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入世的承诺及过渡期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WTO议定书》第一部分总则第三条规定:“除本议定书另有规定外,中国应履行《WTO协定》所附各多边贸易协定中的、应在自该协定生效之日起开始的一段时间内履行的义务,如同中国在该协定生效之日已接受该协定。
” TBT协议是我国恢复WTO席位时需要优先签署的两个主要副协议之一。
一些工作组成员在《中国加入工作组报告书》中强调:“合格评定程序和标准,包括安全和其他一致性要求,必须遵守WTO《TBT协议》的规定以及GATT 1994第3条。
”(报告书第21段)
对此,中国代表在报告书中“影响货物贸易的国内政策”部分作出了相关的具体承诺(第177段到第197段),主要涉及信息援助的机制和机构,“技术法规”和“标准”的区分,《良好行为规范》接受,标准的使用、修订与审议,合格评定程序基础、运作和机构设立,信息和政策的透明性和一致性,以及对化妆品、认证标志、汽车和零部件、锅炉和压力容器的安全质量许可等方面问题。
这些承诺具体体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WTO议定书》第13条:
1.中国应在官方刊物上公布作为技术法规、标准或合格评定程序依据的所有正式的或非正式的标准。
2.中国应自加入时起,使所有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符合
3.中国对进口产品实施合格评定程序的目的应仅为确定其是否符合与本议定书和《WTO协定》规定相一致的技术法规和标准。
只有在合同各方授权的情况下,合格评定机构方可对进口产品是否符合该合同的商业条款进行合格评定。
中国应保证此种针对产品是否符合合同商业条款的检验不影响此类产品通关或进口许可证的发放。
4.(a)自加入时起,中国应保证对进口产品和国产品适用相同的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
为保证从现行体制的顺利过渡,中国应保证自加入时起,
所有认证、安全许可和质量许可机构和部门获得既对进口产品又对国产品进行此类活动的授权;加入1年后,所有合格评定机构和部门获得既对进口产品又对国产品进行合格评定的授权。
对机构或部门的选择应由申请人决定。
对于进口产品和国产品,所有机构和部门应颁发相同的标志,收取相同的费用。
它们还应提供相同的处理时间和申诉程序。
进口产品不得实行一种以上的合格评定程序。
中国应公布并使其他WTO成员、个人和企业可获得有关其各合格评定机构和部门相应职责的全部信息。
(b)不迟于加入后18个月,中国应仅依据工作范围和产品种类,指定其各合格评定机构的相应职责,而不考虑产品的原产地。
指定给中国各合格评定机构的相应职责将在加入后12个月通知TBT委员会。
此外在《中国在过渡性审议机制中提供的信息》(附件1A)的第四部分“影响货物贸易的政策”中,还就提供关于技术性贸易壁垒方面的信息内容和时间期限作出了承诺:
5.技术性贸易壁垒(向技术性贸易壁垒委员会作出通知)
(a)不迟于中国加入后4个月,关于接受《良好行为规范》的通知
(b)定期审议政府标准化机构的现有标准,使之酌情与相关国际标准相协调的情况
(c)修订现有自愿性国家、地方和行业标准,使与国际标准相协调的情况(d)在中国根据《TBT协定》所作通知中,包括根据第15条第2款所作通知和在其中提及的出版物中,以及在对现有措施进行修订过程中,按照《TBT协定》项下的含义使用“技术法规”和“标准”等术语的情况。
(e)每5年对技术法规进行审议的情况,以保证依照《TBT协定》第2条第4款使用国际标准,作为其根据该协定第15条第2款所作通知的一部分,提供采用国际标准作为技术法规基础的情况。
(f)关于在5年内将使用国际标准作为技术法规基础的比例提高10%的进展情况报告。
(g)提供实施《TBT协议》第2条第7款的程序
(h)作为中国根据《TBT协议》第15条第2款所作通知的一部分,提供一份被
授权采用技术法规或合格评定程序的相关地方政府和非政府机构清单。
(i)不断更新中国承认的合格评定机构
(j)根据工作组报告书TBT部分,在中国加入后1年,为保护环境而对化学品进行评定和控制的新法律和相关法规的制订和实施情况,其中保证完全的国民待遇,并保证完全符合国际惯例
(k)加入后1年,关于所有合格评定机构和部门是否获得即对进口产品又对国产品进行合格评定的授权及是否遵循议定书第13条第4款(a)项所列条件的信息。
(l)不迟于加入后18个月,仅依据工作范围和产品种类,指定其各合格评定机构的相应职责,而不考虑产品的原产地。
(m)加入后12个月,向TBT委员会作出的关于指定给中国各合格评定机构相应职责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