予赔偿。
工作人员应爱惜并合理使用生产资料。
人为造成生产资料浪费或不能使用的,应对责任人批评教育并责令予以赔偿。
第十条要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植物保护要优先使用农业技术防治和生物技术防治,药剂防治要严格控制农药种类、剂量、时间和方法。
使用后的肥料和农药包装袋、瓶、箱应集中回收,统一处理,避免造成环境二次污染。
第十一条做好农机日常管理工作。
做好农机的保养维护,做好农机使用计划,做好农机安全操作监督。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第十二条生产部应建立工作台账,及时、准确、完整记录生产作业每一项工作情况和田间管理措施落实情况,对生产资料使用品种、方法、用量、效果要完整记录。
第十三条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生产部二〇一五年四月二日农业业务统计报表制度说明及指标解释1 农业业务统计报表制度说明及指标解释农业业务统计报表是根据农业部门的管理需要而制定的。
业务报表具体反映了农业部门组织和指导农业生产的主要活动、成果,以及农业技术的发展水平。
业务报表作为生产报表的补充,同样是一项基本的农业信息,是各级农业部门引导生产,服务农业,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
因此,业务报表与生产报表一样,必须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收集资料如实填报,力求数据符合实际。
业务报表由各县(市区)农业局组织调查填报,上报市农业局,市农业局负责汇总指标解释1、农业产业化基本情况统计表(1)产业化组织(指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总数: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指以市场为导向,通过龙头企业、中介组织、专业市场等把分散的农户与国内外市场联接起来,各利益主体按照合同约定、合作、股份合作等形式,利益互补,风险共担,使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的一种新的组织经营形式。
产业化组织是指由龙头企业、中介组织等通过多种方式联结农户,使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的组织。
产业化组织按利益联结方式和组织类型分别调查。
(2)按利益联结方式划分:有稳定、合理的利益联结关系,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与其他经营组织的根本区别,也是产业化经营的核心。
农业产业化经营利益联结方式是指参与产业化经营的各主体,形成一定的利益关系或结为利益共同体的手段或方式。
(3)合同关系:产业化组织在经营活动中,通过合同等契约方式向农户收购或销售农副产品等,合同双方具有明确的权利、义务关系,合同具有法律效力。
产业化生产基地和农户按合同要求进行生产,龙头企业或组织等按合同收购农产品,并及时按约定结算。
合同关系中的订单关系是指产业化组织与农户没有建立起长期、稳定、紧密的合作关系,没有订立长期合同,而是根据市场情况,主要依靠当年与农户新订立的合同或协议明确农产品生产、收购等事项的形式。
年履约订单成交额是指全年全部或部分完成的订单成交金额,年订单总额是指全年签订订单的资金总额(年履约订单成交额占年订单总额的百分比即为订单履约率)。
(4)合作方式(按利润返还):指在产业化组织内部,产业化龙头企业或中介组织等将农副产品加工、运销等增值的一部分利润按一定方式(如按交易量)返还给农户。
也包括实行二次分配。
(5)股份合作方式(按股分红):指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产业化组织按照股金比例进行利润分红。
一个产业化组织的利益联结方式可能同时有几种,在调查表中只填占主导地位的一种联结方式。
(6)龙头企业带动型:是指以农副产品加工或流通企业为龙头,带动基地和农民从事农业化生产的组织形式。
主要表现形式是公司加农户、公司加基地加农户。
(7)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指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或流通,并通过各种利益联结机制与农户相联系,使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实行一体化经营的企业。
企业中农产品加工、流通的增加值占总增加值70%以上。
(8)中介组织带动型:是指由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含农民专业协会)、社区合作经济组织、经济技术服务组织等带动农户,实行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经营的产业化组织形式。
