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脑梗病例分析案例报告

脑梗病例分析案例报告


推荐意见
1.评估和诊断

1.对所有疑似脑卒中患者应进行头颅 CT或MRI检查(Ⅰ级推荐); 1)病史和体征 2.在溶栓等治疗前,应进行头颅CT检 2)脑病变与血管病变检查 查(Ⅰ级推荐); 3.应进行上述血液学、凝血功能和生 3)实验室及影像检查选择 化检查(Ⅰ级推荐); 4)诊断 4.所有脑卒中患者应进行心电图检查 (Ⅰ级推荐); 5)病因分型 5.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估病情程度 6)诊断流程 (Ⅱ级推荐); 推荐意见 6.应进行血管病变检查(Ⅱ级推荐)。
根据《美国缺血性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 卒中预防指南》: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出于预防 复发性卒中和预防其他血管事件的目的,推荐在发病 超过24 h后方可降压(Ⅰ类,A级证据)。
3.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案是否需要调整?
③阿托伐他汀:能够降低血浆胆固醇和脂蛋白水 平,减少低密度脂蛋白的生成。 根据《美国缺血性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患者卒中预防指南》:缺血性卒中或TIA患 者,如HDL-C低,可以考虑用烟酸或吉非贝 齐治疗(Ⅱb类,B级证据)。 案例中高密度脂蛋白为38mg/dl,低于正常 值,故可联合使用吉非贝齐。


3.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案是否需要调整?
④别嘌呤:使尿酸生成减少,降低血中尿酸浓度, 减少尿酸盐在骨关节及肾脏的沉着,有助于 痛风结节及尿酸结晶的重新溶解,促使痛风 结节的消散。 ⑤胃保护剂:泮托拉唑,可防止胃溃疡和出血。
3.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案是否需要调整?
⑥脑保护剂:依达拉奉,是一种有效的脑神经保 护剂,不影响纤溶系统。作用:新型自由基 清除剂。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推荐意见

(1)症状性颈动脉狭窄70%~99%的患者,推荐实施 CEA(I级推荐,A级证据)。 (2)症状性颈动脉狭窄50%~69%的患者,根据患者的 年龄、性别、伴发疾病及首发症状严重程度等实施 CEA(I级推荐,A级证据),可能最适用于近期(2周内) 出现半球症状、男性、年龄≥75岁的患者(Ⅲ级推荐,c 级证据)。 (3)建议在最近一次缺血事件发生后2周内施行CEA(H 级推荐,B级证据)。
3.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案是否需要调整?



吉非贝齐是一种苯氧芳酸衍生物,其药理作用 为:
①提高脂蛋白酯酶活性,使血浆甘油三酯清除增加。 ②抑制外因血液中脂肪酸分解,并减少肝脏游离脂肪 酸分泌,使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合成原料减少,胆固醇 和甘油三酯合成减少。 ③抑制极低密度脂蛋白和载脂蛋白B合成。 ④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利于胆固醇转运和清 除。
有出血倾向或出血素质 近3个月内有脑卒中、脑外伤史和心肌梗死病史,3周 内有胃肠道或泌尿系统出血病史,2周内有接受较大 的外科手术史,体检发现有活动出血或者外伤的证据。 血压高于180/110mmHg。 CT有大片的低密度病灶。 体温39°C以上伴有意识障碍的病人。 有严重的心、肝、肾功能障碍。 既往有颅内出血、蛛网膜下隙出血和出血性脑梗死病 史者。

5)病因分型 6)诊断流程 推荐意见
1.评估和诊断

1)病史和体征 TOAST病因分型: 2)脑病变与血管病变检查 1.大动脉粥样硬化型 2.心源性栓塞型 3)实验室及影像检查选择 3.小动脉闭塞型 4)诊断 4.其他明确病因型 5.不明原因型 5)病因分型 6)诊断流程 推荐意见
所有患者都应做的检 查: 1.平扫脑CT或MRI 2.生化全套 3.心电图、心肌缺血 标志物 4.血常规 5.凝血四项 6.血氧饱和度 7.胸部X线检查
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 1.评估和诊断 1.急性起病; 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 3.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 1)病史和体征 时以上; 2)脑病变与血管病变检查 4.脑CT或MRI排除出血 和其他病变; 3)实验室及影像检查选择 5.脑CT或MRI有责任梗 4)诊断 死病灶。
护理评估



1.了解既往是否有高血压、冠心 病、糖尿病等病史。了解患者生 活方式、饮食习惯、有无烟酒嗜 好,有无家族史。了解起病前有 无情绪激动,长时间静坐等。 2.评估起病时间,有无短暂性脑 缺血发作,有无头昏、头痛、呕 吐、失语、偏瘫、吞咽障碍、呛 咳等。 3.了解实验室等检查结果,如血 糖、血脂、CT、MRI等。 4.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心理 状态。
颅内外动脉狭窄血管内治疗

CAS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具有与CEA相似的脑卒中 二级预防的有效性,较少的脑神经病变、颈部血肿的 并发症和较高的再狭窄率。 但2008年2月的一项荟萃分析显示,CAS在30 d内脑 卒中或死亡风险较CEA更高。

