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的气象灾害(3)

中国的气象灾害(3)


思考:
结合资料,分析华北地区沙尘暴多发的原因。
华北沙尘暴多发的原因有:
①由于气候干旱,土壤疏松干燥,风力对土 壤的侵蚀越来越严重。
②在日益增长的人口压力下,人们毁林开荒、 滥砍滥伐森林,使得森林覆盖率降低。
③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过度放牧、滥挖药材, 使得森林草原急剧退化,沙化土地面积不断扩 大,导致沙尘暴多发。
三、寒潮灾害
A、时间分布特点:主要集中与9月至次年5月 每年春秋两季有两个寒潮高峰期,即3~4月 和10~11月,前者更强。春秋季节爆发的寒 潮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
B、路径: a.偏西路径
b.偏北路径 c.东北路径
偏偏北西路路径径— —— —经 经蒙 新古疆高和原蒙向古我高国原南向方日本移海动及;东海北部移动 东北侵路入径我—国—的经寒日本海或我国东北向我国东部沿海侵入。 潮大都是北冰洋的 极地冷气团(冰雪 洋面)向南爆发的 结果。有时,在西 伯利亚西部和蒙古 (北方大陆)等地 区也会有堆积的冷 气团向南爆发,形 成寒潮。
4.我国农业旱灾灾情严重
(1)干旱发生的季节往往与当地作物的生长 发育季节相吻合,加重了农牧业灾情。
(2)我国水土资源组合不平衡,特别是北方 耕地多、城市和人口密集,但水资源少,造 成北方城市十分缺水。
思考:有什么规律?
在同一年份,旱灾的受灾面积和成灾面积的 大小,直接决定了旱灾的严重程度
思考:
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且地表径流少;人口密集、有超 大城市群,生活用水多;国家商品粮基地,灌溉用水 多;综合性工业基地,工业用水多等;
还表现为水质性缺水,即居民生活污水、工业废
水、农田农药与化肥污水、海水倒灌等一系列污染水 增多,导致清洁淡水减少。
显示了干旱给人类带来的恐慌和无奈。
四、沙尘暴 ——华北地区春季影响很大的
为什么东部季风区是旱灾频发区?
1.我国东部深受季风的影响,季风到来的早晚、势 力的强弱、停留时间的长短等都直接影响着降水量 的多少及其时间分配,加上夏季气温高、蒸发量大, 使得季风区的降水量不仅年内变化大而且年际变化 大,不稳定的降水就是干旱频发的主要原因。 2. 东部是我国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区,人口密集区, 对降水的需求量和保证率要求很高,如果出现干旱, 势必造成旱灾灾情。
二、台风灾害
我国位于太平洋西岸,由于西太平洋台风具有向西 北方向移动的特征,因此我国极易遭受台风的袭击。
我国台风灾害的特点
A、空间分布特点: 沿海重、南方重。 B、时间分布特点: 主要为盛夏至秋初
C、总体特征: 发生频次高、影响范围广、 危害严重
找出图中台风 发生频率最高 的地区,并读 出数据。
2.影响因素:地形和山脉
东西向山地,如天山、阴山、秦岭和南 岭等,山体北侧冷空气堆积,灾害加剧; 山体南侧相对温暖,灾害减弱。
南北走向的山脉,形成冷空气的通道,使冷 空气可以分流南下,影响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和 两广地区甚至海南岛。
3.各地灾害表现:
北方主要表现为大风、降温、霜冻、暴风雪等; 南方主要表现为降 温、冻害、雨雪等。
梅雨过后, 华北受副高控制,
江淮形成伏旱
华南
A.自然原因
夏季风不稳定,导 致降水变率增大, 特别是春季和初夏 降水少,极易发生 持续性干旱。
B.人为原因
本区人口稠密。 人均水资源占有 量小;工业发达, 用水量大。
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为何不是严重的灾害区?
常年降水较少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气候特 征,而旱灾的发生是某一时段降水比多年平 均偏少的状况,导致地区经济活动、人类生 存受到危害,因此,干旱地区不一定发生旱 灾,湿润地区也有可能发生旱灾
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发生源地在西北太平洋,是 全球发生次数最多、势力最强的一个海区。
西 西转从菲从律从菲宾菲律律宾在在我袭广国击东我、
北 移向以东以洋宾东面以洋东面福建国海、东南部沿
路 径
路路向西西北洋移移面,向进浙江沿海、海岸、 径径动 台, 湾入穿 岛西 动我海过 和北 后国移,南江海苏一日岛越海带沿本和南登群朝沿录
一、旱灾
1.我国旱灾的特点
旱灾是我国发生范围最广、频次高、持 续时间长的渐发性气象灾害
一、旱灾
2.我国四大旱灾多发区
华北地区是我国第一旱灾多发区
夏雨原季带因受推:西移春南到季季北气风干 热方温风,回和受升高高快温温,天天蒸气影 响气发,影量形响大成,,四形雨季成季均可
发夏还成生秋未春的旱来旱旱灾临。灾,形西南
感谢下 载
案例分析
华北东部和西部
区域灾害的特点
总的说来,我国旱灾以春旱发生地域最广、 频率最高,夏旱和秋旱次之。
3.我国旱灾与涝灾的关系
(1)旱灾和涝灾在时间上交替:我国主要旱涝交替 区有黄河流域、海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及珠江流域 等地区。
(2)旱灾和涝灾在空间上交错出现:即某一地带雨 涝而另外大片地区干旱,即“这里不涝那里涝,这 里不旱那里旱”的现象。
案例分析
结合图、文资料,说明沙尘暴发生的时间、 条件和防治措施。
(1)沙尘暴发生时间:冬春季节 (2)沙尘暴产生需要三个基本条件: 一是大风——形成沙尘暴的动力条件; 二是地面的沙尘物质——形成沙尘暴的物质条件; 三是不稳定的空气状态和局部地区的热力条件。 (3)防治沙尘暴最有效的人类行为是植树造林、 种草,增加地表植被覆盖,以减小风速、增加湿度、 减轻沙化,降低沙尘暴的基本条件条件。
4.农业危害严重:东北地区最为严重
A.我国东北地区紧邻冬季风源地,冬季 风越过大兴安岭,使东北地区气温骤降
B.初霜时,东北农作物正值生长季节
四、气象灾害多发区 华北地区
人为原因在气象灾害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近
年来,过度抽取地下水,使水文环境更加干旱。
4、华北地区缺水的表现及原因
华北地区严重缺水,主要表现为水量性缺水,即
琉球群转岛向东 登鲜录半岛

