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基本技能
教学技能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技能。
它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运用教与学的有关知识和经验,为促进学生的学习、实现目标而采取的行为方式。
从整个教学活动系统看,教学技能是教师面临教学情境时直接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具体教学行为。
可以说,它是教师所掌握的教学理论转向教学实践的中介环节,对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工作任务,增强教学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基本技能
一、运用数学语言技能
1、教学语言要准确规范,严谨简约
数学教师对定义、定理的叙述要准确,不应使学生发生疑问和误解。
教师要做到如下两条:一是对概念的实质和术语的含义必须自己有个透彻的了解。
二是必须用科学的术语来授课,不能用生造的土话和方言来表达概念、法则、性质等。
严谨,除了具有准确性之外,还应有规范化的要求,如吐词清晰,读句分明,坚持用普通话教学等。
简约,就是教学语言要干净利索,重要语句不冗长、要抓住重点,简捷概括,有的放矢;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使用他们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话语;要准确无误,不绕圈子,用最短的时间传递最大量的信息。
2、教学语言要形象有趣,通俗易懂
首先,要用形象化语言去解释抽象的数学概念。
其次,要精心锤炼描述性的语言,把学生带入美的意境,数学教学偶尔出现几句诗情画意的语言,效果更是不同凡响。
3、教学语言要幽默风趣,比喻恰当:一是可以激活课堂气氛,调节学生情绪。
二是可以提高批评的效果,让课堂违纪地同学心悦诚服。
三是幽默可以开启学生的智慧,提高思维的质量。
4、无声语言要使用得当,恰到好处。
无声语言应该遵循下面的原则:
①不要过多地重复一个手势,以免学生感到乏味。
②不要把手交叉在腰或笔直地扶在教台上装作老成持重,更不要搔耳挠腮,转移学生的视线。
③不要把手势结束得太快,以免学生感觉突然。
④要保持手势自然、适度,达到“出其手若出其心”,不要大动作,不要太夸张、太过火。
二、板书、绘图、绘画技能
板书在课堂教学中与讲授相辅相成,是教师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
的重要手段。
板书技能也是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教学技能。
教师在精心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经过一番精心设计而组合排列在黑板上的文字、数字以及线条、箭头和图形等适宜符号称之为正板书,通常写在黑板中部突出位置。
一般把在教学过程中随讲、随写、随擦,写在黑板两端的一些辅助性文字、数字等符号称之为副板书。
1、板书的基本概念
1)板书是教师上课时为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在黑板上书写的凝结简练的文字、图形、符号等,它是用来传递教学信息的一种言语活动方式,又称为教学书面语言。
板书以其简洁、形象、便于记忆等特点深受教师和学生的喜爱。
2)板画是板书的一种特殊形式,板画也叫黑板画,是教师在传递教
学信息的过程中,以简炼的笔法,将事物、现象及其过程描绘而成的生动形象的特殊板书。
3)板书、板画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与教学语言有效结合,可以
使学生的视觉跟听觉配合,更好地感知教师讲授的内容。
2、板书的要求
1) 板书要体现出教学重点,提纲挈领,简明扼要。
2)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便于归纳、总结、概括。
3)板书要有计划性。
4)板书要具有规范性:书写字体、用语规范、板面规范、姿态要范。
3、板书的作用
1) 激发兴趣,启发思维
2)概括要点,便于记忆
[1+(4+5×3)]÷4 (一看,二想,
=[1+(4+15)]÷4 三画线,四对照)
=[1+19]÷4
=20÷4 =5
3) 揭示结构,形成网络
4)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长方形四条边长度的和叫长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5)指引观察,指导阅读。
6)正确规范的板书能为学生作出示范。
4、板书的形式(1)表格式。
(2)图文式。
(3)结构式。
(4)对称式。
(5)关系式。
三、教学设计技能
1)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目标,结合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拟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方法,选定教学手段,策划执教课堂内容的教学过程。
2) 教学课程设计、教学单元设计、课堂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的指导原则
