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勤奋》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明道小学李莉
《说勤奋》是一篇说理性的课文,课文主要通过司马光和童第周一古一今两个事例,说明了“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以及“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这个道理。
相对于其它课文,这篇课文的内容缺乏趣味性。
如何高效地上好这节课,同时又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是教师备课与上课时应该着力解决的主要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紧扣“勤奋”两字,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对课文的语言文字经历一个“感知——感受——感悟”的过程,从而引领学生一步一步经历“参与——建构——生成”的过程,力求在平等融洽的对话环境中培养了学生积极的情感和态度。
新课标指出:要树立大语文观,要让语文课堂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在教学中教师就结合这样的思想,由一个话题引入“勤奋”,由勤奋发问,话题的选择来源于学生所熟知的生活实际,学生说起来头头是道,并没觉得太艰涩。
课堂以生活为谈话的内容,容易激发学生谈话的兴趣。
在初读指导中,教师要十分注重词语的教学与课文读通读顺的指导。
课堂上要留足时间让学生读通课文、开火车读词语和找、读难读的句子,为进一步感知课文做准备。
第二块是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要让学生快速找出文中直接点出勤奋非常重要的句子,让他们从中品读、理解,悟出一个道理——只有勤奋才能最终取得成功,直接揭示全文主旨。
在前面教学的基础上,教师再指导学生围绕两个具体的事例(学生可以自主学习一个事例),抓住关键词句品悟、想象,让学生感受司马光和童第周的勤奋,从而深刻领会作者要阐述的道理。
在最后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拓展学习名人名言。
这样,既超越了文本,又充分发挥了文本的情感内涵,从而引发学生与文本的深层次对话。
第一课时的教学一般都是揭题解题,了解生字生词,熟悉课文结构。
本节课基本上也是按照这个模式组织教学。
对于生字词的学习,教师可以在出示生字词语时进行了一些创新,按照三个人物分别带出三组词语。
备课时仔细分析每一个生字词语,确定每个生字的教学重点是字形,是字音,还是字义?做到有的放矢,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课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标尺。
教学中要从每个细节入手面向全体学生,抓住重难点,重点指导学生朗读、感悟,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等良好习惯,调动学生的学生兴趣。
只有学生学习得法,教学效果才能得到保证。
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容易陷入教学节奏偏慢的窠臼,课堂的教学没有整体感。
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力避,让课堂走向高效与简约。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