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建油气合建站项目方案

新建油气合建站项目方案

新建XX油气合建站项目方案二〇二二年四月二十六日目录1 总论 (1)概述 (1)设计依据 (1)设计范围及工程规模 (1)外部设计条件 (2)设计原则 (2)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3)2 工艺设计 (4)基础参数 (4)加气部分工艺流程及主要设备选择 (5)加油部分工艺流程及主要设备选择 (8)3 总平面布置与工业民用建筑 (10)站址 (10)总平面布置 (10)竖向道路及排水布置 (10)工业与民用建筑 (11)4 公用工程 (14)给水排水工程 (14)供配电及仪表 (15)5 防火设计 (20)遵循的主要技术规范 (20)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 (20)主要工艺设施防火设计 (20)总平面布置防火设计 (21)建筑防火设计 (22)电气安全与防火 (23)站区消防 (23)6 职业安全与工业卫生 (25)工艺安全卫生 (25)建、构筑物职业安全与卫生设计 (26)绿化 (26)7 环境保护 (27)环境保护设计依据 (27)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 (27)设计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 (27)控制污染的措施 (28)绿化设计 (28)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 (29)环保投资估算 (29)8 管理机构及劳动定员 (30)管理机构 (30)劳动定员 (30)9 项目进度安排 (31)10 投资估算 (32)投资范围 (32)估算依据 (32)估算结果 (33)流动资金估算 (33)项目投入总资金 (33)1 总论概述重庆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坐落在长江、嘉陵江汇合处,是西南和长江上游重要的中心城市;我国改革开放年轻的直辖市;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交通枢纽和贸易口岸。

设计依据主要规范及标准《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02,2006年版)《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183-2004)设计范围及工程规模设计范围加油加气合建站内工程:包括工艺流程选择;主要设备选型;站区供水、供电、生产建筑等公用工程设施;仪表监控及通信;相关的安全、防火、环境与工业卫生工程以及投资估算。

工程规模XX加油加气合建站工程最大日供气规模为3×104m3,日供油量(汽油、柴油)20t。

外部设计条件供气本站气源由重庆市燃气市政管网提供,接点压力约。

接气点距拟建站约2Km,输气管道选用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管道规格为D159×5,输气管道设计压力为。

气源来气含硫化氢量≤20mg/m3。

供排水由市政给水管网引入给水管,供水压力不小于。

供电站区用电拟从站旁高压线路引入。

设计原则(1)本工程主要区域属易燃、易爆甲类生产区域,在总平面布置、建筑物的结构、生产工艺设备和设施的选择及安装,电器和仪表的选择及安装,防火、防雷、防静电设计等方面严格遵守国家有关防火、防爆的规范、规程。

(2)采用成熟的工艺技术、保证安全可靠。

加气站的主要设备选用优质产品。

(3)根据站场地形特点,在满足国家规范的前提下,总图设计做到合理、适用,符合建设单位要求,并注意尽可能节省工程造价。

(4)站内加油加气平台在保证安全使用的前提下,尽可能的节约工程造价。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主要技术指标主要技术指标表序号指标名称数量1 最大日供压缩天然气×104m3/d3 日供油量20t4 站前管道长度2000m5 站前管道设计压力6 管道规格D159×57 站内压缩机前主供气管道设计压力8 站内压缩机前主供气管道规格D159×59 站内压缩机后天然气主管道设计压力10 站内压缩机后天然气主管道规格D32×511 劳动定员18人经济指标主要经济指标表序指标名称单位指标号1 工程总投资万元2 其中:建设投资静态部分万元建设投资动态部分万元03 铺底流动资金万元2 工艺设计基础参数气象参数本气象参数摘自重庆《建筑气象参数标准》①室外计算温度年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温度:℃极端最低温度:℃最热月月平均:℃最冷月月平均:℃②大气压力年平均:夏季平均:冬季平均:③相对湿度最热月月平均:71%最冷月月平均:83%④风速全年平均:s夏季平均:s冬季平均:s⑤风向及频率全年:C:33%,N:11%夏季:C:29%,N:8%冬季:C:36%,N:13%⑥冻土深度冻土深度:无地震烈度重庆市地震烈度为6度。

加气部分工艺流程及主要设备选择工艺流程如下:进气调压计量系统——脱硫系统——压缩系统——脱水系统——储气系统——售气系统。

工艺流程简述:由燃气输配管网来的天然气经过滤、调压、计量进入脱硫装置,脱硫后首先进入缓冲罐随后进入压缩机增压至25MPa,然后进入脱水装置进行干燥处理,使其水露点达到有关规定指标要求,随后进入顺序控制盘,其出口分别由高、中、低三条管线引出,向高、中、低三组储气井自动充气,进行气体的高压贮存。

压缩天然气经过售气机计量后充入天然气汽车车载钢瓶,供压缩天然气汽车使用。

当站内储气井天然气压力降到20MPa以下时,控制系统自动用天然气压缩机直接向汽车充气,然后压缩机继续工作给站内储气井充气,使储气井的压力保持在20MPa以上,以满足汽车的充气要求。

