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加入WTO后的承诺及执行过程中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加入WTO后的承诺及执行过程中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加入WTO后的承诺及执行过程中的机遇和挑战
摘要:
从中国敲响复关之门到正式入世历经十五年(1986年~2001年)漫长而曲折的谈判。

期间经历了经济体制的改革问题,台湾问题,曲折艰辛的中美双边谈判、中欧双边谈判等很多挑战和挫折,中国也在不损害国家和人们的利益的前提下不断做出让步,做出承诺。

终于在2001年11月10日,在多哈举行的第4次部长级会议上,通过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协议。

入世后,我国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也恪守WTO基本规则和协定,承担相应义务,切实履行着对外承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抓住了很多机遇,也面临着很多挑战
关键字:承诺机遇挑战
一、谈判过程困难重重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自然不愿意看到一个稳定的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中国,复关入世是中国走向世界的一大步,美国自然不会轻易放过,蓄意制造事端,搅乱谈判,还频频提出对中国不公平的要求。

1989年中美关于中国复关的双边磋商中,美国代表团提出了针对中国复关的“五点立场”,包括经济改革问题,保障机制等,它的内容大大超出了原来仅仅关注的关税与非关税减让和透明度问题,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利益。

在审议中国经济体制的同时,工作组主席基拉德安排了十个主要发达国家和十个主要发展中国家参加与中国代表团进行多变非正式磋商,这意味这中国复关进入实质性议程。

美国对此极力反对美国代表在大会上公开提出: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具体走向也不清楚,应继续对中国经济体制进行审议。

欧盟随即符附和。

当发展中国家对美国提出反对意见时,美国代表当即粗暴打断:“请住嘴,在这个问题上你没有资格发言。

”令在座各国代表错愕。

直到1994年12月20日,中国与美国,欧盟还是没有达成共识,这标志着中国8年来为复关所做出的努力,所受的挫折都没有得到回报,复关失败了。

1995年11月,中国复关工作组更名为中国入世工作组,中国的复关谈判从此转入入世谈判
1999年4月8日,中美双方发表的《联合声明》出现巨大差异,美国公布的《中美联合声明》出现了三个附件(即《关于农、工、服务行业市场开放承诺》、《关于农产品检疫标准的合作协议》、《关于入世贸议定书承诺》),中国发表的声明中却没有。

以上只是中国复关入世道路上所遭受无数挫折中的一小部分,中国几乎在每一次谈判上都在不损害本国和本国人民的利益的前提下做出了让步,做出了承诺。

二、入世承诺千条万条
根据《中国加入组报告书》中关于中国所做承诺,经过粗略统计,中国一共做了143点承诺(有些一点中又包括了几条承诺),涉及经济政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等六大项内容。

具体整理见表1。

由表可知,与贸易直接相关的承诺有三大块,分别是影响货物贸易的政策,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制度,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制度。

其中涉及范围最广,所做承诺最多的就是关于影响货物贸易的政策的承诺。

其中,做出承诺最多的是关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承诺。

包括承诺对进口产品和国产品适用相同的合格评定程序;承诺将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和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合并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AQSIQ)来负责中国所有与合格评定有关的政策和程序;承诺不断公布和更新中国承认的合格评定机构的信息承诺向外国合格评定机构提供国民待遇等15项承诺。

另外还有如在原产地规则中,中国做出一旦非优惠原产地规则的国际协调完成,中国将全面采用和适用国际协调的非优惠原产地规则等承诺;在进口许可程序中,中国做出对于实行关税配额分配要求管理的货物,将不再要求单独的进口许可证批准等承诺;在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方面,中国做出在加入前,修改现行法规程序,以便全面实施中国在《反倾销协定》和《SCM协定》项下的义务等承诺;在特殊经济区方面,中国表示将在其关税领土内统一实施关税政策,做出保证此种非歧视待遇等承诺;在农业政策方面,中国做出在于中国统一管理的承诺相一致的情况下,中国将不在国家或地方各级维持、采用或重新采用管理进口产品数量、质量或待遇、或者形成进口替代做法或其他非关税措施的指导计
划或行政指导等承诺……
在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制度中,中国也做出了不少承诺,如在对外国国民适用国民待遇和最惠国待遇方面,中国做出将修改有关法律法规及其他措施,以保证外国权力持有人在所有知识产权方面的国民待遇和最惠国待遇全面符合《TRIPS协定》等承诺;在版权保护方面,中国做出将修改其版权制度以保证完全符合中国在《TRIPS协定》项下的义务等承诺……
在影响服务贸易的政策中,在检验服务方面,中国做出将不再保留具有对外国和合资产品检验机构的经营构成壁垒作用的要求等承诺;在许可方面,中国做出将与WTO成员进行磋商并制定符合中国具体承诺减让表以及中国在GA TS项下义务的、关于无固定地点销售的法规等承诺……
从中国2001年加入WTO到现在已经过了将近11年,曾经做出的那么多承诺现在到底执行的如何?我们又面临了什么机遇和挑战呢?
三、机遇挑战共同存在
A.政府部门
中国入世为政府部门的管理体制、管理职能、管理方式带来的挑战是不言而喻的。