1) 以问题激发兴趣:首先要解决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问题,使学生想学而且爱学。
2)揭示规律:抓住教材的典型性、代表性的知识内容和关键环节,
使教学过程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从而举一反三。
3)精讲精练:适度讲解、适量练习,自主、合作、互动,使学生更
快、更好、更扎实地掌握教材知识,发展能力
2、教学设计要求“四字诀”
1) 一新,教学设计要新颖有特色,即教学形式上多变,教学方法上立足创新,教学内容上充实。
让学生有常学常新之感;
2)二巧,构思巧妙,从学生认知特点、规律和课程标准出发,独具
匠心地设置教学结构,使学生在巧中享受快乐;
3)三精,教学设计时要精讲精练,既使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又使他
们在学习中活跃起来;
4)四活,教学设计应采取一切方法、手段,使教材“活”起来,使
学生“活”起来,思维“活”起来。
3、教学设计的步骤
1) 分析教材总体脉络。
2)制定教学总体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值观。
3)重难点及突破方法、手段,教材的取舍。
4)教学过程(导入、新授、练习、小结、作业、提问、板书……)
以及教具、电教手段设计。
5)设计教学手段(情境、语言、讨论等)6)形成教学方案即教案。
4、课堂导入技能
(1)导入设计的原则
①导入的循序渐进原则。
②导入的直观性、形象性原则。
③导入的趣味性和启发性原则。
④导入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原则。
⑤导入的艺术性和科学性原则。
(2)导入技能的技巧
1) 抓住一个“趣”字。
2)抓住一个“疑”字。
3)抓住一个“动”字。
(3)导入技能的类型:1) 直接导入——短、平、快。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的教学导入
同学们,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一些物体,如粉笔盒、字典、砖等,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长方体。
长方体到底有哪些性质呢今天,我们就要研究这个问题。
2)启动原有认知导入——温故而知新。
两步应用题教学导入:师出示:校园里有樟树30棵,柳树16棵。
让学生补充条件。
生:1、两种树共有几棵2、樟树比柳树多几棵3、柳树比樟树少几棵
师:柏树有几棵生大惑不解,原因是柏树与已知条件没什么联系。
师启发:那么你能给题目补个条件,使它可以求柏树有多少棵吗生(活跃的):1、柏树比柳树少3棵。
2、柏树比樟树多5棵。
3、柏树是柳树的5倍。
4、柏树比樟树和柳树的总数多2棵。
5、柏树是樟树柳树总数的3倍……
师:比较这些问题,哪些比较简单,哪些比较复杂,为什么
3) 生动实例导入——直观、生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导入
要把60元平均分给3个工人,每个工人可以分到多少钱
“认识物体”导入
让学生从家里带来茶罐、牙膏盒、魔方、球等物体,这些也是学生所熟悉的,告诉他们这些物体的形状分别叫……,学生也容易记住。
4)观教具导入——抽象内容具体化,增强感知,帮助理解。
教学“平均分”的概念导入
指导学生摆拼学具,有四种分法:1根与7根,2根和6根,3根与5根,4根与4根。
然后,教师指出最后一种分法的本质特征是“每份的根数一样多”,说明这种分法叫做平均分。
学生感受到了在操作中获取新知的快乐。
5) 故事导入——新奇有趣,调动学生积极性。
教学“小数的性质”导入
可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一天路过桃园,停下来休息,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见了水蜜桃直流口水。
师傅说:“要吃桃可以,不过得先考考你们,请你们比较下面三个数的大小,,,。
”徒弟们一看哈哈大笑,沙和尚马上说:“第三个数最大。
”猪八戒说:“不对,第一个数最大。
”孙悟空想了想说:“你们都错了,这三个数是一样大的。
”于是他们三人就争论起来……同学们,这三个数的大小究竟怎样呢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
6) 问题导入——问题是思维的开始。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导入:
我们班刚好是42人,每6人分成一组,猜猜可以分成有多少组学生头脑中马上产生疑云,急于寻求答案。
教师顺势抓住学生
的注意力,讲出分法。
从中让学生明白数学与我们生活如此相关,学生的兴趣油然而生。
7) 类比导入——从相似入手,对比教学
教学“整十、整百乘一位数口算”导入
先让学生计算一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题目,学生用口决很快就能算出,因为我们学的整十、整百乘一位数口算也可用口决来算,通过类比,学生也就很快掌握了整十、整百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3=6,20×3=60,200×3=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