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考文书学简答题及答案 5页

自考文书学简答题及答案 5页

1.1.简述文书的形成条件。

1.2.简述文书的概念及其与公文、文件的关系。

1.3.简述文书的特点。

1.4.简述文书学的基本特征。

1.5.为什么要学习和研究文书学?1.6.简述文书工作演化发展的规律。

1.7.简述文书的作用。

2.1.公务文书有哪些特点?2.2.简述公文的功能。

2.3.简述公文现行效用的时间范围界定。

2.4.简述公文现行效用的空间范围界定。

2.5.简述公文现行效用的机关范围界定。

2.6.简述公文现行效用的人员范围界定。

2.7.简述公文现行效用的等级。

2.8.简述电子文件的含义及构成要素。

2.9.简述党内法规和党内制度的区别。

2.10.电子文件主要有哪些种类?2.11.简述收、发文及其相互关系。

2.12.简述公文生效的实质要件。

3.1.简述文书工作的含义及其基本内容。

3.2.简述文书工作的特性。

3.3.简述文书工作的作用。

3.4.简述采用多级行文的必要条件。

3.5.简述确定文书工作组织形式的依据?3.6.文书工作人员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3.7.目前,我国文书工作人员面临哪“三种转变”?3.8.简述文书工作人员的群体结构优化的内容和必要性。

3.9.简述文书工作标准化的意义。

3.10.简述文书工作现代化的必要性。

3.11.简述各层次文书工作人员及其职责。

4.1.简述公文文体的特殊属性。

4.2.简述叙述及对其的特殊要求。

4.3.简述议论表达方式。

4.4.简述公文格式的概念和特点。

4.5.何谓公文标题?拟写公文标题有哪些要求?4.6.简述发文机关标识及其构成。

4.7.简述附件与附件说明。

4.8.何谓主题词?其作用有哪些?怎样排列?4.9.简述说明的要求和方法。

4.10.简述议论的三种论证方法。

4.11.简述规范公文格式的意义。

4.12.简述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

4.13.筒述紧急程度的作用及标识方法。

4.14.简述公文正文的作用、要求和标识方法。

4.15.如何确定和标识抄送机关?5.1.简述公文的撰拟步骤。

5.2.简述公文主旨的确立要求。

5.3.简述公文主旨的作用。

5.4.简述公文标题的拟写要求。

5.5.简述公文主旨的表达形式。

5.6.简述公文开头安排的主要方式。

5.7.简述公文结尾安排的主要方式。

5.8.简述公文层次安排的主要方式。

5.9.简述公文段落的含义及其安排的主要方式。

5.10.筒述公文中时间、空间和数量表达的特殊要求。

5.11.简述撰拟公文内容的基本要求。

5.12.何谓公文语言庄重得体?5.13.常用的公文过渡形式有哪几种?5.14.常用的公文照应形式有哪几种?6.1.简述规范类文书的撰写步骤。

6.2.简述规范类文书的撰写要求。

6.3.简述细则的含义及其撰写要点。

6.4.简述决定的适用范围。

6.5.简述通报的适用范围和类型。

6.6.简述请示的种类和特点。

6.7.简述报告的适用范围和特点。

6.8.简述会议纪要的特点。

6.9.简述请示的结构和撰写要求。

6.10.简述总结报告的撰写要求。

7.1.简述收文处理程序的一般内容。

7.2.简述发文处理程序的一般内容。

7.3.为什么说公文处理是一种具有特定法律后果的行为?7.4.简述加强公文处理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7.5.简述领导群体在公文处理中重要责任的具体体现。

7.6.简述办毕公文处置程序的一般内容。

8.1.收文审核的重点。

8.2.简述需要拟办的公文的范围。

8.3.简述拟办的含义和意义。

8.4.简述收文登记的作用和做好登记工作的要求。

8.5.简述组织传阅的含义与做好该项工作的要求。

8.6.简述注发的含义及作用。

8.7.简述公文校对的方法。

8.8.简述用印的具体要求。

8.9.简述清退的范围。

8.10.简述清退的具体方法。

8.11.简述公文流转在网络环境中与在传统纸质文件流转过程中的区别。

8.12.简述归档整理的含义及其必要性。

8.14.简述做好校对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8.15.简述发文的主要传递渠道。

8.16.简述公文的销毁的含义、条件和范围。

9.1.简述文件归档整理的意义。

9.2.简述文书处理部门负责归档整理工作制度及其优越性。

9.3.简述机关档案机构对归档整理业务指导与监督的主要内容。

9.4.简述文件归档整理的原则及其相互关系。

9.5.简述文件分类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9.6.简述归档文件组合方法。

9.7.简述划定文件归档范围时应注意的问题。

9.8.简述平时归卷的重要性和一般程序。

9.9.简述建立健全归档制度的意义。

9.10.文书部门在向档案部门移交文件材料时应注意哪些问题?9.11.如何维护文件之间的“固有联系”?9.12.一个单位或者组织中文件整理的工作重点是什么?9.13.简述年终调整工作的内容。