台风灾情的分 析我们主要从 三个方面入手:
3、灾情的特点, 即实际经济损失
1、致灾因子的特点, 即台风登陆的次数
2、受灾体的特点,即地均GDP
台风登陆的次数越多,其造成的地均 GDP和年际经济损失就越大。
探究活动:
①我国最大的城市上海虽然受灾,但却没 有成灾,原因是什么?
②台风登陆对区域旱情有什么影响?
(提示:上海虽然受灾,但却没有成灾与该 城市的防御能力强有密切关系。台风登陆会带 来大量降水,可以缓解当地的旱情。)
思考:
台风对沿海地区农业和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有什么影响?
我国沿海地区是重要的工业区、农业区、 渔业区,人口密集,城市港口众多的地带。 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以及风暴潮灾害常会 形成海水倒灌,造成海堤决口,形成洪涝灾 害,并且可能诱发泥石流和滑坡等灾害,会 造成城市、港口以及生命线工程的破坏、船 舶的毁坏等,以及人员伤亡、房屋倒塌、建 筑物破坏,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从而直接 威胁着我国沿海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
气象灾害
1、概念:
沙尘暴是沙暴和尘暴两者兼有的总称; 是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卷入空中、,使 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低于1千米的 天气现象。
2、发生与防治:
四、沙尘暴
2000年沙尘暴发生次 数最多的不在西北沙漠区, 而是在内蒙古中部。
沙 尘 暴 的 沙 源 地 分 布
2000年4月6日中国北方沙尘暴的走向和覆盖范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