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分布与危害——————情景导入先思考———————“三天一小干、五天一大旱”“春雨贵如油”“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
思考探究:上述谚语主要反映了我国哪种气象灾害的发生?分别对应我国的哪些地区?提示:干旱。
东北地区、华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
——————基础知识要记牢———————一、台风的分布与危害1.分布(1)源地:菲律宾群岛以东太平洋洋面(西太平洋)。
(2)移动路径:①西移路径:从生成地向偏西移动,在广东、海南沿海登陆。
②西北路径:从生成地向西北移动,在台湾、福建、浙江沿海登陆。
③转向路径:从生成地向西北移动,到达我国东部沿海后,转向东北方向。
(3)影响范围:主要在太行山-伏牛山-武陵山-苗岭以东区域,其中广东、海南、福建、台湾、浙江受灾最为严重,江苏、广西次之。
2.危害(1)构成因素:主要有强风、暴雨和风暴潮。
(2)强风危害:颠覆海上船只,摧毁房屋,折断树木,刮断电线。
(3)暴雨:巨大洪涝灾害。
(4)风暴潮:冲破海堤,引起海水倒灌。
二、寒潮的分布与危害1.分布(1)时间分布:9月到次年的5月,其中3~4月最强。
(2)空间分布:①源地:北方大陆与冰雪洋面。
②侵入路径:西路:从西部进入我国,直接向东移动。
中路:从西北进入新疆北部,向东南经黄河河套进入华北平原,直达长江中下游。
东路:从北方直接南下。
2.危害(1)使农作物、果木等遭受严重冻害。
(2)大雪、冰冻会造成牲畜死亡,交通堵塞,电力、通讯中断。
(3)造成风暴潮及海上翻船事故等。
三、旱灾的分布与危害1.分布(1)空间分布:形成了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地区四个旱灾多发中心。
(2)时间分布:持续时间长,多为春旱,夏、秋旱次之,连旱现象也较明显。
2.危害是我国范围最广、历史最长、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
影响工农业生产、城市供水、人民生活和生态环境等。
——————重点难点掌握好———————一、对比我国的台风与寒潮灾害灾害路径灾害名称台风寒潮→天气系统气旋冷锋成因形成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源地西北太平洋北方大陆和冰雪洋面时空分布夏秋季节,东南沿海的粤、琼、闽、浙、台等省区冬半年(9月至次年5月),除滇南、青藏、台湾、海南外的大部分地区过境时天气变化气压下降,降雨量增多,风速增大,台风眼经过时,会带来短暂晴朗天气大风、降温、雨雪天气主要危害主要由狂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强烈的降温天气使农作物和牲畜受到冻害,交通、通讯和建筑物受到很大的影响益处缓解旱情、降温消暑带来的低温,是天然“杀虫剂”;带来风资源;带来大范围雨雪天气,缓解干旱二、不同区域的旱灾特点[拓展提升]我国干旱区不是最严重的旱灾区干旱区年年干旱,属荒漠景观,几乎很少出现旱灾;半干旱区常常“十年九旱”。
所以,不同的区域,旱灾的特点不尽相同。
在这里的关键是“灾”字的理解与含义。
所谓“灾”应造成一定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的事件。
而西北地区的受灾体稀少,甚至有的地方基本没有受灾体,形成不了多大的破坏,所以干旱不等于旱灾。
———————应用体验不可少——————1.影响我国的台风有西移、西北移、转向三种移动路径,其中转向路径台风常到达我国东部海面或在我国沿海地区登陆后转向东北方向,路径呈抛物线状。
图1是西太平洋台风转向点的平均经纬度图,括号内是台风统计次数,实折线上各点表示纬度,虚折线上各点表示经度。
图2是西太平洋部分地区示意图。
读图1、图2,回答下列问题。
图1图2(1)台风转向点从西北向东南方向变化的时段是________。
A.5~6月B.6~8月C.8~10月D.10~11月(2)图2中,台风中心正从东南向西北偏北方向移动,靠近台湾东部沿海,速度明显减小,有转向的迹象,这个台风可能出现的时段是________。
A.5~6月B.6~7月C.9~10月D.10~11月(3)图2中的台风靠近台湾时,对台湾的危害主要是通过哪些方式造成的?解析:本题考查台风形成移动规律及危害。
第(1)题,图1中左侧纵坐标为纬度,右侧纵坐标为经度。
实线上各点为纬度,虚线上各点为经度。
读图可知8月前台风转向点不断向西北移动。
8月后则向东南移动。
第(2)题,由题干知图2中台风的移动路径为西北移。
再读图1,可知6~8月台风移动路径为西北移为主。
第(3)题,台风是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中心附近空气强烈旋转上升,形成狂风和特大暴雨,在沿海形成巨浪,淹没低地。
答案:(1)C (2)B (3)狂风;暴雨;风暴潮。
2.(全国丙卷)河南省按水文气象特点可分为5区。
下图示意河南省各水文气象区1450~1979年水旱灾害年数。
概括河南省1450~1979年水旱灾害空间分布特征,并解释原因。
解析:河南省该时段水旱灾害空间分布特征可结合图示从南、北部的差异上回答,原因主要从南、北方气候的差异上分析。
答案:分布特征:北部(三区)水旱灾害发生年份相对较多,南部(两区)水旱灾害发生年份相对较少。
原因:[北部(三区)和南部(两区)基本上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分属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北部(三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半湿润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大,易发水旱灾害;南部(两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湿润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小,水旱灾害发生频率也较低。
[教材问题提示]P34思考提示气象灾害主要有台风、寒潮、干旱等。
