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市政道路监理细则优化

市政道路监理细则优化

1、概况1.1 工程概况高淳区滨湖科技产业园(道路、景观、给排水泵站)项目,项目高固路、纬十路、纬十一路及双湖路南延道路。

排水体制为雨、污分流制。

雨水管:按照就近如何的原则,排入道路沿线的河道中。

雨水管径为DN300~DN1500二级钢筋混凝土管,位于道路路面下,距道路中心线5.5~9.25米,沿途预留支管。

弯道部分雨水井距道路中心线2米,路宽24米部分污水井距道路中心线5.5米。

污水管:污水就近排入新区污水处理厂,污水管管径为DN300~DN800,污水管位于道路路面下,沿途预留支管。

污水管只在道路两侧布置。

1.2道路结构1.2.1路基高填方路基(H≥60㎝),在施工前先清洗表20㎝,然后原土梨翻20㎝,翻晒、掺8%石灰,在最佳含水量下碾压密实,然后用含量6%的灰土分层回填至路面结构层下80㎝。

路面结构层下0~40㎝用含量8%的灰土分层回填,40~80㎝用含量6%的灰土分层回填,以下用6%灰土回填。

低填方或挖方路段(H<60㎝),如路床下填土不足80㎝,则需要超挖至80㎝,然后原土梨翻20㎝,翻晒、掺8%石灰,在最佳含水量下碾压密实。

路面结构层下0~40㎝用含量8%的灰土分层回填,40~80㎝用含量6%的灰土分层回填,以下用6%灰土回填。

路床顶面回弹模量E0≥35Mpa。

人行道路面结构层下,采用30㎝6%的灰土回填,压实度≥90%。

1.2.2路面车行道采用沥青砼路面,路面设计以100KN轴载,设计使用年限为十五年。

沥青砼路面:4㎝高性能路面改性沥青混合料(Sup13)+喷洒粘层油(0.5L/㎡)+8㎝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C)+沥青透油层(1.0L/㎡)+18㎝水泥稳定碎石上基层(含水量4%)+18㎝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含水量4%)+20㎝12%石灰土基层。

路床顶设计采用回弹模量≥35Mpa。

路面顶面设计弯沉值为28.4(1/100㎜)。

人行道:30*60*4㎝花岗岩石板+3㎝M10水泥砂浆+15㎝C20素砼垫层+20㎝8%石灰土。

1.3参建单位1、建设单位:高淳区滨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2、监理单位:南京天京建筑监理工程事务所3、施工单位:江苏博学建设工程公司2、监理依据2.1 《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2000);2.2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2.3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2.4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2.5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2.6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2.7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3、施工工艺及监理工作流程3.1 施工工艺3.2 监理工作流程3.2.1单位工程质量控制程序3.2.2工程量计量流程3.2.3 投资控制流程图3.2.4进度控制的工作流程3.2.5安全监理工作控制流程图4、监理施工准备阶段的监控要点4.1 熟悉合同文件、设计文件及有关技术资料,组织或协助业主组织图纸会审和设计技术交底;4.2 审批施工单位提报的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方案,审核、检查进度计划及质量目标控制计划,签返A3.1《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4.3 检查施工单位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情况,检查、核实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到位及劳力进场情况;4.4 检查施工机具进场情况,施工机具性能和数量是否满足施工要求,签返A3.3《材料(构配件)、设备进场使用报验单》;4.5 审查施工技术管理人员的技术资质及条件是否符合工程项目的要求;4.6 检查、复核施工单位测量控制点建立情况,批复《测量放线报验单》;4.7 核查施工单位各类材料的进场数量、质量(含质保书)及检测报告,签返A3.3《材料(构配件)、设备进场使用报验单》;4.8 检查施工单位施工准备情况,批复A1《工程开工报审表》。

5、监理施工阶段的监控要点5.1水泥搅拌桩5.2.1材料要求5.2.1.1 水泥:应采用经报验合格的32.5级复合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矿渣水泥及以上普通硅酸盐装袋水泥以便于计量。

