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检查第三节淋巴结
第三节 淋巴结
正常淋巴结
直径多在0.2-0.5cm,质地柔 软,表面光滑,单个散在,触 无压痛,与毗邻组织不粘连, 不易触及。
一、表浅淋巴结分布
(一)头颈部
1.耳前淋巴结位于耳屏前方。
2.耳后淋巴结位于耳后乳突 表面、胸锁乳突肌止点处, 亦称为乳突淋巴结。
3.枕淋巴结位于枕部皮下, 斜方肌起点与胸锁乳突肌止 点之间。
•检查颈部淋巴结时可站在被检查者前面 或背后,手指紧贴检查部位,由浅及深 进行滑动触诊,嘱被检查者头稍低,或 偏向检查侧,以使皮肤或肌肉松弛,有 利于触诊。
•检查锁骨上淋巴结时,让被检查者取坐 位或卧位,头部稍向前屈,用双手进行 触诊,左手触诊右侧,右手触诊左侧, 由浅部逐渐触摸至锁骨后深部。
•检查腋窝淋巴结时,被检查 者前臂稍外展,检查者以右 手检查左侧,以左手检查右 侧,触诊时由浅及深至腋窝 各部。
2.滑车上淋巴结 位于上臂内侧,内上髁上方3~4cm处,肱二头肌与肱三头 肌之间的间沟内。
(三)下肢
1.腹股沟淋巴结 位于腹股沟韧带下 方股三角内
(1)上群:位于腹股沟韧带下方,与 韧带平行排列,故又称为腹股沟韧带 横组或水平组。
(2)下群:位于大隐静脉上端,沿静 脉走向排列,故又称为腹股沟淋巴结 纵组或垂直组。
4.颌下淋巴结位于颌下腺附 近,在下颌角与颏部之中间 部位。
5.颏下淋巴结位于颏下三角内, 下颌舌骨肌表面,两侧下颌骨 前端中点后方。 6.颈前淋巴结位于胸锁乳突肌 表面及下颌角处。 7.颈后淋巴结位于斜方肌前缘。 8.锁骨上淋巴结位于锁骨与胸 锁乳突肌所形成的夹角处。
(二)上肢
1.腋窝淋巴结 (1)外侧群:腋窝外侧壁。 (2):腋窝内侧壁近肋 骨及前锯肌处。 (5)腋尖群:腋窝顶部。
•检查滑车上淋巴结时,以左(右)手扶托被检查者左(右) 前臂,以右(左)手向滑车上由浅及深进行触摸。
检查内容
• 淋巴结的部位、大小、数目、硬度、压痛、波 动、活动度、与皮肤及周围组织有无粘连、局 部皮肤有无红肿、瘢痕、瘘管等。
• 同时注意寻找引起淋巴结肿大的原发灶。
(二)检查顺序
➢耳前、耳后、枕部、颌下、颏下、颈前、 颈后、锁骨上窝 ➢腋窝(尖群、中央群、胸肌群、肩胛下群、 外侧群) ➢滑车上 ➢腹股沟(上群、下群) ➢腘窝。
• 性别,年龄 • 体温,呼吸,脉搏,血压 • 发育与体型,营养状态 • 意识状态 • 语调与语态 • 面容与表情, • 体位,姿势,步态 • 皮肤 • 淋巴结
三、淋巴结肿大原因及表现
(一)局限性淋巴结肿大
1.非特异性淋巴结炎 ➢由引流区域的急、慢性炎症所引起, 如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齿龈炎可引起 颈部淋巴结肿大。 ➢急性炎症初始,肿大的淋巴结柔软、 有压痛,表面光滑、无粘连,肿大至一 定程度即停止。 ➢慢性炎症时,淋巴结较硬,最终淋巴 结可缩小或消退。
2.腘窝淋巴结 位于小隐静脉和腘静 脉的汇合处。
二、检查方法及顺序 (一)检查方法
➢视诊:注意局部征象(包括皮肤是否隆起,颜色有无变化, 有无皮疹、瘢痕、瘘管等),也要注意全身状态。
➢触诊:检查者将示、中、环三指并拢,其指腹平放于被检查 部位的皮肤上进行滑动触诊,这里所说的滑动是指腹按压的 皮肤与皮下组织之间的滑动;滑动的方式应取相互垂直的多 个方向或转动式滑动,这有助于淋巴结与肌肉和血管结节的 区别。
2.淋巴结结核 ➢常发生于颈部血管周围,多发性, 质地稍硬,大小不等,可相互粘连, 或与周围组织粘连,如发生干酪性 坏死,则可触及波动感。 ➢晚期破溃后形成瘘管,愈合后可形 成瘢痕。
3.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 ➢质地坚硬,或有橡皮样感,表面可光滑或突起,与周围组织 粘连,不易推动,一般无压痛。 ➢胸部肿瘤如肺癌可向右侧锁骨上窝或腋窝淋巴结群转移; ➢胃癌多向左侧锁骨上窝淋巴结群转移,因此处系胸导管进颈 静脉的入口,这种肿大的淋巴结称为Virchow淋巴结,常为 胃癌、食管癌转移的标志。
(一)全身性淋巴结肿大
1.感染性疾病 ➢病毒感染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艾滋病等; ➢细菌感染见于布氏杆菌病、血行弥散型肺结核、麻 风等; ➢螺旋体感染见于梅毒、鼠咬热、钩端螺旋体病等; ➢原虫与寄生虫感染见于黑热病、丝虫病等。
2.非感染性疾病 (1)结缔组织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 结节病等。 (2)血液系统疾病: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恶性组 织细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