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手术步骤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手术步骤

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假体类型:初次保留交叉韧带型(PRIMARY CRUCIATE-RETAINING TKR)设计上,带有后唇衬垫可用于PCL功能正常的情况。

PCL紧张时,需行松解。

初次交叉韧带加强型(PRIMARY CRUCIATE-SUPPTEMENTING TKR)使用曲线型衬垫可加大接触面,加强功能上过度松弛的PCL,适应较大的匹配性。

初次交叉韧带替代型(PRIMARY CRUCIATE-SUBSTITUTING TKR)在胫骨衬垫中央加入一个聚乙烯突起,可充当已不存在的PCL作用。

相应的股骨假体使用前后向切骨及斜面切骨,与PCL保留型假体相同,在准备女子的植入点不行翻修术时,允许改变。

全膝关节置换翻修假体(REVISION TKR)胫骨衬垫的几何形状考虑到在翻修和复杂的初次置换时,替代PCL和MCL,选择统一型式的胫骨、股骨干、衬垫,实际上是为翻修留有余地。

该系统提供三种级别限制,满足各种翻修需要:稳定型、限制型或TC3型。

RICHARD D.SCOTT,M.D.SCOTT,M.D.THOMAS S.THORNHILL,M.D.CHITRANJANS.RANAWAT,M.D.AssociatcClinical Professor of Orthopuedic Surgery,Harvard Chairman,Deparlhment of OrthopaedK Surgery, Clinical Professor of Orthopaedic Surgery Medical School Harvard Medical School Cornell Medical CollegeOrthopacdic Surgeon,Ncw England Baptist Orhupacdic Surgeon,New England Baptist Dirtctor, Orthopaedic SurgeryHospital and 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 Hospital center for Total Joint ReplacementBoston, Massachusetts Boston, Massachusctts Lenox Hill HospitalNew Y ork, New York术前计划(PREOPERATIVE PLANNING)拍全长下肢x线片,确定力学及解剖轴。

如选择使用髓内对线系统,使用解剖与机械轴夹角指示与髓内杆及股骨定位器相关的适当角度,从而保证股骨远端切骨垂直于力学轴。

在x线胶片上画出股骨及胫骨切骨线作为术中参考是有益的。

将透明模板重叠放于胶片上估测假体合适尺寸。

侧位像估测股骨假体尺寸,前后尺寸对恢复正常动力学及股四头肌功能十分重要。

器械操作原理(INSTRUMENTATION RATIONALE)SPECIALIST II 器械操作设计适用于所有全膝置换操作的需要,可全面保证精确、可靠的切骨,适用于很多手术。

该器械可定制以满足医生的特殊需要。

准备可从股骨或胫骨开始。

有髓内及髓外对线法。

切骨可依据校准笔针测定的适当水平进行。

切骨模块同时提供槽内切骨和表面切骨。

充填块用于估计伸曲膝间隙。

髌骨骺械操作要么通过表面重新修整,要么以植入物作协调准备。

初次交叉韧带保留型(CR)手术操作(PRIMARY CRUCIATE-RETAINING PROCEDURE)切口(THE SURGICAL APPROACH)下肢消毒、铺单,应用止血带、充气。

