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半肩关节置换临床应用

半肩关节置换临床应用

半肩关节置换术治疗 老年肱骨近端骨折
流行病学
肱骨近端骨折(PHFs)约占老年人骨折410%。
15%患者需要手术治疗。包括内固定和肩 关节置换术。
临床预后取决于骨折移位部位和程度,肱 盂关节损伤情况和骨质疏松等危险因素。
手术适应症(1) 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 老年/严重骨质疏松 骨折粉碎无法进行有效内固 定
缺点:经验
内侧皮质粉碎患者不适用
假体高度的确定 内侧矩不完整,大小结节复位后
假体柄顶=大结节高度 (大结节顶点到肱骨头关节面顶点 HT=0.8cm) )
假体高度的确定 PMT=5.1(5.6)cm
胸大肌肱骨止点上缘至肱骨头关节面顶点的距离
大小结节重建、固定 关键
大小结节不愈合或畸形愈合是骨折假体置换术 后功能不良的主要原因
切口与入路 三角肌与胸大肌间沟 入路,头静脉与三角 肌拉向外侧。 皮肤和头静脉 三角肌和胸大肌 大小结节和关节囊
骨折显露
扩髓
骨质疏松患者扩髓 适度,不要追求皮 质骨抵抗感。能顺 利通过髓腔的做大 号髓腔锉即是肱骨 假体直径
假体测量
手术操作 后倾角 角度25-40°
后倾角过大 可能导致大结节移位/不愈合
手术适应症(2) 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 肱骨头严重骨质疏松无 法进行有效内固定( 常术中决定)
手术适应症(3)
骨折-脱位(四部分或三 部分)
脱位的肱骨头常常缺少 良好的软组织附着
手术适应症(4) 肱骨头劈裂骨折 老年/骨质疏松无法进 行重建
手术适应症(5) 特殊情形 1、严重骨质疏松
ORIF的禁忌症 2、神经损伤
常合并腋神经损伤,多可自行恢复。 不是关节置换禁忌症
禁忌症
术前评估 创伤系列片 肩关节正位片 肩胛骨切线位 轴位片
术前评估 CT检查 三维重建
术前评估 MRI检查 术前合并肩关节功能异常 合并肩关节脱位 血管、神经检查
除外血管损伤,腋神经损伤
麻醉与体位
气管内插管全麻
沙滩椅体位 患肩位于 手术床边,保证上肢可 以自由前屈和后伸
A,屈肘90°,前臂位于假体柄把持器20°和 40°标杆之间
C,偏心肱骨头假体调整后倾角度
B,将假体侧翼置于节间沟后缘后方 (个体差异)
手术操作 假体高度 8±3mm (3-20mm) 重要性:置换成功的关键之一 挑战性:内侧干骺不骨折粉碎
假体高度的定
肱骨矩
假体领部与内侧矩断面齐平 。实际上骨折发生于肱骨外 科颈与肱骨头交界处时肱骨 头试模下端应与骨干内侧皮 质接触。
手术技术 微创 假体放置 大小结节修复 软组织修复
病例一 女性 67岁
小结 半肩关节置换是高龄肱骨近端3/4骨折、肱 骨头劈裂及骨折-脱位的有效/首选方法。 手术技术包括肱骨头的高度、后倾角及大 小结节的固定和愈合与疗效紧密相关。 大小的结节固定和愈合是治疗成功关键。 妥善而积极的术后康复必不可少。
谢谢!
术后处理 功能段锻炼
第一阶段:3周内肩关节制动于中立/轻度 外旋;轻柔被动活动;前屈,外旋,外展 ;同时加以钟摆样运动,可持续4-6周。
第二阶段:X线有骨折愈合表现后开始主动 功能锻炼。术后6-8周。
第三阶段:增加活动范围,加强力量锻炼 。
半肩关节置换成功要素 病人身体状况 合适的假体 手术技术 术后康复
大小结节重建、固定 关键
植骨 髂骨
植骨 修补肩袖
顺序 大小结节间 大小结节与柄 大结节与骨干 小结节与骨干
术中稳定性判断
过松:各向活动不能超过正常活动度 过紧:各向活动达到可接受范围 前方稳定性:外展外旋患肩/前抽屉试验 后方稳定性:前屈内旋患肩/后抽屉试验
肱骨头在关节盂边缘上能前后移动约为肱骨头 直径的50% 上下抽屉实验?:肱骨头上下移动不能大于关节 盂上下径的一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