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学期美术教学设计1】:
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
——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课题,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学习美术鉴赏有什么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本课的学习对后面的美术知识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于美术作品的分类课本只列出简略的艺术分类。
因为内容多,本课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学习美术鉴赏及其意义,第二课时,学习美术的分类。
二、学情分析:
由于中学学生基础不一,估计多数高一新生对美术理论知识的掌握不严谨。
各种分类方法容易混淆。
碰到具体作品时,可能会辨识不清无法进行有规律的鉴赏
第一课时:知识点: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1、教学目标:
(1)了解《捣练图》《拾穗》等作品的相关知识。
(2)理解美术鉴赏的定义、过程和方法,认识美术鉴赏重要价值和意义。
2、教学重点: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个人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3、教学难点:结合实例掌握分类和鉴赏的过程方法。
4、教具: 课本、图片挂图及课件
5、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运用课本开篇导语进行导入,当学生走进美术馆参观时,会对风格各异的作品提出许多问题,如作品的优劣、创作的方法、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意义的大小、甚至名气的大小等等,这些疑问就已经涉及到美术鉴赏问题。
这正是鉴赏的开始,通过一个个问题的解决,才能完成对美术作品的鉴赏。
二、探究新知
1、什么是美术鉴赏?
举例:当我们置身于天安门广场的时候,都会情不自禁的从内心深处升起一种崇高、壮丽和神圣的情感,它不仅来自广场的布局、空间和周围的建筑,更来自于对天安门的认知、回忆和想象,对他的认识越多获得的审美想象就越丰富,这一过程其实就已蕴涵了美术鉴赏的基本特征。
(请学生阅读P4页文字)
美术鉴赏:就是运用我们的视觉感知、视觉经验和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
归类、分析、判断、体验、联想和评价,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它是一个综合的审美活动。
美术鉴赏的对象是美术作品;
过程是从感受、归纳、分析和判断到体验、想象和评价;
目的是获得审美享,并理解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
本质特征是综合的审美活动。
2、美术鉴赏的过程和方法。
鉴:就是甄别、归类、分析、判断。
具体说就是弄明白
(1)明白美术作品直接呈现给我们的东西如作者、创作年代、材料、手段(方法)、语言形式和内容。
(2)明白美术作品产生的相关知识如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等。
赏:就是欣赏。
(3)接受者把他通过鉴别获得的感受、体验、联想与个人经验结合,进行综合的审美判断和评价。
尝试练习:阅读材料鉴赏比较《捣练图》和《拾穗》,运用鉴赏过程和方法进行鉴赏。
问题:思考为何同为描绘妇女劳动的场面却给人不同的感受?
(1)《捣练图》张萱(唐),宋代摹本,绢本设色,中国画中的工笔画法,描绘的是宫中贵族妇女捣练情景。
《拾穗》(油画,1857年)米勒(法),描绘了三个贫穷妇女在麦地里急匆匆向前弯腰拾穗的情形。
(2)《捣练图》是盛唐时期的作品,画家张萱为宫廷画师,从他所处的阶层和擅长的仕女画来看,此画是以欣赏妇女劳动之美展现捣练过程为目的的风俗画,他突破了汉魏以来中国人物画主要描绘“烈女”“孝子”的传统题材,开始表现现实中的人物形象,对中国画有积极贡献。
《拾穗》是19世纪法国画家米勒所画,当时法国正处在贫富差距加大、阶级矛盾尖锐的时期,米勒身居农村深知农民的贫苦与艰辛,他是站在同情农民的立场上来作画。
背景是农场主小山的麦垛,农民的贫苦与地主的丰收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暗示出阶级的对立。
(3)前者既让我们看到唐代人的衣饰、生活等,其“丰颊肥体”人物造型和工细劲健的线条、富丽华贵的用色也明确传达出唐代人的审美观和审美趣味。
给人优雅平和富有劳动节奏的美感。
后者让人看了心生同情。
3、美术鉴赏的意义
体现在三个方面:
(1)从认识功能讲,通过美术作品表现的内容和美术作品的形式本身,认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
如:《清明上河图》通过对画面描绘北宋都城汴梁的繁华景象,让我们了解到当时北宋交通、手工业生产和商业贸易都十分的繁荣发达,社会动态和人民的生活状况,说明北宋首都的太平盛世。
(2)从教育功能讲,美术作品的题材所表现出的内容和主题对观众形成思想和道德上的感染和影响。
如《奔马》
(3)从审美功能讲,培养人们对美的事物、美的形式的辨别力、敏感性和感受力。
如所有作品中的色彩、造型、构图等方面都能给人不同的审美享受。
4、培养审美的眼睛有两个途径:
①欣赏大自然(属于自然景观,如看黄山日出)
②欣赏第二自然----由人创造的艺术品(属于人文景观,如天安门广场、绘画等)
三、巩固练习:阅读材料作下列练习:
1、“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曾经有位女士问法国野兽派画家马蒂斯:“难道我们女人都和你画的那样吗?”马蒂斯回答说:“夫人,那不是一位女士,那是一幅画。
”对于美术鉴赏说法不正确的是(C)
A、美术鉴赏的目的是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
B、美术鉴赏的对象是美术作品。
C、美术鉴赏就是用眼睛看美术作品
D美术鉴赏的过程是从感受、归纳、分析和判断到体验、想象和评价的过程。
2、在下列作品直接呈现出的知识方面,正确的选项为(多选)
《太白行吟图》(E、F )《奔马》(A、B )《根扎南国》(C、D )
A、中国画、1951年、徐悲鸿。
B、又名《山河百战归民主》,在表现方法上,将西洋画中的解剖与中国传统笔墨相结
合,显示出画家以中西混合的方法改造传统中国画使之具有面对现实的能力的思想。
C、中国画(纸本彩墨),吴冠中。
一生从事中西混合和油画民族化的实践,以美术的本
体语言——点线面色的结合塑造南方郁郁葱葱的榕树形象,富于韵律美形式美。
D、油画,吴冠中。
一生从事中西混合和油画民族化的实践,以美术的本体语言——点线
面色的结合塑造南方郁郁葱葱的榕树形象,富于韵律美形式美。
E、中国画,纸本水墨,梁楷,南宋著名人物画家,性情豪放,不拘礼法,自号“梁疯子”。
F、运用减(简)笔画的形式,纵笔挥洒、寥寥数笔描绘出对象的精神气质。
3、关于《奔马》的评述,正确的有:(B )
A、表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放浪情怀。
B、表达对民族前途的关怀和希望,对人民当家作主的喜悦心情和对祖国未来的期望,表
现自己的民族意识。
C、关注艺术的形式语言。
四、课堂小结:
本堂课我们学习了美术鉴赏的过程和方法,美术鉴赏对培养我们认识世界的能力和健康
的审美情趣以及未来人生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相信通过今后的学习,我们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会不断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