皮肤切口为纵向直切口。

近端在股直肌下缘,远端达胫骨结节内缘。

注:如需要,可采用subvastus或外侧入路。

暴露(EXPOSURE)暴露及软组织平衡必须依据病人术前畸形及软组织稳定情况决定。

以下讨论轻度内翻畸形。

注:见第六节软组织平衡。

膝关节伸直,髌骨向外侧翻转。

剥离胫骨内侧骨膜,在内侧髁的内缘插入窄的Hohmann 牵开器,后内侧切除残余骨膜达半膜肌在骨的插入点水平。

屈膝切除部分半月板,切除残存的前交叉韧带。

屈膝90°,胫骨外旋,后内侧分离,清楚显露股骨内髁,切除内侧半月板,处理外侧。

外翻转髌骨与股骨远端外侧之间,显露外侧髌-股韧带,以电刀切断。

骨附丽点之间,将关节囊从髌下脂肪垫游离,切除外侧半月板。

电凝膝外下动脉。

确认髂胫束附丽点,从胫骨外髁分离关节囊,将牵开器重新靠外侧胫骨髁放置。

进入髓腔(ENTERING THE MEDULLAY CANAL)在PCL起点之前7-10mm的股骨髁间沟中线上,以5/16英寸钻头进入髓腔达5-7cm深。

钻头须避免撞击皮质。

在钻头前进时,触摸远侧股骨干以保持正确的方向。

如果术前x 线显示需要,钻孔可偏向于前内侧,以利于长的髓内杆无阻碍地进入髓腔,达股骨干峡部。

髓内杆(INTRAMEDULLARY ROD)将装有手柄的长髓内杆缓慢无阻碍地插入股骨髓腔峡部,因髓内杆是凹槽式的,允许骨髓流出,可降低髓内压,避免栓塞。

随后拔出。

股骨定位器(FEMORAL LOCATING DEVICE)根据术前摄片提示,设定合适的外翻角,在定位器前部锁定。

角度可固定在0-9°,每格增加l°。

髓内杆重新插入髓腔,移去手柄,将定位器固定到髓内杆上。

旋转纠正(ROTATIONAL CORRECTION)方向最初参考股骨后髁确定,便于其后在前后向切骨时纠正。

标定杆以股骨髁间沟为中心,放置在轻度外旋位,显露内髁的大部分。

也可外旋直至垂直于屈膝90°时的胫骨机械轴。

将股骨定位器(Femoral LocatingDevice)轻轻敲击到髁部最明显处(通常在内侧)。

注:在髁部软骨下骨水平密贴很重要,清除所有残余骨赘。

远端股骨切骨模块(DISTAL FEMORAL CUTTING BLOCK)按下切骨模块近端右侧的按钮,将切骨模块装到标定杆上,切除突出的髁部,去处残存软骨,使之与股骨假体远端尺寸相符。

当股骨定位器靠在致密骨(象牙骨)上时,股骨远侧切骨应较假体远侧面少切2mm,即考虑软骨己不存在。

避免升高关节线。

标尺左侧所刻数字为偶数,右侧为奇数。

将对应于适当切骨刻度的数字与股骨切骨模块远侧窗口中心刻线成一直线。

切骨模块是槽式的,若锯片不通过槽隙而从切骨块上部切骨,切骨刻度要增加4mm。

例如,若想切骨9mm,则增加4mm,将切骨模块设定在13mm,从表面切骨,注意切骨模块上部刻有“增加4mm”。

压下定位器左侧的按钮,将标杆及切骨模块放到前部皮质上,1/8英寸钻头或斯氏钉插入标有“口”的孔内,钉入前部皮质。

注:对P.F.C® sigma股骨部分而言,推荐以下切骨:1.5至5号,远端切除9mm;6号远端切除10mm。

远侧股骨切骨(DISTAL FEMORL CUT)压下切骨模块右侧旋钮,从切骨模块上取出定位器及髓内杆。

切骨模块的上孔指示-2mm ,0,+2m 每个孔额外提供测量标杆上指示的切骨量。

摆动锯片放入切骨槽,或将锯片与切骨模块上表面齐平,切除髁部,检查切骨表面准确性。

股骨测量导板(FEMORAL SIZING GUIDE)将测量导板置于股骨髁远端中央并与股骨远侧面齐平,笔针(Stylus)可在导板内自由移动并可移向关节面近端。