颅内外动脉狭窄血管内治疗--推荐意见

(1)对于症状性颈动脉高度狭窄(>70%)的患者,无条件 做CEA时,可考虑行CAS(Ⅳ级推荐,D级证据)。如果 有CEA禁忌证或手术不能到达、CEA后早期再狭窄、 放疗后狭窄,可考虑行CAS(H级推荐,B级证据)。对 于高龄患者行CAS要慎重(Ⅱ级推荐,B级证据)。 (2)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行血管内治疗可能有效(1I 级推荐,B级证据)。 (3)支架植入术前即给予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用,持 续至术后至少1个月,之后单独使用氯吡格雷至少12个 月(Ⅳ级推荐,D级证据)。
病例介绍

入院后做了头颅CT检查,没有显示急性损害 和缺血的迹象。尽管在出现症状的90-120分钟 内患者的肌力下降在好转,但仍存在失语。患 者和家人十分关注溶栓治疗带来的出血风险。 在接下来数小时,患者症状有进一步好转,能 更清晰的自我表述。
2.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后需要进行 哪些评估?
1.评估和诊断


(4)建议术后继续抗血小板治疗(I级推荐,A级证据)。
颅内外动脉狭窄血管内治疗
2.颅内外动脉狭窄血管内治疗: 颈动脉血管成形及支架植入术(CAS)是近年来 出现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治疗方法之一。 多项研究提示,CAS可以有效治疗症状性颈动 脉狭窄,但是没有证据提示其在脑卒中二级预 防中优于CEA,目前没有直接将CAS与最好的 内科治疗进行比较的研究。

3)实验室及影像检查选择 一般体格检查:评估气 4)诊断 道、循环、呼吸等。 5)病因分型 神经系统体检: 6)诊断流程 推荐意见
1.评估和诊断

1)病史和体征 2)脑病变与血管病变检查 3)实验室及影像检查选择 4)诊断 5)病因分型 6)诊断流程 推荐意见
1.患者为什么没有进行溶栓治疗?
溶栓治疗的益处:
1)溶解血栓,早期恢复供血 2)快速恢复梗死区微循环,缩小梗死体积。 3)缩短缺血损害的时间,从而获得脑血氧的早期重灌注, 减轻缺血程度。 4)限制神经细胞及功能的损害 5)使可逆性损害的缺血组织恢复
溶栓治疗的风险:

颅内出血 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闭塞
病例介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F先生,81岁。有外周血管疾病、持续性跛行、 高脂血症、高血压、轻度认知障碍、痛风等。 每天的治疗药物包括:阿司匹林81mg,赖诺 普利10mg,阿托伐他汀20mg,别嘌呤300mg。 之前从未出现过神经系统的症状。今晨出现了 急性的自我表述困难和右侧上肢无力。120急 诊入院。血压172/98mmHg,脉搏88次/分, 律齐。神经系统检查:失语,右侧面颊、右上 肢肌力减退。
3.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案是否需要调整?


临床上常用尼莫地平口服,对高血压合并 脑血管疾病患者可优先选用。为第Ⅱ类钙通道 阻滞药,能阻止细胞内钙超载,防止血管痉挛, 增加血流量,改善微循环。 尼莫地平的优点:不减少脑血流量,没有 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而且可以选择性扩 张脑血管。
3.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案是否需要调整?
1.脑病变检查: 1)平扫CT 2)多模式CT 3)标准MRI 4)多模式MRI 2.血管病变检查: 1)颈动脉双功超声 2)MRA 3)CTA 4)DSA
1.评估和诊断

1)病史和体征 2)脑病变与血管病变检查 3)实验室及影像检查选择 4)诊断 5)病因分型 6)诊断流程 推荐意见

1)病史和体征 2)脑病变与血管病变检查 3)实验室及影像检查选择 4)诊断 5)病因分型 6)诊断流程 推荐意见
病史采集:询问症状出 现的时间最为重要。其 1.评估和诊断 他包括神经症状发生及 进展特征,心脑血管病 危险因素,用药史、偏 1)病史和体征 头痛、痫性发作、感染、 2)脑病变与血管病变检查 创伤等。
病例介绍

入院后做了头颅CT检查,没有显示急性损害 和缺血的迹象。尽管在出现症状的90-120分钟 内患者的肌力下降在好转,但仍存在失语。患 者和家人十分关注溶栓治疗带来的出血风险。 在接下来数小时,患者症状有进一步好转,能 更清晰的自我表述。
病例介绍

入院后按照ABCD评分得5分(年龄、血压、 一侧肢体无力、症状持续10-59分钟)。患者 的失语症和右上肢无力在下午完全缓解。第二 天各项检查完成,血常规无异常,低密度脂蛋 白86mg/dl,高密度脂蛋白38mg/dl.颈动脉超声 示在左颈动脉分支有80%-90%的狭窄,右侧 颈动脉50%-60%狭窄。进一步的CT血管造影 证实了这一结果。
当前国际广泛使用
应包括如下5个步骤: 1.评估和诊断 1.是否为脑卒中?排除 非血管性疾病; 2.是否为缺血性脑卒中? 1)病史和体征 排除脑出血; 2)脑病变与血管病变检查 3.脑卒中严重程度?应 根据神经功能缺损量表 3)实验室及影像检查选择 评估; 4)诊断 4.能否进行溶栓治疗? 核对适应症和禁忌症; 5)病因分型 5.病因分型?参考 6)诊断流程 TOAST标准。
案例六 脑卒中案例报告
11级涉外1班 第3组
柳淑君2011032109 郑嘉祺2011032116 姜春娇2011032117 李静煊2011032118 王 优2011032122 许 宁2011032126 陆冬燕201103212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