调压、计量进站天然气通过调压器对进气进行调压,然后经过涡轮流量计进行计量。

脱硫因进站天然气H2S含量大于15mg/m3,需进行脱硫后才能进入压缩系统。

设计选用干式脱硫塔两个,处理量为2500m3/h·台,1用1备。

脱硫区包括一个原料气水饱和器、二个脱硫塔、一个缓冲罐、一个回收罐。

原料饱和器规格:DN600脱硫塔规格:DN1000,Q=2500m3/h;缓冲罐规格:DN1000回收罐规格:DN1000压缩经过脱硫后的天然气首先进入缓冲罐,然后进入压缩机进行加压,把压力为的天然气加压到25MPa。

压缩机是加气站的核心设备,采用2台压缩机。

①6-250型压缩机(1台):型号:6-250结构形式:L型水冷活塞式吸气压力:排气压力:25MPa额定排气量:750 m3/h电机功率:132KW冷却水量:12t/h进气温度:≤5℃-40℃排气温度(冷却后):≤45℃②6-250型压缩机(1台):型号:6-250结构形式:L型水冷活塞式吸气压力:排气压力:25MPa额定排气量:1200 m3/h电机功率:220KW冷却水量:20t/h进气温度:≤5℃-40℃排气温度(冷却后):≤45℃脱水由于天然气中含有一定量的水份,在高压状态下,会压缩析出水分,冷凝水如果与一定的硫化氢结合,则会对钢类容器造成腐蚀,对容器的安全性危害很大,水与氧、二氧化碳结合,也会形成腐蚀作用,另外在充装过程中有可能产生冰堵现象,所以必须进行深度脱水。

天然气经深度脱水装置脱水,在常压下的露点降至-55℃以下,设计采用1套CNG高压深度脱水装置,单台天然气处理量为2500m3/h。

技术参数:型号:GZQ-2500/25天然气处理量:2500m3/h功率:15KW储气采用储气井储气,共设6口储气井,每个水容积2m3(φ7″,h=80m),总共储气水容积为12m3。

根据经验,通过编组方法,提高加气效率,即将储气井分为高、中、低压三组,井数比例以1:2:3设置。

技术参数:公称容积:2m3设计压力:32MPa工作压力:25MPa设计井深:80m售气将储存的高压气体,通过售气机向用户进行销售,为保证售气精确计量,选用智能型质量流量计的双枪售气机6台。

加油部分工艺流程及主要设备选择成品油卸油工艺根据本站的地形特点,加油站采用自流卸油工艺,按国家规范要求,油罐车卸油采用密闭卸油方式。

油罐进油管上设有手动阀门。

成品油储存汽油、柴油贮罐均采用地下直埋卧式罐。

本站按油品设3个油罐,分别储存0#柴油、93#、97#汽油,其中设2个20m3的地下卧式油罐分别储存93#、97#汽油;设1个40m3的地下卧式油罐储存0#柴油(容积折半计)。

埋地油罐外表面采用石油沥青特加强级防腐绝缘保护,顶部覆土厚度不小于。

公称容积为20m3卧式油罐技术参数:公称容积:20m3规格:φ2540总长度:4424mm公称容积为40m3卧式油罐技术参数:公称容积:40m3规格:φ3200总长度:5380mm加油系统本设计采用油罐装设潜油泵的一泵供多枪的配套加油工艺,根据本站的油品种类及加油量测算,选用双枪税控电脑型加油机6台,其中0#柴油、93#、97#各选用2台加油机。

加油部分管道采用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

与油罐相连通的进油管、通气横管均应坡向油罐,其坡度不应小于。

液位测量系统地下油罐设有测油孔,日常管理可通过测油孔观察到罐内油品的多少,为提高本站的管理水平,油罐上设有高液位报警功能的液位接口,可在站内设相关的控制系统,通过中央液位仪精确观察油品液位高低,并与加油机计量系统核算,可及时了解售油情况,发现可能出现的漏油事故。

3 总平面布置与工业民用建筑站址总平面布置本工程设计充分结合地形及交通情况,在满足工艺需要的条件下,进行了方案布置:整个场区的布置呈南北走向布置。

在站场的东侧布置站房及变配电间、储气井、储油罐区;在站区的南面布置压缩机房、仪表间、脱硫计量区;加油加气岛布置在站区的西南方向。

加油岛、加气岛分别设置,其中设置3个加油岛,每个岛上设置2台加油机;设置3个加气岛,每个岛上设置2台加气机布置较紧凑,且交通组织更加方便。

方案平面布置具有功能分区明确,工艺布置顺畅、紧凑合理等特点。

主要技术指标:1.用地面积 3300平方米2.绿化面积 849平方米3.绿化系数 %4.建、构筑物占地面积平方米5.建筑密度竖向道路及排水布置结合加油加气站自然地形、考虑与站外XX路接点标高衔接,竖向设置采用平坡式布置。

站内道路为水泥混凝土路面,道路转弯半径不小于9m。

场地排水坡向由东向西逐渐降低,最终排至市政排水系统中。

工业与民用建筑设计依据《建筑防火设计规范》GB50016-2006《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02(2006年版)《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工程地质概况本工程暂无工程地质勘查报告,地基持力层暂定为老土,在相应阶段应提供工程地质勘查报告。

抗震设防烈度、风荷载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重庆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按《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本工程建、构筑物抗震设防分类为丙类;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本地区基本风压为m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