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给人类造成的损失非常巨大,这是由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的特点决定的。
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的特点:①种类多。
主要有暴雨洪涝、干旱、热带气旋、霜冻低温等冷冻害、风雹、连阴雨和浓雾及沙尘暴等其他灾害,共7大类20余种。
②范围广。
无论在高山、平原、高原、海岛,还是在江、河、湖、海以及空中,处处都有气象灾害。
③频率高。
④持续时间长。
同一种灾害常常连季、连年出现,例如,1951~1980年华北地区出现春夏连旱或伏秋连旱的年份有14年。
⑤群发性突出。
某些灾害往往在同一时段内发生在许多地区,如雷雨、冰雹、大风、龙卷风等强对流天气在每年3~5月常有群发现象。
⑥连锁反应显著。
天气气候条件往往能形成或引发、加重洪水、泥石流和植物病虫害等自然灾害,产生连锁反应,加重灾情。
P35思考提示 1.影响中国的台风源地在西北太平洋地区,其移动路径主要有三条:一是从生成地向偏西移动,在广东、海南沿海登陆;二是从生成地向西北移动,在台湾、福建、浙江沿海登陆;三是从生成地向西北移动,到达我国东部沿海后,转向东北方向。
2.我国经常受到台风影响的地区:影响范围主要在太行山-伏牛山-武陵山-苗岭以东区域,其中广东、海南、浙江、台湾、福建沿海受灾最为严重,江苏、广西次之。
P38思考提示我国的降水大多是夏季风带来的,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
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快,多大风,蒸发旺盛,加上冬无储备水源,春季又是农业用水量大的季节,因此我国多春旱。
我国洪涝灾害的分布与危害——————情景导入先思考———————2016年5月7日以来,江西抚河流域普降暴雨、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
造成抚州、宜春等6市19县(市、区)24.7万人受灾,2人遇难,紧急转移安置与需紧急生活救助人数1.3万人。
思考探究:试分析我国东部地区暴雨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
提示:①我国东部地区处于季风区,降水集中、多暴雨;②东部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水流缓慢;③围湖造田,湖面缩减,蓄洪能力差;④河流中上游地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泥沙淤积河湖库,泄洪能力弱。
——————基础知识要记牢———————1.中国洪涝分布特点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地区多,内陆地区少;平原多,高原和山地少。
2.五个洪涝多发区(1)两广大部、闽南和台湾;(2)湘赣北部地区;(3)苏浙沿海和闽北地区;(4)淮河流域;(5)海河流域。
3.洪涝的危害发生频次高、危害范围广、损失严重。
——————重点难点掌握好———————一、我国洪涝灾害多发、严重的原因二、暴雨洪水分布与副高位置移动1.正常年份时间副高位置雨带位置图示春末、5月份北纬15°~20°华南(A)夏初、6月份北纬20°左右长江中下游(B)7~8月份北纬25°~30°华北(C)、东北(D)9月份副高南退雨带随之南退,北方雨季结束2.异常年份若夏季副高发展强大,西伸至我国大陆,位置持续偏南时,雨带则长时间滞留在江淮地区,易造成江淮地区洪涝灾害,北方干旱;当副高季节性北移时间提前、位置较常年偏北时,我国北方地区就容易出现洪涝灾害,南方则干旱。
三、中国的主要洪水灾害类型时空分布成因分析影响暴雨洪水4~9月。
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地区降水集中,多暴雨;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人类活动不合理①范围最广,时间最长,危害最大;②易导致涝灾发生融雪洪水4~5月融雪洪水,7~8月冰川融水。
主要分布随气温升高,积雪、冰川融化形成洪水对农业影响较严重在西部和东北高纬度山区冰凌洪水初冬和初春。
河流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河段,黄河上游的宁夏、内蒙古河段和下游河口及松花江部分河段初冬时下游河段先冰冻,初春时上游河段先解冻,从而引起上游河水越过下游冰面,溢出两岸,形成洪水对交通影响较严重——————方法技巧很重要———————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思路分析(1)自然原因: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即水系特征(水系形状、流域面积等)、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形(地势低洼)。
(2)人为原因:主要从植被破坏、围湖造田方面考虑。
以长江流域为例:——————应用体验不可少———————我国淮河流域频发洪水,每年都必须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抗洪救灾。
据此回答1~2题。
1.淮河多水灾的原因是( )①支流多②每年南北支流同时进入汛期③流域内落差小④气候异常⑤暴雨频繁⑥季风活动的年际变化大⑦河道弯曲狭窄⑧湖泊淤积A.②③④⑥⑦B.①③⑤⑦⑧C.①③④⑤⑥ D.②③④⑦⑧2.下列治理淮河水灾的措施,正确的是( )A.移民建镇,退田还湖,平垸行洪B.因洪泽湖泥沙淤积严重,截断淮河与洪泽湖的水道联系C.加固大堤,利用京杭运河水道排泄洪水D.上游修建水库,拦蓄洪水;中游修蓄洪分洪工程;下游开挖整治入海入江水道解析:1.B 2.D 第1题,淮河支流众多,流域内落差小、河道弯曲,排水不畅,湖泊淤积,蓄洪能力低,因而多水灾;随着雨带的推移,淮河南北支流进入汛期的时间是错开的。
第2题,针对淮河水患特点,上中下游应分别采取不同的措施。
3.(全国卷Ⅱ)近年来,沿海地区城市遭受严重涝灾的现象时有发生。
读图,分析M市易出现重度涝灾的自然原因。
解析:M市易出现重度涝灾的自然原因,可从地形地势特点、河流水文水系特点、城市靠近海洋的特殊地理位置,以及特殊的天气现象(台风)等方面综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