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刑事诉讼中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

论刑事诉讼中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

论刑事诉讼中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
(一)程序公正的概念与特性
程序公正最早是由罗马法自然正义原则发展而来的,有两项基本要求:一是任何人不得做自己的法官;二是必须给予诉讼当事人各方充分的机会来称述本方的理由,听取双方当事人的意见后世学者戈尔丁提出了程序公正的九项内容
1.与自身利益有关的人不应该是法官;
2.结果中不包含纠纷解决者个人利益;
3.纠纷解决者不应有支持或反对某一方的偏见;
4.对各方当事人的意见给予平等的关注;
5.纠纷解决者应听取双方的论据和证据;
6.纠纷解决者只在一方当事人的情况下听取另一方的意见;
7.各方当事人都能得到公平机会来对另一方提出的论据和证据做出反应;
8.解决的诸项条件应以理性推演为依据;
9.推理应论及所有的论据和证据。

我认为程序公正又可以称为形式上的公正,也可以被称“为看得见主
义”。

它关系到法律尊严和法官形象。

程序公正,实际就是讲程序要科学
合理,要充分体现和保障公正。

从审判的角度来讲,它首先要求有一个合
理的诉讼结构,对诉讼各方的诉讼权利给予平等保护;其次,体现办案的
质量、效率和效果,这一点是我们应该最终所要达到的目标。

程序公正的
含义包括五个方面。

1.程序的中立性。

这是保障司法裁判公正性的基础,是最重要的职业
道德之一。

若法官偏袒一方当事人,会使公正的法律在当事人心中丧失权
威。

利益受损的一方会认为是司法腐败导致司法不公;而得益一方会认为
摘要:打赢官司要靠人情和金钱。

因此法官在诉讼中要对双方当事人保持形式上
和实体上的中立,不能有先入为主的言行,应当回避的就要回避。

2.程序的公开性。

要求诉讼程序公开,诉讼行为公开。

除涉及国家秘
密、个人隐私或者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应当公开进行。

公开包括向当事
人及向公众公开即对群众、对新闻媒体公开,允许群众旁听案件的审理和
宣告判决,允许新闻记者采访报道开庭审判的情况,法院的审理活动应在
法庭上进行,在双方当事人面前进行。

3.程序的平等性。

要求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在诉讼中受到平等对
待,这是程序公正的基本要求,也是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内容之一。

4.程序的科学性。

程序的设计符合诉讼行为的客观规律,合理、规范,能有效地限制法官的恣意行为,符合司法效率的要求。

5.程序的及时性。

程序的设计应当以及时实现诉权、终结诉讼为宗旨,避免程序上的繁琐和诉讼成本的增加
(二)实体公正的概念与特性
实体公正就是指实体裁决公正。

它包含以下含义:法院在裁判中,法官必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客观、准确地认定案件事实,正确地适用法律,裁判结果体现公平正义的精神。

它在刑事诉讼中表现为认定罪名准确、罚当其罪;在民事诉讼中表现为明辨民事法律关系,合理解决争议;在行政诉讼中则体现为纠正违法行政行为,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实体公正要求法官在裁判过程中做到:
1、正确地认定案件事实,避免主观偏见。

即法官必须以收集到的真凭实据和正确认定的案情事实为定案依据,听取各方的意见,防止偏听偏信,先入为主,以主观想象、推测或无实据的议论作认定事实的基础。

2、正确地适用法律,杜绝滥用职权和忽视法律,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依法作出客观公正的裁判。

即必须准确地依照法律规定的原则、制度和程序办案,依照实体法的规定作为案件责任分担或定罪量刑的惟一尺度,不能滥用职权违法办案。

3、坚持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法治原则。

即对我国所有公民,无论其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宗教信仰、教育程度、健康状况和居住地等有何不同,都应当受到法律的保护;如果任何人违法,也应当受到法律的追究。

对于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孰优孰劣,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一)实体优先论。