严禁使用受潮、结块变质的水泥。

5.2.1.2 外掺剂:施工实际使用的固化剂和外掺剂,必须通过室内试验的检验,符合设计要求后才能使用。

5.2.2 机具要求5.2.2.1 钻机其钻进深度不得小于设计深度。

转进与提升速度在0.4m/min~0.7m/min之间。

钻进进尺有深度显示计显示,便于操作控制。

同时钻机必须要求动力大,扭矩大,适合大直径钻头成桩,具有正向钻进、反向提升的功能,并且提升力大并能实现匀速提升。

搅拌钻头应当保证反向旋转提升时,对柱中土体有压密作用。

钻头直径与设计桩径相适应,应为50㎝。

5.2.2.2 水泥土搅拌桩施工的钻机,必须安装经有关部门认可的水泥浆量计量装置,每根桩施工必须有钻头各次下钻深度及提升高度的全过程记录和水泥浆量用量曲线图。

未安装水泥浆量计量装置的钻机,一律不得施工。

每日完工后,应打印当日施工记录,附在检验资料内。

5.2.3施工现场要求5.2.3.1 施工场地应事先平整,清除桩位处地上、地下一切障碍物(包括大块石、树根和生活垃圾等)。

场地低洼时应回填粘性土料,不得回填杂土。

做好排水系统设置,使地表水迅速排出。

5.2.3.2 水泥必须集中入库存放,各施工作业点只允许临时存放当日或当班所计划用水泥。

水泥临时存放离地面高度不小于50㎝,并做好防潮、防雨措施。

5.2.3.3 桩位放样后,应洒石灰或用其它方式进行明显标识。

5.2.3.4 施工用电应符合有关安全规范要求,各种管线应有序摆放。

5.2.3.5操作人员必须身体健康,培训合格、持证上岗,非专业人员禁止操作机械。

施工人员进入施工场地必须配戴安全帽,严禁酒后操作和施工。

5.2.3.6 各施工作业点必须有一名施工技术人员和一名现场监理,进行技术指导和现场监理。

5.2.3.7 各施工作业点摆放明显标识,标明:施工路段、施工项目、施工机械、操作人员、施工技术员、现场监理和其它技术指标等。

如图:5.2.3试桩水泥搅拌桩施工前必须进行成桩试验,并且应当达到下列要求,并取得以下技术参数:5.2.3.1 满足设计喷入量的各种技术参数,如钻进速度、提升速度、搅拌速度、喷气(喷浆)压力、单位时间喷入量等。

5.2.3.2 确定搅拌的均匀性。

5.2.3.3 掌握下钻和提升的阻力情况,选择合理的技术措施。

5.2.3.4 成桩工艺性试验的桩数不少于3根。

当转移至下一施工段落时应重新进行试桩工作。

5.2.4 施工工艺5.2.4.1定位搅拌机到达施工的桩位后对中,孔位误差不得大于50mm。

并使钻机置平,使钻杆铅垂于地面,钻杆垂直度误差不大于1%。

5.2.4.2 预搅拌将搅拌头一步步下沉,待搅拌机的冷却水循环正常后才能启动搅拌机,搅拌头运转正常后放松超重钢绳,搅拌杆沿导向架切土徐徐下沉,下沉速度应由电机的电流表监测,工作电流不得超过60A。

