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无公害天麻标准化栽培技术

无公害天麻标准化栽培技术

无公害天麻标准化栽培技术字体大小:[大] [中] [小] 简/繁切换:[简] [繁] 更新时间:2011-2-20 1:49:221 天麻有性繁殖栽培技术1.1 选种异地挑选单个重125-150g,无伤、无病斑,顶端“鹦嘴”健壮,在天麻穴内或人工保存在5-10℃条件下,于2月底将箭麻鹦嘴朝上栽植于花盆或人工垒成高30cm、宽50cm的沙畦两侧。

1.2 人工授粉箭麻育好后30d可开花。

天麻须采取人工授粉的方法,才能实现雄雌交配。

授粉时,用左手无名指和小指稳住天麻秆,用大母指和食指捏住花的下部,右手拇指和食指拿住针或牙签,将天麻花的舌片压下或拿掉,挑起合蕊柱状上的花粉块,轻轻弹掉花帽,把花粉块放到合蕊柱状下边深红色小坑内的雌性柱头上,即完成人工授粉的过程。

天麻人工授粉是个非常细致的工作,必须随开随授粉,否则会影响授粉效果。

1.3 天麻蒴果的采收天麻授粉后7 d左右,蒴果开始膨大,如气温保持在20-25℃以上,湿度适中,依照授粉顺序,20d左右,天麻蒴果就会成熟。

天麻蒴果成熟的标志:一是从授粉那天开始计算20d左右;二是蒴果周围6条纵缝线十分明显,用手轻捏蒴果略有弹性,贴近耳朵能微弱听到开裂声;三是剥开蒴果,里面有灰白色粉状物,轻抖能飞落。

1.4 天麻蒴果的保管要提高天麻种子的成活率,最科学的办法是抢在天麻蒴果成熟前,做好天麻栽培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天麻蒴果成熟一批,拌种下地栽培一批。

天麻蒴果成熟后,因故不能及时拌种下地栽培,应区分蒴果饱满程度,按每穴10-15个蒴果播种量,用纸包成小包,存放于4℃的保鲜冰柜中,最多允许保存7山无冰柜的,可将天麻蒴果按一穴播种量拌入一袋萌发菌内,装入不完全密封的塑料袋内,存放到红薯窖或1m以下地下保存,最长不得超过5d。

1.5 有性天麻栽培技术1.5.1 天麻有性栽培场地选择、材料准备为便于管理、防止杂菌感染,巧妙灵活地利用各种地形,准确掌握用菌用种量,天麻有性或无性栽培都按长宽各70cm、深20-30cm为一穴;每穴用直径5-8cm,长50cm、三面砍有间隔5cm的鱼鳞口桦栎树棒10-12根,每穴分上下两层埋置,每层5-6根,每穴需指头粗,长5cm的桦栎树枝条6kg,每层0.75kg,树棒和树枝下穴前要用0.25%硝酸铵溶液浸泡20min,每穴用身干无霉变的桦叶2kg,下穴前要用水浸泡6h,每穴用天麻蒴果10-15个,萌发菌一袋,蜜环菌2瓶。

1.5.2 场地准备①清理场地。

在事先选好的坡向朝北、植被茂密、菌材资源充足的沙质土壤的山坡上,由上到下选穴。

清理树叶熟土,挖到生土后,再按长宽各70cm、深20-30cm 标准开穴,麻穴底部要与坡度平行,麻穴下方要挖松,不留硬坎,以防积水。

按规定尺寸把麻穴挖好后,再刨松麻穴底部。

②取出萌发菌,将成块的萌发菌轻轻撕碎,叶片过大的要用剪子剪成小片,取出一穴量的天麻蒴果,在避风处按天麻蒴果总量分3次均匀地将天麻种子拌入萌发菌内,每次都要全方位地从下至上彻底翻3遍以上。

