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测量心理学复习资料

测量心理学复习资料

信度
1、两次施测同一工具或两平行复本,影响信度的因素主要有哪些?主试者方面、施测情景方面和间隔时间。

2、CTT下,信度受到哪些误差的影响?主要由随机误差
3、信度系数与信度指数的关系
4、内部一致性的误差来源测验对象之间的相关性高低、测验方法的不同选择
5、分半信度中的S-B校正公式r xx=2r hh/(1+r hh)
6、克隆巴赫alpha系数计算公式的应用
7、内部一致性系数的适用条件反映测验内部题目之间的信度关系,考查测验的各个题目
是否测量了相同的内容或特质。

8、信度的影响因素被试方面、主试方面、施测情景方面和间隔时间
9、测验长度与信度的关系,公式的使用关系:测验越长,信度越高
信度
1、Kappa系数的计算
2、提高信度的方法适当增加测验的长度、使测试的所有题目难度接近正太分布,并控
制在中等水平、努力提高测验试题的区分度、选取恰当的被试团体,提高测验在各同质性较
强的亚团体上的信度、主试者要严格执行实测规程,评分者要严格按标准给分,实测场地要按测验手册的要求进行布置,减少无关因素的干扰。

3、对信度水平的要求当r xx<0.07时,测验不能用于对个人作出评价或预测,而且不能做
团体比较。

4、信度的应用之SEM以及区间估计
5、差异分数的信度与两个测验相关的关系无论两次测验的信度关系如何,两次测验相关越低,差异分数的信度越高。

6、信度对相关的校正斯皮尔曼--布朗公式:r xx=2r hh/(1+r hh)
7、再测信度与时间间隔的关系同样一个量表,随着第二次测量的时间不用,它可以有
不同的重测信度。

8、信度和效度之间的关系信度高不一定效度高,信度高是效度高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效度
1、用方差的术语理解效度效度是指在一列测量中,与测量目的有关的有效变异数与总体
变异数的比率。

2、从变异分解角度理解信度和效度的关系信度高是效度高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当随机误差的变异数减少时,真实分数的变异数增加,信度随之提高。

信度的提高给有效变异数的
增加提供了可能,至于是否能提高,还要看系统误差变异数的大小。

3、对各种效度的概念的理解和区辨:构想效度(用心理学上的某种理论结构来说明目的)、内容效度(用测量的内容来说明目的,适用于选拔、分类和成就的职业测验)、实证效度(用工作实效来说明目的)
4、内容效度的适用条件主要运用于成就测验,也适用于某些选拔和分类的职业测验。

5、区分效度、会聚效度、相容效度
6、多特质—多方法模型(MTMM)中影响相关的因素特质因素、方法因素及方法偏误
因素
7、结构效度的评定方法有哪些测验内容寻找证据法、测验之间寻找证据法、考查测验的实证效度法、多种特质--多种方法矩阵法、因素分析法
8、效标概念的理解以及效标的选择标准效标就是衡量一个测验是否有效的外在标准,
它是独立于测验并可以从实践中直接获得我们所感兴趣的行为。

效度
1、命中率(被测试选对了的人数和被淘汰对了的人数之和与总人数之比)正命中率(被测试选出来的人中真正被选对了的人数比率)
2、基础率(指符合筛选要求的群体在整个人群总体中所占的比率)选择率
3、特异性,敏感性(指所有真正符合要求的人能被测验鉴别出来)
4、有效性增加
5、效标关联效度的提高方法相关法、区分法、命中率法
6、预测及其误差
能力测验
1、韦氏智力测验与智力理论是科学的、客观的测定人的智力水平而按照标准化的程序编
制的一种测量工具。

理论:
2、能力测验与成就测验的区别与联系区别:成就测验测量的是一些特定的、限定于某一
范围的能力和知识,而能力测验的测验的则为一般性的、较为广泛的能力。

联系:成就测验和能力测验的测量对象都是认知性特质。

这两种测验都是测量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经验中
发展出来的能力。

3、各种经典智力测验工具的分数体系
4、韦氏智力测验的智商维度常识测验、理解测验、算术测验、类同测验、背数测验、词
汇测验、填图测验、积木图案测验、图片排列测验和拼图测验。