如果下沉速度太慢,阻力太大,可通过输浆管送水稀释土体,以利钻进。

5.2.4.3制备水泥浆按设计要求的配比制备水泥浆,将制好的水泥浆液存放在集料斗中。

5.2.4.4 提升喷浆搅拌当搅拌头抵达设计深度时,将搅拌头反转,同时喷浆提升搅拌,严格控制搅拌速度,边喷浆边搅拌边提升,将所喷浆液充分与粘土拌和均匀。

5.2.4.5 重复下沉,上升搅拌。

进行第二次复搅,以达到充分搅拌的要求。

5.2.4.6 洗管向集料斗内注入清水,用灰浆泵送水清洗管路和搅拌头。

5.2.4.7 移位重复上述步骤,制作下一根桩。

5.2.5 施工质量控制5.2.5.1 水泥搅拌桩开钻之前,应用水清洗整个管道并检验管道中有无堵塞现象,待水排尽后方可下钻。

5.2.5.2 为保证水泥搅拌桩桩体垂直度满足规范要求,在主机上悬挂一吊锤,通过控制吊锤与钻杆上、下、左、右距离相等来进行控制。

5.2.5.3 对每根成型的搅拌桩质量检查重点是水泥用量、水泥浆拌制的罐数、压浆过程中是否有断浆现象、喷浆搅拌提升时间以及复搅次数。

5.2.5.4 严格按照施工设计的配合比制备水泥浆液。

为了确保桩体每米掺合量以及水泥浆用量达到设计要求,每台机械均应配备电脑记录仪。

每根桩施工必须有钻头各次下钻深度及提升高度的全过程记录和水泥浆量用量曲线图。

同时现场应配备水泥浆比重测定仪,以备现场监理和施工技术员随时抽查检验水泥浆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5.2.5.5 水泥土搅拌桩在施工中必须加强搅拌,增加水泥与土拌和均匀性。

最后一次喷浆程序完成后,必须进行复搅。

钻头下、上往返一次称为一搅,喷浆一般在钻头旋转提升同时进行,一般要求做到二喷四搅。

二喷四搅是指钻头下钻到设计深度后上提,重复二次,其中在第一、第二次上提时重复两次喷浆。

第一次下钻时为避免堵管可带浆下钻,喷浆量应小于总量的1/2,严禁带水下钻。

第一次下钻和提钻时一律采用低档操作,复搅时可提高一个档位。

每根桩的正常成桩时间应不少于40分钟,喷浆压力不小于0.6MPa。

5.2.5.6 为保证水泥搅拌桩桩端、桩顶及桩身质量,第一次提钻喷浆时应在桩底部停留30秒,进行磨桩端,余浆上提过程中全部喷入桩体,且在桩顶部位进行磨桩头,停留时间为30秒。

5.2.5.7 在搅拌桩施工过程中应采用“叶缘喷浆”的搅拌头。

这种搅拌头的喷浆口位于搅拌叶片的最外缘,当浆液离开叶片向桩体中心环状空间运移时,随着叶片的转动和切削,浆液能较均匀地散布在桩体中的土中。

长期使用证明,“叶缘喷浆”搅拌头能较好地解决喷浆中的搅拌不均问题。

5.2.5.8 施工时应严格控制喷浆时间和停浆时间。

每根桩开钻后应连续作业,不得中断喷浆。

严禁在尚未喷浆的情况下进行钻杆提升作业。

储浆罐内的储浆应不小于一根桩的用量加50kg,若储浆量小于上述重量时,不得进行下一根桩的施工。

5.2.5.9 施工中发现喷浆量不足,应整桩复搅,复喷的喷浆量不小于设计用量。

如遇停电、机械故障原因,喷浆中断时应及时记录中断深度。

在12小时内采取补喷处理措施,并将补喷情况填报于施工记录内。

补喷重叠段应大于100cm,超过12小时应采取补桩措施。

5.2 水泥稳定碎石层5.2.1 恢复道路中线,直线段每20米设一桩,并在路肩外设置指示桩,并在指示桩上标出高程线和把松铺线和压实后的设计标高定在边桩上,签返《施工放线报验单》。

5.2.2 检查施工单位水泥稳定碎石层配料是否准确,含水量、水泥用量是否符合要求。

5.2.3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所用的水泥宜用标号较低的325#缓凝型水泥,终凝时间在6小时以上,基层压实工作必须在水泥终凝前完成。

5.2.4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碎石最大粒径不应超过5cm,碾压应均匀、密实,用12吨以上压路机碾压,轮迹深度不应大于5mm。

5.2.5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质量,应符合下表:55横坡高程≤±1% 水准仪测量100m 3—7 66纵坡高程±10mm 水准仪测量20m 17 7表面平整度10mm用3m直尺量取最大值50m 1在水泥稳定层经压实和压实度检验后,应立即并加强养护,经常保持水泥稳定层表面湿润,养护期不宜小于7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