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中国家具设计的思考

对中国家具设计的思考

对中国家具设计的思考
摘要
从世界现代设计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前人对古文化的承传和创新。

大量的欧洲本土元素是欧洲文化的积淀和体现。

而将中国的传统元素引入室内设计,在室内设计中体现中国的文化内涵,是中国家具设计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

本课题通过分析我最喜爱的国内知名家具设计师的设计特点,来思索中国设计应当借鉴的方法,希望能够掌握一个合理利用中国元素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方式,探讨如何利用这些元素来创造中国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室内设计,以及中国元素对形成中国风格的室内设计所起到的作用。

关键词:
历史;中国元素;传统文化;
一欧洲传统家具的发展简述
外国家具文化的历史涉及的国家、民族很多,故产生的家具的艺术风格及特征也非常庞杂。

加上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作为中国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消化和吸收。

因此先作分类分析。

在许老师讲述世界现代设计史中我们学习的基本是二战后西方设计的各路思潮,这里我不防将目光放的更远些,便于我们的全面把握。

外国传统家具经历了古埃及-古西亚-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巴洛克-洛可
可-新古典-折衷主义的历史脉络。

我们从中可以清晰的发现外国家具的历史所不厌其烦的走着 仿古 的路子。

从文艺复兴开始,到后来的 新古典 ,在综合到各时期的折衷主义,都是后人在不断地学习借鉴先人的经验过程。

19世纪工业革命带来制作方式的改变,拉开了近现代家具历史的帷幕之后,近现代的大师们依然不断的对传统家具进行着研究和学习,在他们的作品中也不断涌现出古典的影子。

如1929年著名的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为前来剪彩开幕的西班牙国王和王后设计的 巴塞罗那凳 就是受到古埃及折凳的启发。

他那著名的弧形交叉状的不锈钢与折凳腿部有着同样的简洁造型。

整体观感都是非常的高贵。

但巴塞罗那凳不是完全的照搬古埃及的形式,而是用新的材料、全新的技术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家具。

对于不同时期。

不同国家家具历史的演变理解,同样可以用 承传 来认识,我想这也是我以后进行设计创造不可摒弃的设计创造来源。

我们要知道即使是完全相背的两种设计风格之间依然有一段 习惯势力 起作用。

如"文艺复兴 与 巴洛克风格 ,善于模仿建筑的造型是文艺复兴习用的一种方法,而巴洛克也沿用了这种设计方法,到英国的新古典主义
时期的家具中同样看到相似的手法设计。

查阅资料我归纳下国外的设计风格历史分类。

(1)古老埃及主要是神权为中心的家具艺术。

(2)古老的西亚主要是实用性的家具艺术为主流设计方向。

(3)古老的希腊主要以自由民为中心的家具艺术。

(4)古罗马,追求希腊文化的延续及奢华的家具艺术。

(5)中世纪,追求宗教为中心的家具艺术。

(6)文艺复兴时期,家具设计则重点关注复兴人性需求的家具艺术。

(7)巴洛克,这一时期动态为主的家具设计占主流设计。

(8)洛可可,这是家具设计则以享乐为主。

(8)新古典主义时期,主要是追求理性的家具艺术。

(10)现今是各种风格的组合家具占其主流。

就如西欧家具设计史中的每一件家具一样,我们的每一件中式的家具也都是有有呼吸的,也许它只是整个空间的一个细节,但放在任何位置都可以决定这个地方的所构造的空间氛围。

西方设计界认为: 没有中国元素,往往就没有贵气。

时下最常见的的一种家居风格,便是以西方的装饰风格和家具为主,混合入一到两件中式家具,往往产生极其美幻的艺术效果。

经过数千年的承传,目前还可见到的中式家具,已经是大浪淘沙后的经典,它们具备了极高的融合性。

关注中式家具的,除了考虑它的材质,更注重的是其内在设计中体现出的一种中国人的家居智慧。

这些指引着我们的设计思路。

二中国传统家具的发展简述
最先了解中国家具还得从一本古书说起,那是晚明时期文征明曾孙文震亨写的《长物志》一书,收录了许多中国古家具和一些艺术性较高的中国设计。

由于我国历史的起居方式和外国有很大的区别,中国从 席地 到 垂足 的起居方式的变化,形成家具从矮型到高型的转变,但是外国一直都是高型的家具,我们和外国走着完全不同的发展路线,但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交融却是分不开的。

