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官职和礼仪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官职和礼仪


一、祭祀与斋戒
祭祀活动主要是祭祖先、 祭神祗。古代,从天子到庶民 都祭祖先。 天子、诸侯祭祖先在宗庙。 古代天子、诸侯都建立宗庙以 供祭祀并求取庇佑。 宗庙是 国家的象征。如果宗庙被毁, 则表明国家灭亡。
祭拜祖先祭品名目 繁多,可以是肉食,可 以是金玉珠帛。(牺牲 玉帛,弗敢加也,必以 信)
我国上古时代是多神崇拜。 神有水神、河神、山神等。山神 庙、河神庙等都是专供祭祀用的。 祭祀路神叫“祖”,亲朋好 友为行人祭祀路神,保佑行人路 途平安;一般是在郊外道上设帐, 备酒食,祭者行礼后奉酒祷祝, 然后洒酒于地。(至易水上,既 祖,取道。)
吏部尚书:掌管全国文武官吏考核赏罚。相当于人事部长。 户部尚书: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事。相当于财政部长。 礼部尚书:主管礼仪、祭祀、学校、科举和外事活动。相当于中央 宣传部部长兼外交、教育、文化部长。 兵部尚书:统管全国军事。相当于军委副主席兼国防部长。 刑部尚书:掌管全国司法和刑狱,相当于现在的最高人民法院院 长和最高人民检察院院长。 工部尚书:掌管全国屯田、水利、土木、工程、交通等。职位相当 于农业部、水利部、建设部等各部部长。
五服
为死人守孝服丧叫“服”。 服丧期间在墓旁搭小屋居住,看守坟墓叫“庐墓” 或“庐冢”。(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服丧的规格、时间等是按照亲疏远近来制定的, 有斩衰cuī(服期三年)、齐衰cuī(服期一年)、大 功(九个月)、小功(五个月)、缌sī 麻(三个月) 五等。此之谓“五服”。(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 应门五尺之僮。)
【司马】 各个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战 国时为掌管军政、军赋的副官。隋唐 时是州郡太守(刺史)的属官。(座中 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知府】地方行政长官,总管州、县事务。相当于省长。 【知州】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市长。 【知县】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县长。 【刺史】州郡最高军政长官。相当于省(市)长兼省(市) 军区司令员。(后刺使荣举臣秀才。) 【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 官,地位略次于总督。 【太守】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相 当于现在的市长。(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略谈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传承 传统 传神 传播
胡文波
古代官职
课本官猜猜看:
1、《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2、《张衡传》:“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3、《张衡传》“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4、《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 5、《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 了一场官司。” 6、《鸿门宴》:“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7、《出师表》:“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 节之 臣。” 8、《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9、《孔雀东南飞》:“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
【太尉】 元代以前的官职名称。是辅佐皇 帝的最高武官,汉代称大司马。宋代 定为最高一级武官。(高俅) 【都尉】 职位次于将军的武官。
【侍中】原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因侍从皇帝左右, 地位渐高,等级超过侍郎。魏晋以后,往往成为事实上的 宰相。 【侍郎】初为宫廷近侍。唐后侍郎为各部尚书的副职。 【长史】秦时相当于丞相的秘书长。两汉后成为将军的幕 僚之长。 【参军】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隋唐以后逐渐成为地方 官员, 如杜甫曾任华州司功参军,白居易曾任京兆府参军。