笔针(Stylus)置于前部皮质刚好近关节面处。

在合适水平,笔针(Stylus)不受阻碍,顺时针转动笔针(Stylus)锁定钮至锁紧止,固定于此位置。

旋转对线(ROTAITIONAL ALIGNMENT)测量导板(sizing Guide)顶住后髁放置,可确定旋转对线。

如有髁部缺损,可旋转导板,放置在与胫骨机械轴垂直线上。

注意:可先准备胫骨。

此时,股骨前后切骨将依据髁部与已准备好的胫骨切骨面的相互关系。

笔针(Stylus)位置合适时,顺时针拧紧笔针并固定于此位置,股骨实际型号依笔针臂垂直轴来确定。

多数情况下,胫骨与机械轴垂直行切骨,股骨假体放在大约3°外旋,使屈膝间隙对称。

相应地,选择后外侧及前内侧孔,外侧切骨8mm,内侧切骨10-11mm。

切骨模块如此放置产生3°外旋切骨,可优化髌骨轨迹和使屈膝间隙对称。

这样将减少对紧张的屈膝间隙内侧进行松解,允许胫骨假体对等旋转。

少数情况,为使屈膝间隙对称,外旋需大于3°。

切除周边骨赘后,屈膝90°,使用板状撑开器使侧副韧带紧张,安装胫骨髓外对线定位器,将其上部平面升至导针孔水平,并平行于平台安放。

如需要更多的外旋,将内侧孔向前再定位。

外侧髁发育不全的外翻畸形,外侧孔靠后重新定位。

股骨大小选择(FEMORAL SIZING)股骨型号测量分为前参照及后参照。

前参照导板(ANTERIOR REFERENCEGUIDE)股骨测量导板将定位股骨前后及斜面切骨模块,此时假体前翼恰好与股骨前侧皮质齐平,当股骨测量导板正对应某型号时,从后髁切骨8mm,与假体后髁厚度相符。

常规指示刻度的锯齿状边缘显示股骨假体的内外侧大小,在二种型号之间时,必须决定使用大一号或小一号假体。

当导板显示型号恰好时,常规从后髁切骨8mm。

然而,当处于二种型号之间时,切骨量将依所造型号大小而定。

例如,刻度为3.5,要选择小一号的假体,将导板设定在3号,使用,号前后切骨模块。

导板使用前侧皮质作为依据,前侧切骨保持不变,在后髁多切骨。

如决定使用大一号的,在本例,导板设定在4号,使用4号前后切骨块,后髁切骨将减少。

在这二种情况下,后髁切骨多少会影响屈膝间隙,因而必须注意保证伸屈膝间隙平衡。

REFERENCE GUIDE)后参照股骨测量导板与前参照导板一样方式测定股骨,型号导板将定位股骨前后及斜面切骨块,从后髁切骨8mm,适合于假体后髁厚度。

然而,此时会同前参照一样,出现后髁参照问题。

如股骨测定在二种型号之间,以3.5为例,有三种可能:1.小一号,设定型号为3,使用3号切骨块,在后髁切骨8mm。

因这种选择增加前部切骨量,必须注意避免在前部股骨皮质出现凹槽,使用参照导板(966530)与前后切骨导板结合可预防。

向前移动常规导板,使用其上的毫米刻度可减少前部切骨,增加后部切骨,加大屈膝间隙。

必须注意保持前侧切骨及屈膝间隙平衡。

2.选大一号的假体,设定导板为4号,使用4号切骨块,从后髁切骨8mm,前部切骨较少。

因这种选择减少前部切骨量,必须注意防止髌/股轨迹过紧,髌/股轨迹过紧可发生于股骨前部切骨较少时。

3.第三种选择是在前后切骨之间分为包含小号的额外切骨,可通过设定常规导板于4号,使用3号切骨块来完成。

这样将增大后侧切骨1.4mm,前侧切骨1.2mm。

前后及斜面(ANTERIOR,POSTERlORANDCHAMFERCUTS)移去常规导板,选择相应的前后及斜面切骨模块(/VPChamfer CuttmgBlock),压下旋钮安装移动手柄,将手柄插入底座旋转直至锁入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