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九章 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35页]

第九章 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35页]

金融学
M PY V
货币数量论认为,由于V和Y都是常量, 因此价格水平完全由经济中的货币存量决 定,名义货币需求完全由名义收入决定, 不受利率的影响。
金融学
2.现金余额说
M=KPY
金融学
(二)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
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需求量= 商品价格总额 同名货币的流通次数
单位纸币所代表的金属货币量 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 流通中的纸币总额
金融学
三、货币乘数与货币供应量 (一)货币乘数的定义 货币乘数又称货币扩张倍数或货币扩张系
数,是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之间的一种 对应关系,表示为货币存量与基础货币存 量之比。 m M C+D
B CR
金融学
B C Rr Re
m M C+D B C Rr Re
1 C
m
D
C Rr Re
第 九章 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
知识要点
货币需求与货币需求量 货币替代性
货币供给与货币供给量 基础货币 货币乘数
法定存款准备金与超额存款准备金 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
第一节 货币需求
一、货币需求的含义与理解 (一)货币需求与货币需求量 货币需求是指宏观经济运行以及微观经济主体
对货币的需求。从宏观角度讲,它是指一国拥 有多少货币才能满足经济的发展需要。从微观 角度讲,则是指微观主体在不同条件下愿意以 货币形式持有其拥有的财产的需求。
金融学
二、中央银行与基础货币 (一)基础货币 基础货币又称强力货币、高能货币,是流
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C)和商业银 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R)的总和, 是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基础:
BCR
金融学
(二)中央银行控制基础货币的方式 公开市场操作。 再贴现和再贷款。 中央银行票据。
金融学
(四)我国的货币层次划分 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将货币供给量化分为三个层次: M0=流通中现金 M1=M0+企业存款(扣除单位定期存款和自筹基建存款)
+机关团体存款+农村存款+信用卡类存款(个人持有) M2=M1+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外币存款+城
乡居民储蓄存款+信托类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 M2-M1称为准货币
金融学
(二)美国货币层次的划分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将货币供给层次划分
为 M1、M 2、M 3、L和Debt
金融学
(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货币层次的划分 由于各国公布货币供给量统计口径各不相
同,不利于比较和分析国际经济和金融发 展态势,为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制定和公 布了自己的货币层次统计口径。
密切的联系 2.由单纯的经济理论发展成为直接或间
接为制定货币政策服务的理论 3.分析方法由定性分析发展为定性和定
量相结合、以定量为主的分析
金融学
四、货币需求的影响因素 1.非人力财富和收入。 2.利率和金融资产的收益率。 3.价格和预期价格变动率。 4.信用制度的状况。 5.金融系统的稳定程度。 6.社会风尚。
金融学
(二)名义货币需求与实际货币需求 名义货币需求是指在物价变动的情况下同
一货币单位所能购买的商品和劳务的数量; 实际货币需求则是剔除了物价变动因素影 响的货币需求量。 。
金融学
(三)货币需求的功能与结构 人们之所以会产生货币需求,是因为货币
具有特定的功能。
金融学
二、 货币需求理论 (一)古典货币需求理论 古典货币数量论发展于19世纪和20世纪初,
两方面。
金融学
二、商业银行的存款货币创造 (一) 存款扩张倍数 商业银行的一个重要功能是通过信贷供应
影响货币供给,从而对产出、就业、物价 水平等宏观经济变量产生影响。
金融学
(二) 存款的乘数收缩 与存款扩张相似,商业银行存款创造的原
理在存款收缩上同样适用。即,原始存款 的减少可引起存款总额的成倍减少。
是用货币数量解释货币价值、商品价格的 货币理论。古典货币数量理论主要有费雪 (Irving Fisher,1911)的现金交易说和马 歇尔、庇古的现金余额说。
金融学
1.现金交易说 现金交易说注重研究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数量与物价之间
的关系。 M×V=P×Y
其中,M是一定时期内流通中的货币总量,V是货币流 通速度,P是物价水平,Y是总产出(或总收入)。 P×Y代表名义总支出(或总收入)。1.1式表明,货币 数量与流通速度的乘积等于名义收入。
C b T K i K2
K * 2bT i
M 1 2bY P2 i
金融学
(2)立方根定律
2S 2b M 3
i
M L1(i,Y ) L2 (i)
金融学
(四)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
Md P
f
(
y
p
,
rb
,
re
,
rm
,
1 P
dP dt
,
w,
u)
金融学
三、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脉络与思考 1.各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在形式上有着
DD D
1 k m
rr re k
金融学
(二)货币乘数的决定因素 1. 现金存款比率 2.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3. 超额存款准备金率
金融学
第三节 货币供给概述
一、货币供给层次的划分 (一)货币供给层次划分标准 各国货币发行机构在确定货币供给的统计
口径时,都以流动性作为划分货币层次的 标准。
金融学
二、信用货币的调控机制 中央银行直接对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进行
管理,根据金融市场状况分别对各个商业 银行的信用规模——或就其信用规模总量, 或就其某种或某几种贷款业务规模——限 制其最高数量。有时还直接对商业银行的 放款范围加以限制。
金融学
五、我国货币需求的研究 (一)20世纪50年代:货币必要量公式 (二)20世纪60年代: 1:8公式 (三)公式: M P Y (四)经济计量方法在我国货币需求量计
算中的运用和发展
金融学
第二节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供给
一、货币供给的涵义 货币供给包括货币供给行为和货币供给量
金融学
(三)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 1.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1)货币需求的三种动机 ①交易动机 ②预防动机 ③投机动机
金融学
(2)货币需求函数
M1 L1(Y)
M 2 L2(i)
M M1 M 2 L1(Y ) L2 (i) L(Y ,i)
金融学
金融学
2.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1)平方根定律(鲍莫尔-托宾模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