种子拌好后,分出两等份,每穴两层,一层一份。

③取出事先泡透的桦栎树叶1kg,均匀撒在麻穴底部。

④取5-6根用硝酸铵水泡过的菌棒,顺坡势,离麻穴边10cm,棒与棒间隔5-6cm,均匀放入麻穴内,用脚踩实每根棒。

⑤左手逐一拿起菌棒,右手把事先拌有天麻种子的萌发菌的其中一份均匀撒入菌棒压有凹槽内,两头位置要稍撒多点,萌发菌撒好后,再把菌棒放回原位。

⑥取出一穴量蜜环菌两瓶的其中1瓶,在菌棒两头各放两个菌枝,菌棒两侧各放4个菌枝。

⑦将事先用硝酸铵水泡过的桦栎树枝条摆放到菌棒间的空位上,在枝条之间不棚架的情况下,多放些更好。

⑧在不破坏菌棒、蜜环菌、枝条原来位置的前提下,轻轻填入一层沙土,厚度5-8cm,把表面平整好,再按第一层摆放办法,摆好第2层。

⑨第2层摆好后,紧挨菌棒填入一层无杂质的沙土,厚度8-12cm,再将清场时树叶、熟土加盖到麻穴表面,形成拱形,以防麻穴进水。

2 天麻无性栽培技术所谓天麻无性栽培,就是利用天麻有性栽培繁殖出来的米麻、白麻,配上无杂菌的老菌柴、新菌棒、新菌枝、蜜环菌直接下穴栽培。

天麻无性栽培期,即从天麻开始进入休眠期的9月底开始,到第2年天麻萌芽开始进入生长期的3月中旬止。

其中如花生米大小以下的米麻栽培周期为2年,个体大于花生米长度,小于5cm的为白麻,栽培周期为1年。

天麻无性栽培时,所用的鲜菌棒,鲜桦栎树枝同有性栽培处理。

2.1 米麻栽培技术,其与天麻有性栽培技术相仿,只是不用萌发菌。

具体方法也是清场、挖穴,每穴埋两层,每层铺水浸过的桦栎树叶1cm,每层放用0.25%硝酸铵水浸泡过的桦栎树菌棒5-6根,并用脚踩实,将米麻顺着菌棒压过的凹槽留放,一层放米麻约0.2kg,紧挨菌棒两头各放2个蜜环菌菌枝,菌棒两侧各放4个蜜环菌菌枝。

一层用1瓶蜜环菌,紧接着在菌棒之间填放处理过的新鲜桦栎树枝条0.75kg左右。

之后填沙土5-8cm厚,平整后,再相同方法摆放第2层,然后填沙土8-12cm,表面处理与天麻有性栽培方法相同。

2.2 小白麻、大白麻栽培技术小白麻、大白麻的栽培方法相同,只是在同一穴和同一栽培场,尽量做到个体大小一致。

它们的栽培场选择、清场、开穴等都同前。

小白麻每穴放种量0.4cm左右,每层0.2cm。

大白麻每穴放种量0.6cm左右。

放种方法,菌棒两头紧挨蜜环菌各放两个白麻,每根菌棒两侧分四处,紧挨蜜环菌各放两个白麻,天麻尾都要靠近蜜环菌,尔后同样摆第2层,表面处理方法同前。

3 天麻栽培场地的管理技术3.1 遮阳①在上山挖穴栽培的,要用树叶和枝条加盖于麻穴表面。

②在室外平地栽培,要及时搭盖遮阳棚,东、西两个方向要用秸杆或枝稍加出堵挡,以防阳光斜照。

③室内栽培,要保证通风良好,高温期应坚持21:00-9:00打开门窗,9:00-21:00要关闭门窗。

④麻穴沙料过粗,不利于涵养水分,其表面应加盖5cm左右的细沙土。

3.2 浇水有性天麻栽培后20d内,应保持天麻穴表面2指以下无干沙;45d以后,麻穴内应保持湿度40%左右,即手捏成团,手松就散。

9月中下旬后,麻体骨架定形,进入上浆期,随之进入休眠期,生长势减弱,用水量也要相应减少,否则将会出现烂麻。

3.3 温度天麻最佳生长温度13-25℃,18℃以下、25℃以上生长缓慢,16℃以下进入休眠期,28℃以上对天麻生长构成威胁,持续高温高湿将会导致天麻死亡。

为延长天麻生长期,平地栽培的8月下旬应撤去遮阳网,有条件的农户于9月中旬前在天麻穴上面加盖地膜或加厚土层。

3.4 防虫害①防白蚂蚁、蛴螬等地下虫的侵害,防治办法以诱杀为主:a.在麻穴周围堆放松树杠成松枝,引诱白蚂蚁侵入,然后定期将松木杠上的白蚁暴晒杀死后再放回原处;或用麸皮0.5kg加5-10片敌百虫诱杀。

