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例分析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例分析


2.降颅内压药物
常用降颅内 压药物类别
甘露醇 高渗脱水剂,起效迅速、维持时间短。
甘油果糖 高渗脱水剂,起效慢但作用平稳、缓和。
强效利尿剂 如呋塞米、托拉塞米。作用于肾小管,可增 加体内离子排泄,且可抑制脑脊液产生。与 甘露醇交替使用可减少二者不良反应。
白蛋白 可增加血容量、维持胶体渗透压。
七叶皂苷钠: 抗炎、抗渗透、消除肿胀。
病情简介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20余年,血压最高可达200/100mmHg,平素口
服“尼群地平、替米沙坦”降压,血压控制尚可。2002年和2014年 患“脑梗塞”遗留有左侧肢体活动不灵,言语笨拙,口角右侧歪斜, 诉可自理。有磺胺类药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体温:37.4℃,血压:177/93mmHg。双肺呼吸音粗,
一例急性脑梗塞患者的 病例分析
内容来源于网络 仅供参考
Contents
1. 病情简介 2. 疾病介绍 3. 分析讨论 4. 小结
病情简介
•患者基本信息:女,75岁 ID:5318911 •主诉:左侧肢体活动不灵加重伴阵发性头痛3天 •现病史:患者于2015年3月3日上午突然出现头痛,下午头痛自行
口服 口服 静脉输液 口服 静脉续滴 静脉输液 静脉续滴 静脉输液 静脉输液 静脉输液 静脉注射 口服 静脉输液 静脉注射 口服
频次
1/日 1/晚 1/日 3/日 1/日 1/日 2/日 1/12小时 1/6小时 1/日 1/8小时 6/日 1/日 1/8小时 3/日
病情变化
3.14 病情基本稳定 主要问题:纠正高钠高氯
降颅内压药物的比较
药物名称
性质 作用机制
20%甘露醇注射液
单糖 增加晶体渗透压
甘油果糖氯化钠 呋塞米注射 白蛋白
注射液

甘油、果糖、氯化钠 强效利尿剂 蛋白质
七叶皂苷钠
中药提取物
增加晶体渗透压

促进离子在肾脏增加胶体渗透 增加ACTH、前列腺
排泄

素F2a的分泌
作用特点
不良反应 临床应用 注意事项 使用方法
渗透压相当于血浆渗透压 渗透压相当于血浆渗透作用快、强而短可同时纠正低 抗炎、抗渗出、消
的3.66倍
压的7倍

蛋白血症、扩 肿
起效15min内
起效30min
达峰0.33-1h 容
半衰期1.5h
达峰30~60min
达峰2-3h
维持2h
体内半衰期 维持时间长
维肝持肾3功~损8h害、电解质紊 维不持良6反-1应2h少而轻微, 水电解质紊乱 15能-够19维d持较 注射部位疼痛、
•临床诊断:
1.急性脑梗死(右侧颈内动脉) 2.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险组) 3.陈旧性脑梗死 4.脑梗死后遗症
初始用药方案
药物作用
抗血小板 稳定斑块 开窍醒脑 保护线粒体 改善侧支循环 缓解头痛 清除脑自由基 降颅内压
纠正低钠、低氯 抗感染 祛痰 保肝
药物名称
剂量
氯吡咯雷
75mg
阿托伐他汀钙片
40mg
1.抗菌药物的调整
1.抗菌药物的调整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 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人院后 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CAP诊断依据:
1.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 痰,伴或不伴有胸痛。 2.发热。 3.肺实变体征和或闻及湿罗音。 4.WBC>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细胞核左移。 5.胸部X线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伴或 不伴胸腔积液。 符合1-4项中任何1项加第5项,即可诊断。
1.抗菌药物的调整
铜绿感染的危险因素: 1.皮肤黏膜屏障发生破坏,如气管插管、 机械通气、留置胃管等 2.免疫功能低下 3.慢性结构性肺病,如支扩、慢阻肺 4.长期住院,尤其是ICU 5.曾经长期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碳青 酶烯类或者含酶抑制剂青霉素等抗菌药 物,致菌群失调。
2006年《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3.12 较前好转
3.11 意识障碍加重 脑水肿加重
3.9 补充诊断:糖尿病、 肝肾功异常、电解
质紊乱;,
3.5 入院
3.6 病情加重 肺CT示双肺
肺炎
3.7 病情加重 脑疝形成
3.8 意识状态较前
好转
疾病简介
❖定义
脑梗塞是指脑部动脉系统中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动脉管腔 狭窄、闭塞,导致该动脉供血区局部脑组织的坏死。
缓解。3月4日下午14:00左右,再次出现头痛,针刺样窜痛,右侧 为著,与体位变化相关,平卧位时后枕部疼痛,立位时头顶部疼痛。 家属急送至我院急诊,行头部CT:右侧大脑半球大面积梗塞。给予 “疏血通、神经节苷脂、甘油果糖、奥拉西坦、醒脑静”等治疗。 就诊过程中左侧肢体活动不灵较前加重,为求进一步诊治,以“缺 血性脑血管病”于2015年3月5日20:16收入NICU。患者病来少量进食 水,无二便失禁。
➢心脏监测 ➢体温控制 ➢血压控制 ➢血糖控制 ➢营养支持
✓溶栓 ✓抗血小板 ✓抗凝 ✓降纤 ✓扩容 ✓扩张血管
➢神经保护
➢其他疗法
➢中医中药
急性期并发症
➢ 脑水肿 ➢ 颅内压增高 ➢ 出血 ➢ 癫痫 ➢ 吞咽困难 ➢ 肺炎 ➢ 深静脉血栓
分析讨论
❖ 1.抗菌药物的调整 ❖ 2.降颅内压药物的合理使用 ❖ 3.纠正代谢紊乱
心率86次/分,律齐,腹软,双下肢未见浮肿。专科查体:神清,可 自主睁眼,言语笨拙,查体不配合,左侧鼻唇沟浅,伸舌左偏,悬 雍垂居中,咽反射消失,右侧肢体可自主活动,痛刺激左侧肢体不 动,左侧深浅感觉障碍,共济运动检查不配合,右侧膝腱反射 (++),左侧无。左侧肢体肌张力增高,左侧Babinski(+-),右 侧Babinski(-)。
醒脑静注射液
20mg
丁苯酞软胶囊
0.2g
尤瑞克林粉针
0.15pna
天麻素注射液
600mg
依达拉奉注射液
30mg
甘油果糖氯化钠注射液 250ml
20%甘露醇注射液
125ml
七叶皂苷钠粉针
10mg
托拉塞米注射液
10mg
浓氯化钠
10ml
头孢曲松钠粉针
2g
氨溴索注射液
30mg
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 456mg
给药方式
急性缺血性脑梗塞是最常见的类型,占全部脑卒中的 60%-80%,一 般指发病后 2周内。
❖临床表现
决定于梗死灶的大小和部位 偏瘫、偏身麻木、讲话不清等突然发生的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部分可有头痛、呕吐、昏迷等全脑症状。
疾病简介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版》
一般处理
特异性治疗
➢吸氧与呼吸支持 ➢改善脑血循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