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统计4-抽样调查制度
第一专题 政府统计(4)
§4、我国抽样调查制度
统计报表制度 普查制度 抽样调查制度
我国的统计调查体系(1994)
1994年我国统计制度改革,确定了 以必要的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 的抽样调查为主体,同时辅之以重点调 查、统计报表及科学推算计法第十条 统计调查应当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 经常性抽样调查为主体,以必要的统计报表、重点调查、 综合分析等为补充,搜集、整理基本统计资料。 重大的国情国力普查,需要动员各方面力量进行的, 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组织统计机构 和有关部门共同实施。 进行经常性抽样调查,应当在调查前查明基本统计 单位及其分布情况,按照经批准的抽样调查方案,建立 科学的抽样框。 发往基层单位的全面定期统计报表,必须严格限制。 凡通过抽样调查、重点调查、行政记录能取得统计数据 的,不得制发全面定期统计报表。
三、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方案
1、调查目的:为了准确、及时地掌握全国 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口变动以及 人口计划执行情况,为国家和省级人民 政府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掌 握人口增长情况提供可靠的人口数据。
2、调查组织方式:采用在抽中的调查小区 (调查群)中,按常住人口登记的原则 以户为单位进行调查,既调查家庭户, 也调查集体户;既包括城镇人口,也包 括农村人口。全国约抽取120万人。社区 调查则仅调查被抽中的调查小区所在村 委会的情况。
3、主要内容包括:农村居民居住的社区发展情 况、农村居民家庭基本情况、农村居民家庭人 口基本情况和农村居民家庭现金收支、实物收 支情况调查等。
4、资料收集:本调查制度报告期别分为年报和 定期报表。农村居民现金收支和主要农产品出 售情况为定期报表,其余为年报。报表在国家 农村住户调查网点中进行。农村居民的现金收 支和实物收支情况通过农村住户记帐取得资料, 其余调查内容采用年底对调查户一次性访问调 查方式取得资料。
3、调查时间:调查的标准时间为当年10月 1日0时,现场登记的时间为10月份。
4、调查内容:
按人填报的项目,包括个人的基本情况、就业和 失业情况、婚姻状况、妇女生育情况、出生和 死亡情况等。按户填报的项目,包括本户住址 编码、户别、本户总人口、上年10月 1日以来 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本户户籍人口中外出半 年以上的人口、本户年内迁出人口等。按社区 填报的项目,包括居住地类型,全村户数、人 口数和出生、死亡人口,公共交通、教育、医 疗、饮水、通讯等方面的条件,耕地面积和上 年人均年纯收入等。
其主要内容包括:居民家庭人口和劳动就业状况, 收入和现金支出状况,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状况, 购买主要商品数量及变化情况,耐用消费品拥有 量及变化情况,家庭食品消费及营养状况,家庭 住房情况,实物收入状况,货币流动、储蓄、债 权债务情况,各类居民家庭之间收入、消费差异 情况。
4、调查方法: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确定调 查城市(或县城)、街道、家庭户。为了使调 查力量分布比较均匀,并适当照顾某些边远省 份和少数民族地区,在随机抽样的原则上,又 给部分省、自治区增加了个别调查点。全国共 抽选了226个特大、大、中、小城市和县城 作为样本的初级抽样单位,调查户36000户。
一、抽样调查制度的范围
城镇劳动力调查制度 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 农产量抽样调查制度 农村住户调查 乡村社会经济调查 城市住户调查
二、城镇劳动力调查制度
1、调查目的:为国家及时掌握和了解我国城 镇失业情况,研究制定劳动就业政策,加 强调控提供依据。
2、调查范围:为全国的城镇人口,具体指设 区的市所辖的区,不设区的市所辖的街道 以及不设区的市所辖镇的居委会和县辖镇 的居委会范围内的15岁及15岁以上的人 口。
5、调查方法:
以全国为总体,省级单位为次总体,采用 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比例抽样方法。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参照国家抽样基 础方案,具体设计本省(自治区、直辖市) 抽样方案,按照国家分配的样本量抽取 样本单位。由调查员进行入户访问。
四、农产量抽样调查制度
1、调查目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村社 会经济调查队向国家统计局上报粮食等主 要农作物各季播种面积、实测产量等统计 调查数据
具体做法:
1)乡(镇)、村社会经济基本情况和农村集体 固定资产状况,通过登记台帐和其他业务报表 取得资料;
2)农户固定资产情况根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 料整理、推算;
3)乡村劳动力情况采用年底对调查户一次性访 问调查方式取得样本资料,进行推算;
4)农村社会化服务事业调查,要求对调查乡、 调查村范围内所有的农业服务单位逐一调查。
五、农村住户抽样调查方案