该种观点认为实体是目标,程序只是保证目标的手段。

(二)并重论。

该种观点认为实体与程序并重,将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比做“车之两轮,鸟之双翼”。

(三)程序优先论。

该种观点认为程序公正是司法公正的逻辑起点,但当程序与实体发生冲突时,程序比实体优先。

程序的价值。

(一)首先在于保证实体价值的实现。

如果程序的设计和实施是公正的,则在多数情况下得出的实体结论会是公正的。

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在保障实体公正这个方面仍需改革、完善(如还没有确立系统有效的制度防止刑讯逼供、建立保证证人出庭的基本制度等)。

司法工人员在诉讼过程中不能只满足于追求程序公正,而需进一步认真实现实体公正的目标。

(二)第二个方面在于其独立价值,是指程序公正本身直接体现出来的民主、法治、人权和文明的精神。

其不依附于实现实体公正而存在,本身就是社会正义的一种重要内容。

如同球赛的规则,不仅为了保证较有实力的球队获胜(实体价值),而且要使球赛本身进行得更文明精彩,这样观赏性才会更大(程序价值)。

公正的刑事诉讼程序,如文明取证、公开审理、保障辩护权等,一方面直接体现司法活动的民主和人权精神,体现看得见的正义,同时会使案件的处理客观公正。

所以,程序公正既是手段,又是目的。

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总体上说是统一的,其终极目的都是追求纠纷的公正解决。

(一)实体公正对裁判的可接受性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因发现事实和适用法律的不确定性,由此也可推导出实体公正具有不确定性,而程序公正的特性有助于给这种不确定性提供正当性的基础。

程序公正具有保障实体公正实现的作用。

(二)程序公正相对实体公正又具有独立性,因程序公正具有与实体公正的不同评判标准,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还可能出现价值冲突,即程序公正和实体有时不可避免地发生矛盾,当发生矛盾时,在一定的情况下,应当采取程序优先的原则,程序公正相对实体公正又具有独立性,因程序公正具有与实体公正的不同评判标准,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还可能出现价值冲突,但在某种情况下,又必须采取实体优先的原则,例如:因错误地认定事实或适用法律,造成错判错杀,冤枉无辜。

这种情况下,一旦发现,应必须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纠错平反,并且给予国家赔偿,而不受终局程序和任何诉讼时限的限制。

总之,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如车之两轮,要求我们在追求实体正义的过程中将程序正义放在优先地位。

(三)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的关系
实体公正是结果的公正,程序公正是过程的公正,二者是相互依存的。

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都是司法公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司法的最终和最高
目标。

程序公正是实体公正实现的前提和保障。

诉讼结果的公正即实体公
正是裁判活动应有的要求,也是诉讼当事人的期望所在,但是并不是意味
着这一标准是评价司法公正与否的惟一标准。

裁判者只有依循法律规定的
程序才能向社会公众昭示其裁判行为不是恣意产物,而具有一定的合法性
和权威性。

因此,程序公正与否是评价司法公正与否的又一重要标准。


法公正内容还应包括程序公正。

实体公正是一种结果的公正,任何诉讼结
果是经过一定的过程得以实现的。

只有通过公正的审判程序充分保护各方诉讼参人的权利,充分表达诉讼当事人的主张和意见情况,全面客观地
收集证据,保证作为定案根据的证据的确实性、充分性和合法性,给诉讼参与人以公正、民主、文明的感受和教育,才能最大限度地使司法裁判为社会公众所认同和接受,从而使实体公正得以实现。

实体公正是程序公正所要达到的目标。

当事人参加诉讼,其主要目的是要求有一个有利于自己的诉讼结果。

法院处理各种类案件纠纷,经过法定的程序后就要对具体案件作出处理结果,即由法官代表国家并依靠国家强制力,经过公正、合法的程序居中对各方当事人所争执的是非曲直给予最后的公断,公正的裁决。

我认为,要推进社会公平正义,必须注重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相统一。

学号:201351416141 姓名:李翊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