b.在麻穴周围挖穴放入树叶后撒上灭蚁净诱杀。

c.蛴螬:用1 000倍液辛硫磷喷洒麻穴表面和周围。

②防鼠害。

搞好灭鼠,防止老鼠打洞吃天麻。

③防畜禽践踏。

天麻场地周围砌围墙或设栏。

4 天麻的采收商品麻可以及时加工成干天麻或保鲜产品,而种麻含水量大很难长期保管。

因此,天麻采收前必须选好销路和安排好无性栽培计划。

天麻采收时间最好选在第2年的2月底,让箭麻在麻穴内安全越冬后再采挖上盆培养抽苔,这就避免了越冬保管箭麻的风险,提高了箭麻成活率和蒴果量。

5 商品天麻的加工技术一经收获的箭麻和大白头麻应及时加工,以保证质量。

①分级:根据天麻个体大小可分级,以便于加工。

②清洗:将分级后的天麻用清水洗净泥土,除去缠绕在天麻表皮的蜜环菌索和鳞片,无特殊要求的商品天麻不必去皮。

③蒸煮:加工商品天麻有蒸煮两种方法,但以蒸的方法为好。

④烘干:最好晒干,晒干的天麻成色好于烘干的天麻。

烘烤天麻一般可用火炕,须注意火力不可太猛,否则容易形成“糠心”。

开始烘烤时温度以50-60℃为宜,使天麻体内水分迅速蒸发,到七八成干时,取出压扁,再继续烘烤,烘烤温度应掌握在70℃左右,以免造成天麻干焦变质。

天麻烘干后应及时取出,不能长时间停放在火炕上。

发芽后的原球茎,靠原共生萌发菌提供的营养,不管其能否接上蜜环菌,当年都能分化出营养繁殖茎,开始第一次无性繁殖并形成原生小球茎。

天麻种子发芽形成的原生小球茎,只有与蜜环菌建立了营养关系后才能正常生长、发育,形成健壮的新生麻,否则自行消亡。

在种子播种后30~40天,7月中下旬原球茎开始明显看到乳突状苞被片突起,营养繁殖茎突出苞被片生长,如未接上蜜环菌,新生的营养繁殖茎细长如豆芽状,在其顶端生1个小米麻后消亡,此时只有极少的原生球茎能在8月份前后与蜜环菌建立起营养关系。

这样的原生球茎,便称为接菌的原生球茎。

这些球茎所分生出的营养繁殖茎短而粗,长0.5厘米左右,其顶端一节迅速膨大,11月份就能观察到约长2.6厘米、宽1.4厘米的小米麻,最大的如小指大。

蜜环菌以菌索形态侵入营养繁殖茎,也有少数侵入原球茎,当年与共生萌发菌同时存在于营养繁殖茎与原球茎的不同细胞内,被蜜环菌侵入的细胞,其细胞核变畸形,消化蜜环菌而获得营养,原球茎在形成健壮的白头麻后逐渐消失,共生萌发菌也随之消失。

天麻是一种与两种共生真菌共生完成生活史的特殊植物。

与此同时,营养繁殖茎可长出7~8个侧芽,芽互生,为数节组成。

侧芽顶端一节膨大的小白麻,随着温度的降低而进入休眠期,此时天麻就完成了第一年的生长期。

第二年4月初,气温回升,由种子形成的小白头麻和米麻结束休眠,开始萌动生长,进行有性繁殖后第二次无性繁殖。

天麻的大小块茎,实际上就是缩短肥大的地下茎的形态,其顶端生长锥可分化形成子麻,其余节位上的侧芽亦可相继萌生出短缩的枝状茎,其茎的顶端同样膨大形成新的块茎。

这些分枝称一级分枝。

在一级分枝上,再进行二级分枝、三级分枝,天麻的这种多芽萌发分枝特性,是其能够多代无性繁殖的基础,第二年是天麻商品生产的最关键时期,直接关系到能否获得较高的产量。

5月,天麻开始进入旺盛的生长时期,在保持充足的营养条件下,部分小白麻迅速膨胀壮大,成为商品箭麻,其余块茎通过分枝分芽,直接提供了翌年的种源。

到11月份,天麻进入休眠,此时为天麻的收获期。

野生条件下,天麻块茎多分布于10厘米左右厚的土层中,并且不同生育形态的块茎多在这10厘米左右的土层中分布也有层次之分。

小白麻居最底层,约距地表8-10厘米;大白麻居中间层,约距地表5-8厘米;箭麻居最上层,距地表约1-5厘米;许多箭麻的混合芽在地表1厘米的土层中。

天麻的块茎虽然是一种变态茎,但它与其他植物一样生长具有负向地性,即它总是直立向上生长,在天麻栽培中,若天麻在土中播栽过深,在天麻生长过程中,由于块茎的负向地性,块茎总是直立向上伸长,从而使块茎的直径和长度之比小于常态指标,使天麻块茎变成长条形。

因此,为减轻天麻生长的负向地性和瘦长形天麻的形成,应实行浅窖或浅覆盖培养料的栽培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