1、调查目的:了解农村住户的生产、收入、消 费、积累情况和社会活动情况,研究农民收入 变化和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监测农民实现小康 和摆脱贫困的进程,为各级党政领导制定农村 经济政策和决策,为社会各界了解有关信息提 供依据。
2、调查范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 列的省辖市的所有抽中的农村住户。
3、调查对象:采用按常住人口登记的原则 对调查范围内被抽中的住户中15岁及15岁 以上人口进行调查, 调查以户为单位进行, 既调查家庭户,也调查集体户。全国约抽 取25万人。
4、调查内容是被调查者在调查时点前一周 即调查周的就业与失业情况。
5、调查时间:当年三季度的调查周为9月30日前 的一周,四季度的调查周为12月15日前的一周, 次年一、二季度为季中间月15日前的一周,入 户时间为调查周的下一个星期。
3、调查范围:乡镇一级在全国所有乡、建制镇进行调查; 社区基本情况的村一级范围为全国所有村,固定资产
投资的村一级范围为农村住户抽样调查村网点;农户
在全部农村抽样调查户中进行;非农户单位在现有农 村住户抽样调查乡、村网点内进行。
4、数据收集方法:
本制度中的统计报表报告期别分为三年、年报和 季报,乡和村基本情况每三年进行一次全面调 查,其他内容为年报和定期报表。调查方法有 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两种。在调查乡(镇)、 村建立乡村社会经济情况登记台帐,定期登记 调查期内有关指标的变动情况。
本调查由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队组 织实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城调队及抽中 城市城调队按国家统计局制定的统一方案收集 资料汇总上报。
住户调查采用样本户进行连续记帐方式,由 记帐户对其家庭的各项支出逐笔记帐,然后由 调查员定期整理,按月汇总。记帐户一般连续 被调查三年,每年轮换三分之一。
2、主要内容:全年实测粮食产量,全年分品 种粮食产量,畜牧业生产情况,农作物播 种面积、种植安排,粮食预测,农用生产 资料准备情况,粮棉生产情况等。
3、组织方式: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队负 责按照国家统计局《农村抽样调查网点抽选方 案(试行)》和《农产量抽样调查技术操作规 程(试行)》,组织国家抽样调查县农调队抽 选确定调查网点,审核、汇总基层上报的样本 资料。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村社会经济调 查队根据样本资料汇总、整理,并按简单算术 平均法推算全省数据,推算结果不得修改,并 按规定日期报送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
2、调查对象:在城市和县城关镇中按随机原则 抽选的部分非农业居民家庭及其成员,包括单 身户,但不包括集体户口中的单身者。
3、调查内容:调查表包括城市住户基本情况调查 表、城市住户现金收支调查表、城市住户消费支 出调查表、居民家庭成员基本情况一览表、城市 住户居住情况表、城市住户不同收入水平家庭调 查表、城市住户实物收入调查表、城市住户主要 指标调查表等共八张。
六、乡村社会经济抽样调查方案
1、调查目的:全面了解、监测农村社区的 发展、变迁过程,准确把握农村固定资产 投资的总量,满足各级政府制定农村社会 经济政策及农村社区发展战略的决策需要, 向全社会提供优质的信息咨询服务。
2、调查内容:
包括两部分: 《农村社区基本情况调查制度》
乡镇社会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村基本情况 乡村劳动力及转移情况 农业社会化服务副业情况 《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抽样调查方案》 农户与非农户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农户建房投资情况。
5、数据报送和汇总方式:
调查数据处理使用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 济调查总队统一研制的计算机处理程序。 县农调队负责对调查资料进行审查,审 查无误后上报省(区、市)农调队,再 经省(区、市)农调队审核,通过国家 统计信息网上报综合表和基层表数据。 调查数据的汇总实行国家级超级汇总。 本调查制度实行全国统计分类标准和统 一编码。
6、调查方法:利用当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 所抽中样本中的城镇样本进行。以全国为总体, 省级单位为次总体,采用分层、多阶段、 整群 概率比例抽样方法。对抽中的住户,由调查员 进行入户访问。
7、调查的组织方式:
利用人口变动情况调查的样本进行跟踪调 查,当年第三季度,即第一次调查与人 口变动情况调查同时进行,将劳动力调 查的主要调查项目并入人口变动情况调 查表中收集有关劳动力的就业与失业情 况,不再单独组织。以后几次调查对第 一次调查的城镇样本进行跟踪,使用单 独的城镇劳动力调查表进行调查。
七、城市住户调查方案
1、调查目的:反映城市居民家庭人口、就业、 收入、消费、储蓄、手存现金、商品需求和住 房等变化情况,为党和国家研究制定劳动力就 业、工资和奖金、社会福利、货币流通、商品 生产和供应等政策提供依据;为确居民消费价 格指数权数、确定贫困线的划分、计算社会商 品购买力、国民收入分配比例及其他相关资料 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