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办学体制机制创新通过与徽商企业安徽商之都、荣事达集团等合作企业建立董事会或理事会,合作办学、基地共建、资
源共享,构建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和保障机制。
建立校企双方市场开发、技术咨询与项目实施的合作机制。
2
完善校企合作的激励机制、利益机制、评价机制和情感机制。
3
(二)校企合作制度建设《校企合作领导组工作章程》、《校企合作办公
室工作职责》、《校企合作例会制度》
《学生技术项目创新认证学分的暂行办法》、《优秀毕业生创业基金的资助办法》、《学生专项奖学金、助学金设立管理办法》
2
《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管理办法》、《服务外包项目的管理制度》、《实习实训安全责任分担制度实施细则》
3
(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外联:
顶岗就业
式三阶段递进工学交替式
内引:
引企进校融入式项目任务引入式工作情境导入式
(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依托行业,校企合作。
实现与安徽商之都、荣事达集团、苏宁电器等50多家大中型企业深层次合作;拓展校外实训基地165个。
工学交替,订单培养。
重点建设的专业及专业群90%实现工学交替,订单培养。
2
任务驱动,项目导向。
实现80%的专业教学任务驱动或项目导向。
3
(四)课程建设
引入物流管理、市场营销、会计等5个行业企业职业标准课程课程体系由合作企业技术专家参与指导设计各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内容,完善专业能力模块课程。
由企业参与共同开发特色教材,并使一批教材进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系列。
教材建设力争建成60门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形成一批包括优质核心
课程、特色教材和多媒体课件组成的优质教学资源,并带
动院内20个以上相关专业主干课程水平的提高。
核心
课程
,完善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标准
(五)师资队伍建设
专业带头人。
引进和培养专业带头人,使省级以上专业带头1
人达到10人。
“双师”素质教师。
继续选派教师到企业锻炼,使重点建2
设的“双师”素质专业教师比例达到90%以上。
3
教学团队。
院级以上教学团队达到20个。
兼职教师。
聘请行业、企业一线的技术专家、技术骨干和能4
工巧匠承担实践教学,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学时比例达到50%。
师资队伍建设
序号类别省级以上数量院级数量1教学名师6人10人
2专业带头人10人30人
3教坛新秀7人20人
4专业教学团队5个15个
(六)实训基地建设
按照“校中企”模式探索建设物流管理、市场营销、财务会计、计算机信息管理、动画
设计等5个实训中心,32个
校内实训室;新增37个校外
实习基地,建成165个工学
结合紧密的校外实习与就业基地。
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新增)
序号类别实习实训室数量院外实习基地数量1物流管理实训中心5个5个
2市场营销实训中心5个10个
3财务会计实训中心10个10个
4计算机信息管理
实训中心
6个10个
5动画实训中心6个2个合计32个37个
(七)社会服务功能拓展
1教学资源共享。
建立公共教学资源管理平台,提高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度、覆盖面。
技术服务。
面向现代服务业开展技术咨询服务,2
每年技术服务经费收入达200万元以上。
技能、技术培训。
面向社会开展高技能、新技术3
培训和技能鉴定,年培训量2万人次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