规模以上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指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有组织章程,登记在册会员50人以上,年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9)专业市场带动型:是指以专业农产品批发市场为龙头,形成主导产业,联接千家万户,实行产销一体化经营的组织形式。
不包括以零售为主的农贸市场。
(10)其它类型:是指上述三种类型以外符合产业化经营条件的产业化形式。
产业类型中:(11)种植业:是指以种植业产品为对象,实行一体化经营的组织。
在调查中可分为粮棉油、蔬菜、水果和其它等四类。
(12)畜牧业:是指以畜禽产品为对象,实行一体化经营的组织。
在调查中分为肉类、奶类和其它。
(13)水产业:是指以淡水或海水中各种养殖或捕捞产品为对象,实行一体化经营的组织。
(14)林特产业:是指以林特产品如花卉、中草药材、山野菜、竹制品等为对象,实行一体化经营的组织。
(15)其它:是指除上述各产业以外的产业化经营组织。
(16)固定资产总值:是指产业化龙头组织截止年底内部各种固定资产价值的总和。
(17)带动农户数:是指全年产业化龙头组织通过各种利益联结方式和辐射作用,带动农民从事产业化经营的农户数,其中通过订单形式带动农户数需在“订单带动农户数”中单列出来。
(18)生产基地数:是指直接为产业化龙头组织提供农副产品原料的种植业面积、畜禽饲养量或水产养殖面积等。
(19)销售收入:是指全年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实现的销售收入总额。
(20)净利润:是指产业化龙头组织年实现净利润总额。
(21)创汇:是指产业化组织年创汇总额。
(22)上缴税金:是指农业产业化组织全年交纳的各项税款总额。
(23)交易额:是指全年进场交易的各类农产品成交额之和。
(24)农户从事产业化经营增加收入:是指在产业化龙头组织的带动下,农户从事产业化生产比从事其他生产或不参加产业化生产当年多增加的收入。
这个指标不计算平均数。
(25)银行贷款:是指全年各级银行或信用社对龙头企业的各种贷款总额。
(26)财政扶持金额:是指全年各级财政资金用于龙头企业的扶持总额。
包括无偿拨款资金(含贴息)、有偿使用资金(如周转金等)。
(27)税收减免额:是指按照国家的优惠政策,农业产业化组织享受的税收减免额,但不包括出口退税额。
其中减免的增值税、所得税分别填写。
(28)产业化组织从业人数:是指产业化龙头组织的年从业人员数。
(29)利用外资龙头企业数:是指农业产业化龙头组织总数中利用外资的个数。
(30)利用外资额度:是指农业产业化龙头组织中外商投资的额度。
(31)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数:是指各省、区、市确定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个数与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数之和。
按照本调查确定的产业化经营组织类型,包括有合同关系、合作方式(按利润返还)、股份合作方式(按股分红)三大类。
由于产业化经营还处于初始阶段,且认识上也有不同,为了反映客观实际,各地认为不在这个范围之内而又可确定为产业化组织的,可以把这类组织的数量填在调查表最后,并简要说明理由。
(32)种植业专业大户:是指果树在40亩以上,主要粮食品种在20亩以上,蔬菜、瓜类10亩以上,特种经营如花卉、药材5亩以上,食用菌2万(袋、段、棒、平方尺)的农户。
(33)养殖业专业大户:是指生猪年出栏50头以上,仔猪年出售100头以上,奶牛存栏10头以上,羊存栏或年出栏30只以上,蛋禽存栏500羽以上,肉禽年出栏3000羽以上,免存栏100只以上,蜂50箱以上,水产养殖10亩以上的养殖户。
2、休闲观光农业基本情况统计表(1)休闲观光农业:是指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等,通过规划设计和开发利用,结合农林牧渔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提供人们休闲,增进居民对农业和农村体验为目的的农业经营形态;是结合生产、生活与生态三位一体的农业,在经营上表现为产供销及休闲旅游服务等三级产业于一体的农业发展形式,是区域农业与休闲、旅游有机融合并互生互化的一种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新业态。
(2)休闲观光农业区(点)总产值:是指休闲观光农业区(点)内从事第一、二、三产业的总产值。
(3)旅游观光总收入:是指在休闲观光农业区(点)内在餐饮、住宿、交通、游玩、购物、娱乐等方面的总收入。
(4)农家乐:以家庭经营为单位,以特色餐饮与住宿为主要内容,不从事农业种养业生产的观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