5、个体测验与团体测验的优缺点团体智力测验在同一时间内测验许多被试,省时、经济,但结果不如个体智力测验准确可靠;个体智力测验在一定时间内只能测量一个被试,其优点在于测量形式多样、手段精密、反馈及时,但与团体智力测验相比,较费时费力,不适于大
规模测试。

6、文化公平测验
7、测验偏差问题
8、Flynn效应在过去半个世纪中所有发达国家年轻人的IQ 指数(智商测试分数)都出现了持续增长。

人格测验
1、自陈、投射、情境和行为观测法,哪种最容易受被试自身因素影响投射
2、人格评估中的评定法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3、自陈人格工具编制法:因素分析方法
4、MMPI中的校正量表分数高表示一种自卫反应
5、投射测验的特点测验材料没有明确的结构和确切的意义、受测者对测验材料的反应不受
限制、测验的目的具有明显的隐蔽性、对测验结果的解释重在对受测者的人格特征获得整体
性的了解、投射测验的内容多为无明确意义的图片、投射测验的最大局限是计分上的困难。

6、瑟斯顿量表和Likert量表的测量水平
7、不同态度测验方法与社会赞许性投射测验的社会赞许性不大
IRT
1、IRT的三个基本假设能力单维性假设、局部独立性假设、项目特征曲线假设。

2、Rasch和非Rasch学派的区别个体和题目公用一把尺、数据具有线性特征、参数分离。

3、CTT的局限真分数与观测分数间存在线性关系的假定不符合事实、误差与真分数独立
的假设难以满足、对被试能力的估计依赖于测验题目的难度、测验参数具有对被试样本的很
强的依赖性等。

4、ICC:项目特征曲线人们提出用能稳定反应被试水平的潜在特质变量替代卷面总分作
为回归曲线的自变量。

5、3PL中各个字母代表的参数的意义?为个体在某一行为发展方向上的能力、c为实际测验中被试纯凭机遇作答成功的概率、b为题目难度、a为题目区分度。

6、Rasch和1PL的区别
7、测验信息和信息函数
8、IRT模型的拟合检验
9、IRT的优良特性参数不变性,即被试能力参数和项目参数不变性,二者的估计不相互
依赖。

10、CAT与IRT的关系
11、IRT下的DIF
GT
1、GT和CTT的区别
2、GT下的测验设计和实验设计的区别
3、观测全域,概括全域
4、随机单面交叉设计的变异分解MS总=MS组间+MS组内+MS残差
5、概化系数,可靠性系数的概念
6、G研究和D研究的区别G研究是指在观测全域上,根据测量设计对测量目标、所有侧
面以及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的方差协方差分量进行估计。

D研究则是在G研究基础上,通过改变测量侧面结构,测验模型等来考察概化系数和可靠性指数的变化,从而为有效控制误差,提高测验精度提供参考
7、概化系数和可靠性系数的计算
目标参照测验和测验等值
1、分数等值和分数转换
2、分数等值中,锚测验的要求
3、分数等值的条件测验所测心理结构或特性的同一性、等信度、测验等值转换关系的公
平性、测验等值转换关系的可递推性、测验等值转换关系的对称性、测验等值转换关系对总体的唯一性或称样本不变性。

4、目标参照测验的示例
5、目标参照测验的信度的估计方法1复本法、2统计以合格线为界分别进行、3计算在两次测验中分数一致人数在总人数中之比。

6、目标参照测验中内容效度的估计程序确定所要测量的全部内容范围;将测验目的具体化为不同层次的测验目标;确定每一层测验目标在整个测验中的比重;编制双向细目表;确定每一小格中的测题数量;按比例随机抽取测验题目;请专家对测题的代表性、适合性进行分析,并作必要的修改,直到大多数专家满意为止。

目标参照测验中分数分界点的确定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