以下就中国家具发展史进行整理分类。

(1)史前至秦汉时期。

主要采用席地而坐的生活方式。

最突出的是漆木家具、还有各种玉制、竹制的陶瓷家具等,形成了供席地起居的完整组合形式的系列家具。

(2)魏晋南北朝到五代时期,这一时期由于政局的动荡,造成人心不安定。

佛教由此引入中国,不仅带来了精神的教义,同时也带来人们起居方式的改变,从席地而坐到垂足而坐。

当时仅限于上层统治阶级和僧侣们,大多数百姓依然沿用席地坐或跪坐的方式。

室内空间也由于起居方式的变化,渐渐有所增高。

同时,在家具的类型。

造型及工艺上都有较大的发展。

(3)宋到明初时期,我们仔细观察宋元时期的家具设计就会发现高型家具已经广泛应用于社会
的各个阶层。

这一时期的家具,主要包括床榻、几案、桌椅、凳墩、屏架台等五大类。

其中的桌、椅、凳、墩的流行是宋元时期的家具的突出特点。

(4)明中期和清初,家具时期的成熟时期。

明中期和清初在继承宋元时期传统样式发展起来的家具设计,材美工精、典雅朴素,具有特定造型风格的家具。

因为这种家具型于明代,时代特色鲜明,故称其为 明式家具 。

(5)清中期至民国,中国家具设计的衰落时期。

道光至清末,社会经济每况愈下。

同时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外来文化的渗透使家具出现过过多装饰,甚至堆砌。

社会不稳定造成家具用材不再讲究,做工也十分粗糙,中国家具在此时衰落。

三探索中国新时期的家具设计之路
家具的发展并不是没有规律可循的,它是科学的,理性主导的,也是有规律可寻的,也许个人是有创造的冲动性和不确定性,但也无法脱离时代的大环境,我们无法幻想完全脱离我们现实环境的设计思想。

纵观中国家具和欧洲家具的发展历史我们不难看出国传统风格文化意义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的演绎。

我在思考中深刻认识对中国当代文化充分理解基础上的当代设计真谛。

它不是纯粹的元素堆砌,而是通过传统文化的认识,将现代元素和传统元素结合在一起,以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来打造富有传统韵味的事物,让传统艺术在当今社会得到合适的体现。

在这里我谈谈我对中国现今家具设计的思索,(1).将古典语言以现代手法诠释,融入现代元素,注入中式的风雅意境,使空间散发着淡然优雅的人文气韵.(2)提倡本土性,因为本土化的东西更能使人感到一份亲切,一份自豪,一种心理的契合。

(3)融入时尚元素与实用主意的表现手法,古老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两种文化相得益彰又水乳交融,格调品位毋庸置疑,为传统文化那淡然悠远的人文气韵平添一分无双的风雅。

在中式的空间构造中,最重视的就是对称与均衡。

所以它的家具陈设、间架配置,还有饰物的陈列等都很注重格局的齐整,以求达到端庄稳重的效果。

这与我们家具设计的思路不谋而合。

家具设计风格最迷人也是最难把握的魅力,其考量的是一种内在的、隐含的气质。

端庄清雅与俗相毕露得区别有时也许仅仅只隔一张簿纸。

关键在于运用的是否妥当,这其实就是内在的、隐含的,也是重点所在。

四总结
中国家具设计的追求应当表现一种 敦厚稳重,淳朴古拙 的精神内涵,最求 典雅之
气 返璞归真的理想,体现出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文化。

家具设计是通过物质材料展现出来的抽象意蕴,直接影响着人们对室内空间的感觉,直接渲染着人们的生活氛围,传达着居室特定的文化精神和民俗理念,不仅要满足使用功能,还要满足人们的精神功能,要契合人们的思想情感而非简单的审美、装饰的要求,契合人们应用中国元素的认知性、象征性、社会性等深层次的精神要求。

就如文亨在震在《长物志》描绘的文人书房和家具的陈设主张一样; 斋中仅可置四椅一榻,如古须弥座,短榻、矮几、壁几之类,不妨多设。

忌靠壁平设数椅屏风。

仅可置一面书架及橱,聚列以图史,然不宜太杂,如书肆中。

我们理解到以书房的家具和器物陈设为例,家具设计的设计不仅体现着外型的美观,也要符合人们生活的品位和审美意趣,也难怪在世界现代史中我们也常常发现一些设计师冒出的设计改变生活的想法,对于室内空间布置中家具的摆设有时甚至成为比读书本身跟为重要的追求。

家是对生活向往追求的聚焦点。

主要反映为两方面;一是为经济的富有,二是为生活的美好。

号准家具设计的时代内涵脉搏,我想也就不难构建一片世外桃源之境。

[1]翟芸,家具设计。

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7
[2]胡飞.中国传统设计思维方式探索。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3]杭间.何洁.靳埭强.中国传统图形与现代视觉设计。

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1
[4]陈新生、班琼.室内设计。

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04.4
[5]李砚祖.室内设计概论。

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2.3
[6]罗友、李翔宇.浅谈中国传统装饰纹样与现代室内设计.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9月第13卷第3期
[7]赵燕、宋鸿钧.中国传统室内设计风格.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年6月第12卷
第2 期
[8]赵昕.用中元素构建我们自己的风格.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