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四章 国人办报活动的初步实践
第四章 国人办报活动的初步实践
第四阶段:1912、9—1934史量才主办时期。 第五阶段:1934—1949史咏庚时期,有亲日倾向。 (二)史量才致力于报纸现代化 1、致力于印报技术的现代化:修建报业大楼、更 新印刷设备。 2、新闻业务的改革。 (1)确定重新闻轻言论的发展方向; (2)向“新闻报纸”发展,广建新闻网; (3)以采访国内外大事和社会新闻为主; (4)创副刊“自由谈”。 3、实行人才战略,广招贤才。
4、日文报刊:
(1)《上海新报》周刊:1890.6.5-1891.5.29,松野平三郎; (2) 《上海时报》: 1892年上海日本青年会创 办; (3) 《上海周报》 1894年创办。 5、葡文报刊: (1)《北方报》1867年创办; (2)《前进报》 1888年创办。
二、《申报》在创新中发展与商业性报纸模式的建
二、宁波、福州、汉口等地报业的出现 (一)宁波 1、《中外新报》: 创办时间: 1854—1861 创办者:玛高温、应思礼 宗旨:“以圣经之要旨为宗旨” : 刊期编辑:宗教性半月刊, 半月刊,每期4页 ,售价10文 内容:本市、国内各地和国际新闻,并选录京 报材料,也登宗教、科学和文学等方面稿件。
傅兰雅与《格致汇编》
(6)《成童画报》月刊,1889.1-1914,中国最早 出版的儿童刊物 创办人:同文书会,墨雷主编 宗旨:宣传教义,劝人信教; 特点:图画与文字并列 (7)《小孩月报》 创办人:范约翰 编辑:三十二开书,铅印线装薄一册,月出一期。 内容:设有诗歌、故事、名人传记、博物科学等栏 目; 特点:①文字浅近易读,连史纸印,字画清晰; ②注重传授文化科学知识;③注重刊登文艺作品。
第二节 在华外报网的形成与商业性报纸模式的确立
一、以上海为中心的外报网的形成 1、中文报刊 (1)《申报》1872、4、30—1949、5、27,历时 77年零26天,是我国第一张具有近代意义的报纸 。也是旧中国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 详见后)。 特点:义利并重; 内容:侧重时政;
(2)《字林沪报》日报, 1882、5、18—1900 创办:字林洋行 主笔:巴尔福 版式:对开4张,单面印刷。 特点: ①聘请华人任主笔; ②重视言论; ③文艺成为必备内容,(《消闲报》、《夜 报》); ④加强新闻报道; ④毛边纸单面印刷,降低成本和报价,增加竞 争力。
《申报》大楼
2016/11/14
(1)报界闻人张竹平
圣约翰大学毕业生, 《申报》经理 , 1928联合 《申报》《时事新报》两报 部分编辑成立申时通讯社, 同年冬与人合股购下《时事 新报》1931、2又与人合股 购进英文《大陆报》;1932 年再次合股创办了《大晚 报》。在三报一社都拥有相 当股权,将三报一社联合起 来,在《大陆报》馆三楼设 立了一个共同的办事处 ---” 四社”.
第四阶段:《万国公报》月刊,1889.2—1907.7, 广学会宣传刊物。
宗旨:“敦政本”、“志异趣”、“端学术”; 内容: ① “京报全录”、“各国近事”等时事性内容; ②时评增多; ③西方社会科学; ④有奖征文活动。
影响: “一个影响中国领导人思想的最成功的媒介”, 读者极为广泛。扩大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眼界,激 发起爱国志士对祖国命运和前途的思考。
第三章 外报在华的拓展与垄断
第一节 外报在广州、上海等地的率先发展 一、广州报业的复苏与上海报业的问世 (一)广州报业的复苏 1、英文商业报: (1)《广州探报》:1843创刊,竹纸手抄,每期20 页,内容均为当地新闻,主要供澳门英商阅览。 (2)《中国丛报》1845、7重新迁回广州出版。 (3)《中国之友》1860、10、13—1861年广州复 刊。 2、中文报刊 《中外新闻七日录》:1865年2月创刊,16开本, 1870年停刊.
