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护理查房ppt
边心电图。请内分泌科会诊,急查腹部CT, 淀粉酶,脂肪酶,于22:31送入内分泌科。
糖尿病定义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常见的内 分泌代谢性疾病。其基本病理特点为胰岛素分泌 绝对或相对不足,或外周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 引起以糖代谢紊乱为主,包括脂肪、蛋白质代谢 紊乱的一种全身性疾病。其主要特点为持续的高 血糖状态、尿糖阳性和糖耐量减低。症状典型者 具有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等“三多一 少”的症候群。 。
跟过去相比有两个方面的进步:1.增加糖化血红蛋白指标, 2.弱化了症状指标,更多人纳入糖尿病范畴,得到早期诊治
并发症
q急性并发症
q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q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
q慢性并发症
q大血管病变
q微血管病变
q神经病变并发症发展至严重阶段, q眼的其他病变 可导致死亡!
q糖尿病足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
疾病分类
1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
继发性糖尿病
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 (Type I diabetes)是一种自体免疫 疾病(Autoimmune Disease)。自体免疫疾病 是由于身体的免疫系统 对自身作出攻击而成 的。1型糖尿病多发生于 青少年,因胰岛素分泌 缺乏,依赖外源性胰岛 素补充以维持生命。
性;
No Image
No Image
预防措施三
•避免、少用致糖代谢异常的药物; •戒烟戒酒等不良生活习惯;
No
No
Image
Image
糖尿病预防之四
• 积极发现和治疗高血压、高血 脂、冠心病;
• 定期进行体检,特别是老年 人,除常规空腹血糖外,还应 重视餐后2小时的血糖;
No Image
五、充满自信向糖尿病挑战— —
1型糖尿病特点
青少年多见 发病较急,症状明显 容易发生急性酮症酸中毒 多为免疫介导发生 口服药治疗无效 需终身胰岛素治疗
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是成人 发病型糖尿病,多在 35~40岁之后发病,占 糖尿病患者90%以 上。病友体内产生胰 岛素的能力并非完全 丧失,有的患者体内 胰岛素甚至产生过 多,但胰岛素的作用 效果却大打折扣,因 此患者体内的胰岛素 是一种相对缺乏。
糖尿病
病例导入:
• 黄佳威,男,23岁。入院时神志朦胧,双瞳 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反应灵敏, 面色苍白,呼吸急促28次每分;血氧 100%;心率102次每分;血压 105/56mmhg;BS26.3mmol/L。入院后建立 两条静脉通路5%NS40ml+RI40u以10ml/L泵 入,急查血常规,急诊生化,血气分析,床
微血管病变
(diabetic microangiopathy)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q 1型糖尿病病人主要死亡原因
q 病理类型:结节性肾小球硬化、弥漫性 硬化 、渗出性病变 q 糖尿病发生发展分为V期
增殖前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正常眼底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
神经病变-diabetic neuropathy
2型糖尿病
强 危险因素 未发现 胰岛素抵抗、分泌缺陷 残存30%B细胞以上 释放延迟;高;低
成年人 不明显 肥胖/脂分布异常 不易发生 口服药;胰岛素
妊娠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是指妇女在怀孕期间患上的糖尿病。临床数据显示 大约有2~3%的女性在怀孕期间会发生糖尿病,患者在妊娠之后糖 尿病自动消失。妊娠糖尿病更容易发生在肥胖和高龄产妇。有将近 30%的妊娠糖尿病妇女以后可能发展为2型糖尿病。
消瘦:体重减少:由于胰岛素不足,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使脂 肪和蛋白质分解加速来补充能量和热量。
诊断标准
2010年ADA糖尿病诊断标准:
1.糖化血红蛋白A1c≥6.5%*。 2.空腹血糖FPG≥7.0 mmol/l。空腹定义为至少8h内无热量摄 入*。 3.口服糖耐量试验时2h血糖≥11.1 mmol/l*。 4.在伴有典型的高血糖或高血糖危象症状的患者,随机血糖 ≥11.1 mmol/l。 *在无明确高血糖时,应通过重复检测来证实标准1~3。
继发性糖尿病
由于胰腺炎、癌、胰大部切除等引起者应结合病史分析考 虑。病员有色素沉着,肝脾肿大,糖尿病和铁代谢紊乱佐证, 应注意鉴别,但较少见。其他内分泌病均各有特征,鉴别时可 结合病情分析一般无困难。应激性高血糖或妊娠糖尿病应予随 访而鉴别。一般于应激消失后2周可以恢复,或于分娩后随访 中判明。
