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黄恕伯廛座心得体会

黄恕伯廛座心得体会

听黄恕伯讲座心得体会
2013年9月25日下午和26日上午,全国知名物理教育专家黄恕伯老师应邀为我们初中物理脱产置换研修国培班学员做了一天的讲座,讲座的专题为《我的职业观》和《学习课程标准深化评价改革》。

在我看来,这本来是很枯燥的两个话题,尤其是《学习课程标准深化评价改革》这个话题,可黄老师讲起来我们听得津津有味,全然不觉乏。

25号下午,在讲《我的职业观》的时候,黄老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将职业观作了很好的诠释。

刚下火车的黄恕伯老师略显疲惫,但是一到我们的研修课堂上却立马精神焕发起来,是什么让一位年过花甲的物理老师不远千里,顶着寒风来到我们的研修课堂?我觉得黄老师把物理教育当作自己生命的一部分,物理教育和他分不开了。

正如黄老师自己所说的职业观:“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撞钟”是“和尚”的天职;做一行、爱一行;做一天和尚要撞一天钟,不是半天,也不是几个小时或者几分钟;“撞钟”总会有“报酬”。

纵观黄老师的发展历程:高中毕业即走上讲台,从一名初级教师逐渐成长为全国闻名的物理特级教师,整个过程恰好应证了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虽然“出家”前的“和尚”未必爱“钟”,但只要有“做一行、爱一行”的决心,即使是历史使他选择了物理教育,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干劲,凭着对物理教育的浓厚兴趣,几十年来,在反复的理论研习与教学实践过程中,黄老师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物理教学经验,还从理论及实践的层面对物理教育教学改革的各个侧面进行了深入地探索。

26号下午讲的是《学习课程标准深化评价改革》。

新课程实施十多年以来,提的最响的就是三维目标及理科教学中的科学探究。

对于新课程,做为一名刚出道的和尚,也许是我们缺少对新课程理念的深入理解,也许是现有教学条件的制约,总之,我有很多困惑。

听过黄老师的讲座,心中的困惑得到缓解,黄老师通过对课标的深刻解读及对教材的深入领会给我们一个启示:要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着眼于培养学生基本素养。

黄老师用生动形象的比喻阐述了教学中“重过程”、“ 重情感”的重要性,因为当今时代知识已不再是教学目标的唯一要素,技能的训练也有时效性。

纵观物理高考试题,通过层层分解可以发现几乎所有的难题都难在学生的基本素养上,而不是在知识本身。

学生“记住了”,但是“用不好”,由此可知是学习过程出现了问题,而不是记得不牢固。

强化学习过程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基本素养,显然单纯以掌握知识为目的教学不可能使学生取得高分。

情感因素是激发学习兴趣的主要因素。

教学中怎样“重情感”?黄老师从教材
中列举了大量的案例,并且结合教材内容给大家展示了自制乐器并现场演奏,黄老师的精彩表演赢得了阵阵掌声。

黄老师说,教学要做到“重情感”,首先,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及生活中有利于培养学生情感的内容及素材,其次,教师的演示一定要有震撼力,要能在学生内心深处产生影响。

在讲解对初中物理新课标某些具体条目的认识时,黄老师分别就“新课标对功和功率的要求有哪些变化?新课标为什么删去“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的文字叙述?新课标对“大气压强”的要求有什么变化?怎样认识机械效率的要求下调为“了解”?为什么不把“伏安法测电阻”列为学生实验?为什么把科学探究原案例“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删去,而增加另外两个实例?”几个问题,做了详细解说,并播放了上一届全国录像课大赛及一些实例。

最后,黄老师对视频做了深刻、全面、详细的点评。

通过黄老师的点评,我深切体会到作为一名老师不但要上好课,还要能评好课,评课能力能真正反映一个老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

听罢讲座,我由衷敬佩黄老师渊博的学识、干练的作风及深入研究的精神。

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应当象黄老师一样,研究课标,研究教材,研究考题。

教学中以知识为线索,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面对考试,要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习惯,而不能靠记忆及所谓的套路来解题。

有了专家的引领及示范,只要我们用心思考,努力探索,一定能找到一条适合我们自己的教学方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