除了受到外来企业的冲击而使一些企业倒闭,是失业人数增加外,传统的审批制被大量精简并纳入法制化的公开公正的轨道,政府从对经济与社会管理的直接干预中退出,更多的被市场的,法律的手段取代,大量的社会资源与财富的分配从官员的笔下转到了市场这只无形的手中。

后者虽然是对政府部门的挑战,却也完全可以把它看成是,促使政府加强服务,加强政府在协调市场、价格中的作用,建设清廉政府的机遇。

B.经济贸易
谈到WTO,人们谈论最多的应该就是关于经济贸易方面: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产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1、农业
以我国的主要农产品之一—玉米为例分析。

我国关于玉米的进口配额的具体承诺体现在乌拉圭回合《农业协议》中,规定了最低市场准入要求,并要求将进口配额的一个较大的比例分配给非国营企业,并逐年提高该比例,具体安排是,2002年分配给非国营企业的比例为32%,2003年为36%,2004年为40%,逐年递增。

近年来,我国玉米年供给量超过年消费量,大量库存积压。

加入WTO后,玉米进口数量逐年递增,供过于求的矛盾加剧,在玉米价格持续走低的情况下,国内一些地区就会退出玉米的生产。

另外,由于进口数的增加,南方沿海地区的一些玉米消费大省可利用近海的优势,进口国外价格更低廉的玉米,对北方玉米主产区的依赖性减弱,曾经的“北粮南运”的格局被“北粮南运”和“南进北出”并存的大循环打破,这对东北地区的玉米产业的冲击是很大的。

另外在《农业协议》中,中国承诺对国内农产品的价格支持、出口补贴都要予以削减,我国玉米在基期时就基本没有出口补贴,又减少补贴,又有一部分玉米转向内销,供过于求的恶性循环又会不断加剧,出现了玉米“储不下、运不出、用不了”的尴尬局面……
虽然挑战很多,我们也可以找到很多解决的方法,如不断实现专业化生产;提高玉米品质,优化品种;提高玉米利用率和经济效益……来化挑战为机遇。

长春大成集团就很好的利用了创新科技,化“危”为“机”开辟出崭新发展局面。

2009年5月份前,行业不景气加工一吨淀粉亏损500元,大成集团当即决定不再生产淀粉,而转向购买淀粉进行精加工,并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技术开发。

如今大成集团已成功转型为精加工、多元化、技术输出的成功企业,已成为国内最大玉米深加工企业。

2、工业
工业包括了钢铁业、机械业、纺织业、汽车工业、石油石化业、电子信息业等一系列产业。

以钢铁业为例分析。

由于世界产钢能力过剩,国际钢材市场已接近国际钢材企业生产成本,我国钢材价格已接近临界成本,价格、品质、服务等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

在加入WTO时,我国承诺降低进口关税,根据进口关税目录,进口关税降幅为36.62%,从进口钢材的主要品种来看,降税幅度在50%以上。

这使得国内钢材市场价格进一步下降。

这种局势逼迫我国钢铁企业必须快速向高科技,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发展的同时还要与国外同类产品竞争,如果我们最终不能夺回市场,现在的技术改造投入将变成我们巨大的负担。

在这场竞争中,除了我国钢铁企业需要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规模经济,我国政府也可以运用WTO的相关法规对我国的钢铁产业进行保护。

2002年5月20日,我国决定运用WTO所允许的保障措施对我国钢铁产业进行保护。

保障措施是用来保护本国产业不受损害的贸易救济手段。

经过审议,最终对部分钢铁产品实施保障措施,直到2003年12月26日结束该保护。

这对我国钢铁业抓紧结构调整,提升产业竞争力产生了十分显著的效果,也提高了我国政府运用WTO规则维护自身权益的水平和能力。

四、总结
中国加入WTO做出了很多承诺,执行的过程中抓住机遇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而中国也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成长起来,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同时找到真正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策略,使中国真正强大起来。

参考文献:
盛洪陈宪《WTO与中国经济的案例研究》世纪出版集团2007年一月第1版
葛金田《WTO与中国》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年2月第1版
石广生主编《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法律文件(三)》人民出版社2011年10月第1版
欧阳敏《闯关:中国复关入世历程揭秘》企业管理出版社2010年7月第1版
李凤双王晓明《从一个企业透视我国玉米加工行业发展出路》
/2010-06-01/123860652.html。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