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的左右之分.

中国古代的左右之分.

中国古代各代情况不一,考核史籍,情况如下:
夏商周,朝官尊左;燕饮、凶事、兵事尊右。

战国时朝官尊左;军中尊右。

秦尊左。

汉代尊右。

六朝朝官尊,燕饮尊右。

唐宋明清尊左,元代尊右。

一般在喜庆活动中,以左为贵,在凶伤吊唁中,以右为尊。

《逸周书.武顺》:“天道尚左,日月西移。


《左传.桓公八年》:“楚人上左。


《史记.陈丞相世家》:“乃以绛侯勃为右丞相,位次每。

平徙为左丞相,位次第二。


《汉书.周昌传》:“左迁”颜师古注:“是时尊右而卑左,故谓贬秩位为左迁。

”宋,戴埴《鼠璞》:“汉以右为尊。

谓贬秩为左迁,仕诸侯为左官,居高位为右职。


又,唐李白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

按,唐代字位应以左为尊,此题中“左迁”指贬谪,乃用汉代习惯语,是以右为尊。

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成新录.左右》:“科场:蒙古、色目人称右榜;汉人、南人称左榜。

亦右为上也。


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场合的变换。

比较有意思的是《明史》中的记载:
先是,太祖承前制,设中书省,置左、右丞相,正一品.甲辰正月,初置左、右相国,以李善长为右相国,徐达为左相国.吴元年命百官礼仪俱尚左,改右相国
为左相国,左相国为右相国.洪武元年改为左、右丞相。

近代以来中国沿袭清制,以左为尊,不过涉外的场合常以右为尊
【提要】综合文库信息 : 《[经典]中国古代左右为尊的衍变【1】》由66test综合文库频道友情收集整理,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从中国历史长河中概括的说,夏、商、周、晋(包括春秋战国、南北朝、五代十国)是以左为尊;秦、唐、宋、明:以左为尊;汉、元、清(包括三国时期):以右为尊。

左右哪个为尊,是根据朝代不同而决定,并非固定不变的。

古代中国,是「左」尊还是「右」尊,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时期和时代,存在著不同的规定。

周、秦、汉时,我国以「右」为尊,故皇亲贵族称为「右」戚,世家大族称「右族」或「右姓」。

右尊左卑表现在建筑住宅上,豪门世家必居市区之右,平民百姓则居市区之左。

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

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

古人尚右,以右为尊,左迁即表示贬官。

至于在交际场合,其座次则以左为尊。

因为古人坐北朝南,则左为东,右为西,故座次上以「左」为尊。

《史记魏公子列传》载,信陵君为迎接夷门侯生,大办酒宴会宾客。

并「从车骑,虚左」,亲自前去迎接。

从东汉至隋唐、两宋,我国又逐渐形成了左尊右卑的制度。

这时期,左仆射高于右仆射,左丞相高于右丞相。

蒙古族建立元朝后,一改旧制,规定以右为尊,当时的右丞相在左丞相之上。

朱元璋建立明朝,复改以左为尊,此制为明、清两代沿用了五百多年。

现在戏剧舞台上上演古典剧目,客人、尊长总是坐在主人、幼辈的左侧,这反映出明朝崇尚「左」的礼仪。

老子曰: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

有德司契,无德司彻。

是左为尊的一个证明,圣人拿着左契(借条的左半边)而不会去逼着人还债。

另外还有乘车,经常出现虚左(空出左边的尊位给别人)的说法,《史记魏列传》: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

而且古代座次以左为尊,空着左边的位置以待宾客。

中华民族的始祖盘古氏化仙之后,他的身体器官化为日月星辰、四极五岳、江河湖泊及万物生灵。

这个传说虽然有神话的成份在内,但却为我们提供了一份研究中华民族日神
和月神的参考资料。

《五运历年记》认为:中华民族的日月二神是盘古氏双眼所化,日神是盘古氏的左眼所化;月神是盘古氏的右眼所化,民间流传的男左女右习俗,就是由此而来。

那么中华民族的日月二神是谁呢?日神就是伏羲;月神即是女娲,均是传说中的上古之神。

几年前在乌鲁木齐市水磨沟我曾看到过出土于阿斯塔那的伏羲女娲图的白色浮雕和说明。

吐鲁番的伏羲女娲图,出于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交河故城附近的墓地也有少量发现,大多在夫妻合葬的墓穴中,一般用木钉钉在墓顶上,画面朝下,少数画则折叠包好放在死者身旁。

根据中国古代男左女右的礼俗,伏羲在左、左手执矩,女娲在右,右手执规,人首蛇身,蛇尾交缠;头上绘日,尾间绘月,周围绘满星辰。

由于寓意深奥、构图奇特,富于艺术魅力和神秘色彩,自本世纪初发表以来,一直深受学术界的重视。

伏羲、女娲都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天神和人类的祖先。

据说伏羲曾教导人们从事农、牧、渔业生产,女娲曾教导人们婚姻嫁娶的人伦礼法。

他们手中拿的规和矩,即是生产工具,又是社会秩序的象征。

1953年,科学家发现,生物的一种基本遗传物体――脱氧核糖核酸的分子,这一化生万物的基本遗传物质的结构――一种双螺旋线的结构形式,竟然与吐鲁番地区表现化生万物的人类始祖形象非常相似。

以化生万物为名,吐鲁番出土的一幅伏羲女娲画像成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杂志《国际社会科学》1983年试刊号的首页插图。

另外,男左女右的习俗还和古代人的哲学观关系非常紧密。

我国古代哲学家认为,宇宙中通贯事物和人事的两个对立面就是阴阳。

自然界的事物有大小、长短、上下、左右等等。

古人将其归类分为大、长、上、左为阳,小、短、下、右为阴。

阳者刚强,阴者柔弱。

人的性格,男子性暴刚强属于阳于左,女子性温柔和属于阴于右。

男左女右在中医应用上也有实际的科学意义,男左女右在医学上是表示男女生理上的差异。

中医诊脉,男子取气分脉于左手,女子取血分脉于右手,即使小儿患病观察手纹也取男左女右的习惯。

这就是男左女右的由来。

这一沿袭至今的习俗,早在二千多年前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

当然至于男左女右是否真能表示男女生理上的差异,则是另一个问题了。

在我国封建社会中,许多事物都有尊卑高低之分,就连东西南北、前后左右也不例外。

古代把南视为至尊,而把北象征为失败、臣服。

宫殿和庙宇都面朝向正南,帝王的座位都是坐北朝南,当上皇帝称南面称尊;打了败仗、臣服他人败北、北面称臣。

正因为正南这个方向如此尊荣,所以过去老百姓盖房子,谁也不敢取子午线的正南方向,都是偏东或偏西一些,以免犯忌讳而获罪。

除了南尊北卑之外,在东、西方向上,古人还以东为首,以西为次。

皇后和妃子们的住处分为东宫、西宫,而以东宫为大为正,西宫为次为从;供奉祖宗牌位的太庙,要建在皇宫的东侧。

现代汉语中的东家、房东等也由此而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