创办时间: 1868—1872.8; 创办人:林乐知 宗旨:阐释教义、沟通教徒教友 内容: ①宣传基督教教义、圣经故事、教友往来等 ; ②科学知识与新闻; ③告白。
版式:毛太纸印刷,大小如官版书(25开本 ),每期4张8面,约六七千字,1870年后调整 篇幅,每期由4张增加为8张。 刊期:周刊,每年出50期,逢阴历年终和年 初休刊2次,每期864、6—1951、3、31,是旧中 国发行时间最长的著名英文报纸。 该报前身为《北华捷报》1856年增出的英文广 告日刊《每日航运新闻》。 特点: ①政治性强。维护英国商人政客在华利益; ②大量刊载航务、商业等内容; ③开始重视并日益加强新闻报道工作; ④重视言论,为英美侵华行经辩护。
4、《上海新报》 1861、11、19—1872、12是 上海近代第一家中文报纸 创办:北华捷报馆创办、字林洋行出版 编辑:伍德、傅兰雅、林乐知、董明甫( 中)等 宗旨:信息流通 刊期:周刊—周三刊—日刊
版式:每期两个版面,第1版为商业信息和新 闻,第2版全部为商业内容; 1868、2、1,革新 后每期1张,是国内最先用白报纸两面印刷的报 纸。共四版。 内容:①商业信息;②新闻多译自外文报纸; ③言论反动。 创新:自1870、3、24起,率先在每条新闻上 加标简明题目,用头号字排标题,4号字排正文 。
副刊编辑——黎烈文 《申报》1911、8、24开 设《自由谈》副刊, 1932年底 史量才革新副刊,以“肩荷此社 会先驱与推动时代之责任” , 聘请留法归国黎烈文任主编 。 他主持期间,“自由谈”改变了 以“茶余酒后消遣”为目的的文 风,约请鲁迅等进步作家为“自 由谈”撰稿,呼吁救亡,针砭时 弊,使其成为当时具有广泛影响 的报纸副刊。—— “腰斩张资 平”
2、法文报刊
(1)《上海新闻》周刊:1870.12.5比尔创办;
(2)《进步》:1871.3.21创刊; 此外,还有《上海信使》周刊、《上海回声报》 等。 3、德文报刊: 《德文新报》: 1886.11—1917,是国内出版第 一份德文报纸。初为日刊,后改为周刊,纳瓦拉 主编,是德国在华的言论机关。
(二)上海报业的问世 1、《北华捷报》揭开上海报业发展史的第一页, 上海第一家近代商业周报。 创办时间:1850年 创办人:亨利·奚安门 内容: A、广告、行情、船期等商业性材料; 1856开 始增出英文广告日刊《每日航运新闻》,1862年更 名为《每日航运与商业新闻》。 B、新闻不多; C、言论则反映英国在华商人利益,经常刊载 康梁的文章,支持维新运动。
林乐知与《中国教会新报》
第二阶段:改名《教会新报》1872.8.31— 1874.9.5 第三阶段:《万国公报》周刊: 1874.9.5— 1883.7.28
重命名技巧:企图通过传播西方文化来影响和干预 洋务运动; 宗旨:传播西学知识;读者:扩展为社会各阶层。 内容:①政治、经济、建设、司法、外交、教育等 时事内容;②系统地介绍西方科学技术;
(8)《益闻录》半月刊, 1878.12.16– 1938 创办:上海天主教组织; 主笔:李杕 宗旨:将有益的见闻记录下来 (9)《圣心报》1887.7.21—1949 宗旨:传扬圣心、宣布圣化 内容:发表传教文章,报道宗教活动外 (10)《佛门日报》:日本人1894创办,以宣扬佛 教为主旨,标榜以“济度支那人为目的”。
《申报》创刊号 美查(1830?~1908) 英国商人、报业资本 家、19世纪60年代初 到中国上海,从事进 出口贸易,初经营茶 叶,后来开设江苏药 水厂。1872年4月30 日与3名英国人合股创 办《申报》,以商业 经营原则施行办报事 业长达17年,对报纸 业务进行一系列改革。
第二阶段:1889—1907美查兄弟有限公司时期。
2、《甬报》 : 月刊 创办时间: 1881、2—1882 创办者:阚斐迪创办、徐漪园主笔政 内容:以新闻为主,中外时事均有报道
(二)福州 1、外文报刊: 1858、10、12《福州信使报》; 1868、10、1《中国纪录报》; 1873《福州捷报》周刊、《福州每日回声报》 ; 1895《闽报》日文报纸。 2、中文报刊: (1)《教会使者报》月刊,1860创刊,是一份 用拉丁文拼音的教会读物。 (2)《中国读者》月刊
(3)《新闻报》
时间:1893、2、7— 1949、5。 创办:张叔和、丹福士、 斐礼思、福开森 体例、式样、纸张与印 刷与《申报》等上海各大 报相似,4号字排版,不 分栏,日出对开一张 特点:重利轻义; 内容:侧重经济
《新闻报》
(4)《万国公报》 1868—1907,其发展,分三 个阶段:
第一阶段:《中国教会新报》综合性宗教刊物
4、“史家办报”方针 (1)主张:记者应“负直系通史之任务”,“同仁 则以史自役”,完全是用史家的职责和道德要求 记者。 (2)举措: A、用治史的态度办报; a、为《申报》建立完整的档案; b、编纂百科全书式的史书《最近之五十年》; c、致力于文化事业,启迪民智。 B、追求新闻自由与独立,监督政府,服务民众。
(3)“铁肩辣手” 邵飘萍
毕生以“新闻救国”为志向: 1909年夏成为 《申报》的特约通 讯员。1911 、11、18与杭辛斋办 《汉民日报》,11、29任《浙江 军政府公报》编辑、 1914东渡日 本组织东京通讯社 、 1916回国 被聘为《申报》北京特约通讯员、 同年8月创办北京新闻编译社 , 1918年10月5日创办《京报》, 1918年10月北大成立了新闻研究 会,受聘为导师 ,其讲义整理出 版为《实际应用新闻学》,是我 国最早的新闻采访学专著之一 。 1926年被张作霖杀害。
李提摩太与《万国公报》
(5)《格致汇编》(1876.2.17—1892)中国近代第一 份科普期刊 创办人:傅兰雅 宗旨: “盖欲使吾华人探索底蕴,尽知理之所以 然而施诸实用,吾华人固能由浅入深得其指归则受益岂 能量哉。” 内容: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广告; 特点:栏目基本固定,其中“互相问答”专栏最有 特色、最受欢迎; 刊期:月刊—季刊;
(2) “报界奇才” 黄远生
清末最后一批进士中最年 轻的一位 ,中国第一个以新闻采 访和写作著名于世的人 ,被称为 “中国第一个真正现代意义上的 记者”。其新闻通讯有四个特点: 一是题材重大,记载翔实 ;二是 忧国忧民,痛下针砭 ;三是须眉 毕现,幽隐毕达 ;四是通俗自然, 不拘一格。 并开创“新闻日记” 这种体裁。以“能想”、“能奔 走”、“能听”、“能写”的 “四能”功夫驰名海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