【教头】宋代军中教练武艺的军官。
【提辖】宋代州郡武官的官名,主管训练军队、督捕盗贼等 事务。 【主薄】掌钱粮、户籍。相当于粮食局长或户籍局长。
(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
【押司】宋官署名吏(低级公职人员)员职称。经办案牍等事。
古代礼俗
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 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 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 而著称于世。 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 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 泛深远的影响,其内容十分 丰富。
辈在宗庙举行占卜,以测婚事吉凶。八字通过后,托媒人送点薄礼,也叫“过
文定”—订婚)、纳征(若得吉兆,便将结果告诉女方,“征”即“成”的 意思;婚事就这样确定下来了。正式送上聘礼,就是“过大礼”—送聘礼)、
请期(男方在结婚前派人到女方商定吉日—通告结婚佳期)、亲迎 (是到了结婚那天,新郎到新娘家亲自迎接,岳父岳母将女儿交给女婿,上
古代实行一夫一妻多妾制,妾与妻的地位是不平等的。 妻生子为嫡出,妾生子为庶出,嫡出庶出在家庭地位、 财产、权利的继承方面是不平等的。
说一说:与婚姻有关的成语 结成秦晋: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后因称两姓
联姻为 “秦晋之好”。 琴瑟之好:指夫妻相亲相爱、感情和谐。
举案齐眉:形容夫妻互相尊敬、十分恩爱。
【丞相】 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 理全国政务的人。简称“相”。相当于现在国务院总 理。自从战国时期设立丞相,一直到明太祖废除丞相 制度,时间跨度长达一千六百年之久。
【尚书】 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唐后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 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相当于现在各国家部委的部长。
【大将军】 先秦、西汉时是 将军的最高称号。如 汉高祖以韩信为大将 军,汉武帝以卫青为 大将军。魏晋以后渐 成虚衔而无实职。明 清两代于战争时才设 大将军官职,战后即 废除。
【御史】
原来是负责记录的史 官、秘书官。秦以后置 御史大夫,主管弹劾、 纠察官员过失诸事。韩 愈曾任监察御史。(乌台
诗案---何正臣)
车后,新郎执辔(pei),车轮转动三周后,将辔交给御者,自己先行到家门, 等新娘到来后,亲迎至家中,举行家宴——迎娶)。
两仪指两个很重要的仪式:共牢而食、合卺(jǐn) 而饮。
《项脊轩志》中“吾 妻来归”“吾妻归宁”
女子出嫁叫归。 女子出嫁后回娘家叫“归宁”。 女子改嫁叫“再嫁”。
女子出嫁后娘家不往回接是不能回娘家的,一旦不经 迎接而自己回去就说明出了事。(汝今何罪过,不迎而 自归)
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前,沐浴更衣, 不喝酒,不吃荤,表示诚心致敬,称 为“斋戒”。(送璧时斋戒。大王亦 宜斋戒。赵王乃斋戒五日) “荤”在现代意义主要指鱼肉类食 品。古代则不然,斋戒中的不吃荤, 并非吃素食、忌肉食。 古代的“荤”,指葱蒜姜等有刺激 气味的菜,不吃它们,目的在于防止 在祭祀或会客时口里发出难闻的气味, 造成对神灵、祖先或宾客的不尊敬。
婚姻
结婚,今义是男女正式结 合为夫妻。 古文中,则常常是结成亲
家的意思。(沛公奉卮酒为寿,
约为婚姻) 男女结为夫妻又叫结发。
(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对象
古代男子二十岁行 “冠礼” (既加冠, 益慕圣贤之道)
女子十五岁行“笄 礼”
过程
古代婚姻有“六礼”“两仪”之说,包括了议婚 到完婚的整个过程。 六礼包括纳采(古时相中哪个女孩,请媒人做媒,现代叫“提亲”)、 问名(男方托媒人探问女方之闺名和生辰八字。)、纳吉(之后男方长
相敬如宾:形容夫妻相互尊敬,如同对待客人一样。
伉俪情深:形容夫妻之间的感情深厚。
丧葬
葬礼分为五个阶段:复、殓、殡、 葬、服。 人死后,活人为死者招魂,叫 “复”。 为死者穿裹衣衾并把尸体放入棺材 叫“殓”。 盛着尸体的棺材叫“柩”,棺材的 套棺叫“椁”[guǒ]。 停棺待葬叫“殡”。 棺椁埋入地下叫“葬”。
作业
泱泱中华有着五千年的历史,与时俱进的同时我们是 否还需要坚守一些东西?通过一些明星的中式婚礼,想一 想,我们该如何去继承和发扬我们的传统文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