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三星电子引彩色电视机进中国案例分析
三星电子引彩色电视机进中国案例分析
可以极大地降低生产成本
规模的划分--------按生产线:29“屏幕彩电占
2%
25”屏幕彩电占11%,21”屏幕彩电占36%,
20”屏幕彩电占24%,18”屏幕彩电占23%,
17”屏幕彩电占4%
h
7
市场渗透程度:
1994年中国大约有3亿个家庭,家庭彩电拥有 率达41%。
城市彩电市场趋于饱和但农村占有率较低 城市的更新换代的需求无法抵消这一市场对彩
规模经济指的是:给定技术的条件下(指没有技术变化),对于某一产品
(无论是单一产品还是复合产品),如果在某些产量范围内平均成本是下降的话,
我们就认为存在着规模经济
h
15
三星电子韩国国内情况
•
90年代中期,韩国企
业界面临重大威胁.韩国的劳动力成 本的上升对所拥有的有时逐渐丧失 殆尽.韩国工人人均每月1144美元 的工资在亚洲已经成为除了日本之 外最高的工资收入.就进入中国市场 考虑,韩国作为低成本提供商的相对 优势也岌岌可威,此外韩国政府以往 对国内大型企业发展持积极态度,现 在也取消了政府对这些企业的补贴 政策和出口信贷担保政策.
▪ (3) 1995年正式成立三星电子集团中国公 司之前,三星电子强调对华生产性设施的投 资,而不在于在中国销售产品.
h
5
中国彩电市场存在的竞争
日本各彩电制造公司占据了高档产品市场的大 部分
中国有20多家国内彩电制造企业,主要占领低档 彩色电视机消费市场
h
6
彩电生产线的市场规模:
中国彩电市场中,小型彩色电视机(17“以下) 市场萎缩,大中型彩电市场需求增大。
主要原因是由于17”以上的彩电生产线规模的能 够具有生产经验曲线效应和具有规模经济效应,
进行扩展,以次弥补国内市场中可能出现的亏空.
h
17
三星电子集团美国的经营情况
• 三星电子集团在美国最初选择 了几个最受美国消费者喜欢的 类型如13英寸和19英寸电视 机.19英寸彩色电视机的销售规 模在1983年占总销售市场的 52%。
• 此外由于日本彩电公司纷纷将 自己的销售重点从低端转向高、 中端产品,低档产品的竞争性 要弱得多。
先进入的制造商在中国的消费者心中享有较高的 品牌信誉度
h
11
消费者的偏好:
中国城市地区彩电消费者对彩电的偏好于 农村地区彩电的偏好完全不同
h
12
电视机生产行业
电视产品的奇异性 电视产品具有一种奇异性,那就是他可以形成一种屏障, 抵制依靠低价倾销政策的无名电视机生产厂家的进入
要想在电视行业中有立足之地,就不仅要在广告宣传方面加以重视 并且要在售后服务以及产品经销网络方面进行重要的投资 就象索尼,松下以及飞利浦等
1990年
1995年
2000年
(单位:百万台)
美国 加拿大 墨西哥 德国 英国 意大利 法国 荷兰 西班牙 中国 日本
CIS 巴西 韩国 印度 泰国 澳大利亚 台湾地区 波兰
20.8 1.6 1.2 5.6 3.3 2.8 2.7 0.8 2.0 7.7 9.6 6.5 3.2 2.0 0.7 0.9 0.9 0.8 1.0
• 三星电子进入美国市场之出采 用“买方品牌名称”的产品策 略,通过这一策略的实施,通 过外国买主现有的市场销售系 统,进行产品的市场营销和实 施具体的销售任务。
h
18
美国彩电市场占有份额和价位
• 公司
• 萨姆森公司 • 北美飞利浦 • 索尼公司 • 夏普公司 • 三洋公司 • 东芝公司 • 松下公司 • 三菱公司 • 三星公司 • LG公司
市场占有份额
21 14 13
7 6 5 5 5 75 80 69 73 72 75 67 61
19
三星电子集团公司 进入中国市场
h
20
▪ (1) 1985年,宗先生,北京开拓三星电子集 团新业务项目
▪ (2) 1992年,北京与汉城建立外交关系,三 星集团进入中国市场取得实质性进展.
电需求减少的数量。 就单机销售而言,中国彩电市场规模是日本彩
电市场规模的一倍半
h
8
消费者购买能力:
麦克近似管理咨询公司查明有6000万中国人
的人均购买能力超过1000美元,在这一生活 水平上的中国人有能力购买电视机
h
9
h
10
先进入中国市场彩电生产商的比较优势
消费者都趋向于对先进入者的彩电保持某种程度 的忠诚态度
h
4
中国彩电的现状:
1995年 中国该行业总产量达到1600万台, 其中包括出口到欧洲、北美、非洲和澳大利亚 的200万台彩电。
中国政府认为,目前中国的电视机生产完全能 够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和出口的要求。
中国彩电行业的供应商来自于不同的国家, 主要是日本、荷兰、法国和德国,而使中国的 彩电市场处于一种不平衡的状态
北大西洋自由贸易区 欧洲联盟 中国 日本 巴西 韩国 印度 印尼 泰国 阿根廷
29.4 20.5 14.0 10.1
3.8 2.1 1.4 1.2 1.2 1.1
北大西洋自由贸易区 欧洲经济协作区 中国 南美共同市场
CIS 东南亚国家联盟 韩国 印度 澳大利亚
28.4 22.9 21.0
7.6 6.0 4.7 2.5 2.0 0.8
“三星电子: 引进彩色电视机”
------案例分析
h
1
1995年中国的经济环境
宏观经济环境 微观经济环境
h
2
宏观经济环境
中国导入了许多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改革 措施,但总体上仍是一个中央集权的社会 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国家。
国家计划与政府管理、控制经济实际能力 有很大的空隙。
h
3
微观经济环境
中国的彩电行业
h
13
索尼
松下
三星电子集团 在华当时的主 要竞争对手
飞利浦
h
14
规模经济与学习效用
学习曲线是表示单位产品生产时间与所生产的产品总数量之间的关系的一条
曲线 学习曲线方程的一般形式是:
Yx=Kxn(n为X的指数)
式中: x=单位数量
Yx=生产第x个产品所需的直接劳动小时数
K=生产第一个产品所需的直接劳动小时数
•
简言之,韩国实
业界在低挡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中具
有的优势已经不复存在.
h
16
市场自由化倾向
• 韩国国内的又一个变化就是国内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许 多新公司进入,由于韩国政府取消了流通领域的市场限制, 从1993年7月起就允许外国公司直接面对韩国的消费者. 市场进入壁垒完全解冻.
• 韩国市场中现有的国内企业不得不更多的依赖出口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