临床表现
牙周脓肿
肺结核
肾病
麻木、神经痛
脑梗塞、脑出血
白内障、视网膜病变 出血 心肌梗塞、心绞痛、高血压病
便秘、腹泻 心肌梗塞、心绞痛、高血压病
感染
坏疽、截肢
大血管病变(macroangiopathy)
心脏: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心绞痛、心衰、 心律不齐
大脑:脑缺血、脑血栓 、半身不遂
下肢:下肢疼痛、感觉异常、 间歇性跛行
糖尿病足
糖尿病的治疗
q原则:早期治疗、长期治疗、综合治疗、治疗措施个体化。
q治疗目标:使血糖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纠正代谢紊乱,消 除糖尿病症状,防止或延缓并发症。
q方案:“五套马车” q饮食、运动、药物、糖尿病教育、自我血糖血测
A:尽量少吃的食 物--糖、脂肪、酒 类
B:蛋白质类,是 每天重要的副食
年龄因素
曾经分娩过巨大胎儿的妇女
36
预防措施一
• 防治与纠正肥胖,体重指数 BMI>25者是糖尿病的高危险人 群;
• 避免高脂肪食物;
• 饮食合理、科学,食物的摄入 及代谢消耗应保持一个正常的 平衡状态,主食占50-60%, 脂肪<30%,蛋白质10-20%;
No Image
预防措施二
• 增加体力活动,参加体育 锻炼,以控制合理体重并 No 且能够增加胰岛素的敏感 Image
2型糖尿病的特点
成年人多见,但目前有年轻化 趋势
起病缓慢,症状常不明显多为 遗传因素加不良生活方式引起
初期口服药治疗有效
遗传易感 环境
自身免疫 机制
胰腺病理 胰岛素 年龄 症状 体型 酮症 治疗
1型糖尿病
HLA有关联 病毒感染 ICA、IAA、GAD65 胰岛素绝对不足 残存10%B细胞
低 青少年 三多一少明显 少肥胖 易发生 胰岛素
护理诊断
1.有感染的危险——与血糖高、机体抵抗 力降低有关。 2.潜在并发症:酮症酸中毒;低血糖反 应。 3.知识缺乏——缺乏糖尿病的有关饮食、 活动、用药等方面的知识。
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 节律和深度,瞳孔大小及神志, 监测生命体征,按医嘱正确给予氧疗,建立两条静脉通路 5%NS40ml+RI40u以10ml/L泵入。 2.取半卧位,减少疲劳和氧耗,尽可能的让患者感觉舒适。 3.遵医嘱检测患者血糖 4. 并发症的护理 ;酮症酸中毒的护理:护士应准确执行医嘱,以确 保液体和胰岛素的输入。应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状况,每l~2h留 取标本送检尿糖、尿酮体及血糖、血酮体等。
糖尿病是可以治疗的疾病
糖尿病目前不能根治,但是通过合理治疗可 以使血糖长期稳定,接近正常,糖尿病患 者可以向正常人一样的愉快生活!
象正常人一样生活
No
Image
象正常人一样工作
结婚生育
长寿
42
争取社会和家庭的关心支持
No Image
43
中国糖尿病的现状
与世界各国一样,中国糖尿病患病率在逐渐上升,糖尿病对 我国人民健康的影响日趋严重,我国虽属世界上糖尿病低患病 率国家,但糖尿病患者的人数已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 增加速度惊人。据初步统计我国糖尿病患者总数约3600万人, 其中Ⅰ型糖尿病的患者占5%,总数约200万人,我国Ⅱ型糖尿 病的患病率增长较快,目前20~75岁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约为 3%左右。
三多一少
临床表现
三多一少
多食;由于大量尿糖丢失,如每日失糖500克以上,机体 处于半饥饿状态,能量缺乏需要补充引起食欲亢进,食量 增加。
多饮:由于多尿,水分丢失过多,发生细胞内脱水,刺激口渴中枢,出 现烦渴多饮,饮水量和饮水次数都增多,以此补充水分。
多尿:糖尿病人血糖浓度增高,体内不能被充分利用,特别是肾小球滤 出而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以致形成渗透性利尿,出现多尿。血糖 越高,排出的尿糖越多,尿量也越多。
我国糖尿病呈迅猛增长之势
糖尿病发病率
12
10
8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6
4
2
0
1980
1994
2001
2010
什么是糖尿病?
• 糖尿病是一种由遗传与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 用导致的,以人体代谢障碍、血糖增高为共 同特征的慢性全身性代谢内分泌疾病。
p 致病原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各占50%)
p 致病条件:长期作用 p基本病理:血糖增高+其他代谢紊乱 p主要问题:胰岛素分泌不足+抵抗
C:主食(淀粉类) 蔬菜和适当水果
病情监测
每位病人都应有自己的血糖自我监测 日记,并养成每天记录的良好习惯
体育锻炼
运动和饮食控制、药物治疗同样重要。适量的体 育锻炼 , 可以降低体重,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药物治疗
胰岛素治疗
胰岛素治疗
糖尿病的警示灯
有糖尿病家族史 疾病和生活压力
肥胖
不良的饮食及生活习惯 缺乏体力活动 既往有妊娠的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