10.1.简述卷内文件目录及其各项的填写规范。

10.2.简述案卷题名作用、拟写要求与结构。

10.3.简述卷内备考表的作用和内容。

10.4.简述案卷目录的作用和基本结构。

10.5.简述归档文件目录的项目及其填写要求和方法。

10.6.简述归档文件装盒的原则。

10.7.简述电子文件收集的要求。

10.8.简述电子文件鉴定的内容和要求。

10.9.简述电子文件归档的要求和方式。

10.10.简述电子文件归档移交检验的主要内容。

10.11.简述卷内文件排列的方法。

10.12.简述案卷排列方法10.13.简述归档文件分类方法的新变化。

10.14.简述归档文件的排列方法。

简答题答案1.1.简述文书的形成条件。

答:(1)文字的形成是文书产生的必要条件。

文书区别于其他交流载体的首要特征就在于它有准确的信息内容,这种准确的“信息内容”是文字所赋予的。

后世的学者明确指出,自有文字后,文书也就逐渐产生。

(2)社会组织的形成是文书产生的充分条件。

文书的另一个区别于其他交流载体的特征就在于它是带有一定策令性的信息,带有一种影响力,而这种影响力是由制作文书的社会组织的权威性赋予的。

1.2.简述文书的概念及其与公文、文件的关系。

答:一般认为,文书是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为处理各种事情的需要,以文字的方式,在特定载体上形成的具有一定效用的信息记录。

(1)文书、公文和文件三者在内涵上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中为处理某种事务的需要而直接形成的信息记录。

公文概念的提出主要是为了区别于私人文书。

同时,我们还应该认识到,公文是文书的主流,是文书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无论是从文书的起源、发展上看,还是从文书的现实功能去分析,公文都在文书群体中起着骨干和主流的作用。

(2)三者在外延上有一定的区分,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应该是:广义文件>文书>公文>狭义文件。

此外,文书、公文、文件概念的形成还源于历史和习惯两个因素,造成文书和文件存在着一些细微的差别:由于文书的概念形成较早,人们在使用过程中,赋予了它一些引申的含义。

文书除了特指一种信息记录外,还可以指从事此项工作的职业和人,在我国的军队系统中至今仍沿用文书这种职业称谓。

而文件则不具备这种含义。

1.3.简述文书的特点。

答:(1)文书的记录性,是指文书内容对社会现象的反映状态,它是由文书的形成过程及其结果决定的。

①从文书的形成过程看,文书是人类社会活动的直接记录,真实客观地记录了形成者在特定时空内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保留着人类社会活动的真实面貌,这是其他信息载体不能替代的。

②从文书的形成结果看,文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以文字的产生和社会组织的存在为前提的。

(2)文书的传递性,是指文书实体作为信息形式的运行状态,它是由文书的制作目的决定的。

在人类社会实践中直接形成的事物或现象多种多样,它们分别服务于人类的特定需要。

而文书的形成,就其制作主体的直接目的而言,是为了向受文者传递某种信息。

文书的传递性以克服时空的界限为极致。

文书是记录性和传递性的统一体。

记录性是传递性的条件,没有文书的记录性,没有真实的社会活动记录,文书就失去了传递的必要。

而传递性是记录性的目的,没有文书的传递性,没有文书传递性充分的社会效果,文性和传递性既是相辅相成的,又互为因果,共同构成文书的基本特征。

1.4.简述文书学的基本特征。

答:(1)应用性与理论性的统一。

文书学的研究对象来自广泛的社会实践,并伴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同时,文书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是对社会实践规律性的总结,而不仅仅是客观现象的描述,有着自身的范畴、原则和基本原理,具有较强的理论性。

(2)综合性与独立性的统一。

文书及文书工作所记述和服务的对象是社会管理事务,所涉及的专业和学科领域十分广泛,这就决定了文书学在学科结构和内容上必然融合史学、法学、管理学、语言学和文章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表现为一定的综合性。

同时,文书学又不是上述学科的简单相加,它有着自身特定的研究对象和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是其他学科不能包容和替代的,具有很强的独立性。

1.5.为什么要学习和研究文书学?答:文书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学科特征决定了文书学的历史地位,同时也决定了学习和研究文书学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提高公务人员的基本技能。

文书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基本功能在于应用。

当代各国的公务员制度,实际上无一例外地吸取了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合理成分。

其中之一,就是把文书的写作与处理作为公务员考试、考核的重要内容,其目的在于使公务人员具备管理活动所要求的基本技能。

(2)有利于总结管理活动的经验。

文书的主流是公务文书,它是社会组织从事管理活动的产物,是一种沟通手段和管理工具。

因此,探讨文书及文书工作的理论、原则,吸收古今中外文书工作的合理成分,推动文书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其根本目的在于总结管理活动的经验,并将这些经验应用于现实工作,提高管理活动的效率。

(3)有利于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

文书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产生于社会实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真实记录。

从文书的记录内容到其基本形式,都客观反映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

而人类社会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沿袭和扬弃的过程,表现为一定的继承性。

文书则是这种继承性的结果,是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

因此,学习和研究文书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文化遗产的发掘和保护过程,是继承文化遗产的过程。

1.6.简述文书工作演化发展的规律。

(1)文书制成材料的改进。

文书制成材料的特点以及与不同文书功能相适应的选材要求,不仅关系到文书的寿命,而且反映了文书的形成及其规律。

(2)文书的种类、用途和制度的变迁。

文书用途的变化是其所记录的信息内容变化的反映。

随着人们交流形式的增加,产生了私文书和专用文种;随着管理内容的复杂化,文书从较为单一的传递向多种传递方向发展,产生了平行文书及其公布形式;随着管理方式的规范化,文书的格式日趋固定。

文书用途的变化结果是产生用以区别其用途的文书名称。

总之,文书与文书工作的发展变化,是同社会发展相联系的。

从总体上看,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文书这样一种信息交流的方式;从具体形式上看,文书的种类、用途、载体和制度的变化,又是各种信息交流方式的表现,它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社会管理方式的需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