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种腹泻,你占过几个?
腹泻很常见,也是多种多样的。
了解了它的起因,才能对症下药。
来看看这八种腹泻分类吧!
一、病毒性腹泻。
病毒抑制了胃肠液中酶的活性,酶不能分解淀粉里的糖,糖在肠道里就形成高浓度的糜汁,这会产生渗透压,吸引肠壁外面的水分进入肠道内,粪便因此变稀。
所以病毒性腹泻仿佛消化不良,因为食物没有被分解。
二、细菌性腹泻。
细菌导致肠壁表面的黏膜发炎、溃疡,渗出血水、脓水,形成血便、脓便,这也可称为细菌性痢疾。
肠黏膜上的细菌分泌的毒素,参与一系列生化反应后最终导致肠黏膜分泌大量液体,形成泔水般或稀米汤般大便,这是常见的细菌性腹泻。
大肠杆菌是常见的导致腹泻的细菌。
在正常情况下,肠道内微生态是平衡的,大肠杆菌被限制在一定的数量以内,这时候它是不致病的。
一旦平衡被打破,量变引起质变,它就变成了释放毒素的致病菌。
三、真菌性腹泻。
主要是霉菌,导致肠炎,形成腹泻,大便像水一样稀,散发出发酵的霉味或酸味。
以上三种腹泻,破坏肠道微生态,如水土流失那样破坏植被,甚至如泥石流那样破坏植被。
腹泻导致有益菌下降,而有益菌关系着免疫力,那么免疫力就下降,那么腹泻就加重。
所以,具有微生态理念的消化内科医生,在腹泻初期就给患者补充益生菌制剂,而双歧杆菌是益生菌制剂的主要品种。
然后再选择对病原物敏感而又不太伤害益生菌的抗生素。
同时还要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常用的电解质就是盐。
四、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这种腹泻与抗生素密切相关。
导致这种腹泻的抗生素一般是广谱抗生素,所谓广谱就是可以杀灭很多种细菌,与之对应的是窄谱,只杀灭一种或若干种细菌。
广谱抗生素大量使用、经常使用,这也就是滥用,在大量杀灭有害菌的同时,也大量杀灭有益菌。
好菌本来是占优势的,现在不占优势,受损相对更大;好菌抗药性差,更易受损。
于是,坏菌占了上风。
具体地说,双歧杆菌、大肠杆菌都不占
优势了,占优势的或者是梭菌,或者是荚膜梭菌,或者是葡萄球菌。
它们都不靠抗生素的“谱”,那么就不能再以药治菌,而应以菌治菌。
常用的益生菌有:双歧杆菌、乳酸杆菌。
这两类益生菌是肠道里本来就有的,也叫原籍菌,它们的原籍就是肠道,因而可以在肠道壁定植、繁殖,重新成为优势菌群,这时候导致腹泻的坏菌就被抑制,腹泻就可治愈。
还可以用一种酵母菌,叫伯拉德酵母菌,伯拉德是研究者的名字,以其名字命名的菌。
伯拉德酵母菌是真菌,不是细菌,也不是肠道的原籍菌,所以不能在肠道壁定植,将随粪便排出体外,它只能待一两天,不能长期待,只能发挥一两天的作用,不能长期发挥作用。
五、炎症性肠病。
就是肠子发炎的病。
腹痛、腹泻,便中血、脓、黏液或有或没有。
具体病因尚不清楚,但可发现细菌异常增殖,肠道异常运动,免疫功能异常亢奋甚至紊乱,这些姑且算作综合病因吧。
此病很麻烦,以激素治疗为主,益生菌仅为辅助。
麻烦的病常以激素治疗为主,如非典。
六、肠结核腹泻。
人人知道肺结核,但是肺结核的传染基本控制住了,如今没有肠结核发病率高。
病原菌也是结核杆菌,不仅使肠道结核,而且使肠黏膜发炎,导致腹泻。
治疗肠结核必用抗生素,甚至要化疗,这势必杀伤有益菌,使腹泻更加重。
有一种腹泻,叫“鸡鸣泻”或“五更泻”,这是中医的叫法,历史悠久。
因为腹泻次数多,坚持不了一夜,故名。
肠道微生态学者认为,这是炎症性肠病或肠结核腹泻的一种症状。
七、旅行者腹泻。
旅行者到了外地,不服水土,引起腹泻。
不服“水土”,这是传统的说法。
古人不知道细菌,所以归咎于水土。
现在看,其实是不服水里的、土里的细菌,当然,空气里、食物里、物品上也有细菌,这些细菌是当地特有的,是旅行者没接触过的,对此没有抵抗力,不耐受,所以一旦感染就致病。
古代还说南方阴雨连绵的山林地区是烟瘴之地,北方人将一去不复返,这也是细菌使然。
导致旅行者腹泻的细菌,因地域不同而不同。
如:去泰国、印尼等东南亚旅游,易感染“副溶血弧菌”;去孟加拉等西亚旅游,易感染“空肠弯曲菌”。
治疗旅行者腹泻,普通医生会首选抗生素,也能治愈,但肠道微生态学者一直呼吁首选益生菌制剂,最好选择原籍菌,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
八、乳糖不耐受腹泻。
牛奶里有乳糖,乳糖不被消化,喝牛奶就拉肚子,这就是乳糖不耐受腹泻。
限于篇幅,下回再说。
治疗这种腹泻最好的方法就是补充益生菌,补充的量越大越好,补充的益生菌种类越多越好。
好了,八种情况都介绍完了,是不是感觉受益匪浅呢?以后腹泻,对症下药,好得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