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病毒学检验

病毒学检验

《病毒学检验》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病毒学检验(Experimental Virology)
课程编码:
课程类别: 必修课(专业课)
适用专业: 卫生检验学本科
开课学期: 第七学期
课程学时: 63学时(理论学时27,实验学时36)
课程学分:3.5
先修课程:医学寄生虫学及检验、细菌学检验、临床医学概要等
课程简介:病毒学检验是卫生检验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是卫生检验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卫生检验专业学生必修的考试课程。

本课程通过课堂讲授、实验实习、网络自学等方式进行教学。

注重培养学生综合性思维能力,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自觉学习,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

选用教材:李洪源、王志玉主编:《病毒学检验》,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一版,2006年7月。

参考书:
1. 张朝武主编:《现代卫生检验》,第一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 李影林主编:《中华医学检验全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

3. 王秀茹主编:《预防医学微生物学及检验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4. 贾文祥主编:《医学微生物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

5. 李凡、刘星晶主编:《医学微生物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2008年1月。

二、课程教育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知悉病毒学检验的基本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知悉
常见重要致病病毒。

要求学生掌握病毒的分离培养方法、血清学实验及分子
生物学技术在病毒学检验中的应用;掌握常见重要致病病毒的生物学性状、
检验方法和预防医学意义。

为学生能独立开展各种病毒学检验打下良好基
础。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绪论
(一)学时:0.5
(二)要求
【掌握】病毒的特性;病毒学检验的内容及其应用范围;病毒学检验的一般原则。

【熟悉】病毒学检验的质量控制;病毒学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

【了解】病毒学和病毒学检验的发展史。

第一篇病毒学检验技术
第一章细胞培养技术
(一)学时:1.5
(二)要求
【掌握】体外培养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体外细胞培养的条件;组织培养的种类;细胞系和细胞株的概念;细胞培养方法;细胞培养中平衡盐、消化液和血清的作用;细胞检查方法;细胞的冻存。

【熟悉】用于病毒培养的细胞选择、细胞培养操作过程和细胞培养污染与监测。

【了解】细胞培养技术在病毒学研究中的发展;细胞系的鉴定。

第二章鸡胚接种技术
(一)学时:1.5
(二)要求
【掌握】鸡胚的结构;鸡胚的孵育与检查;接种途径与方法及其用途;病毒的检测;鸡胚接种技术的应用。

【熟悉】实验材料、器械与准备。

【了解】鸡胚的解剖与生理。

第三章动物实验技术
(一)学时:1.5
(二)要求
【掌握】实验动物的分类;普通动物、清洁动物、无特定病原体动物、无菌动物、悉生动物;近交系动物、封闭群动物、突变系动物、杂交群动物及其特点;常用实验动物种类及其品系;
实验动物接种法及采血法;动物实验在病毒学检验中的应用。

【熟悉】实验动物的麻醉方法;实验动物脑脊液、尿液的采集;实验动物的处死。

【了解】转基因动物;实验动物的编号及接种后的观察与照料;病毒学动物实验应注意的问题。

第四章病毒滴度的测定
(一)学时:1.5
(二)要求
【掌握】空斑形成单位、50%终点法、血凝试验和干扰滴定的原理及其应用。

【熟悉】空斑形成单位、50%终点法、血凝试验和干扰滴定的注意事项。

【了解】病毒滴度测定的方法步骤及计算。

第五章病毒的纯化与保存
(一)学时:0.5
(二)要求
【掌握】病毒保存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了解】常见病毒纯化的方法;病毒蛋白的分离鉴定。

第六章病毒血清学实验方法
(一)学时:2
(二)要求
【掌握】病毒血清学试验方法类型及其原理、应用。

【了解】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

第十四章病毒分离和鉴定
(一)学时:2
(二)要求
【掌握】标本的采集和处理;病毒的分离、鉴定。

【熟悉】病毒鉴定的方法类型及其原理。

【了解】病毒鉴定的注意事项
第十五章病毒感染的早期诊断(一)学时:1
(二)要求
【掌握】病毒感染早期诊断的检测内容。

【熟悉】IgM检测的方法类型;病毒特异成分的检测方法。

【了解】电镜与免疫电镜技术
第二篇病毒学检验各论
第十七章疱疹病毒及其检验(一)学时:2
(二)要求
【掌握】单纯疱疹病毒实验诊断技术。

【熟悉】疱疹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特征。

【了解】疱疹病毒性疾病的防治原则。

第十八章乳头瘤病毒及其检验(一)学时:0.5
(二)要求
【掌握】乳头瘤病毒实验诊断技术。

【熟悉】乳头瘤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特征。

【了解】乳头瘤病毒性疾病的防治原则。

第十九章嗜肝DAN病毒及其检验(一)学时:2
(二)要求
【掌握】嗜肝DAN病毒实验诊断技术。

【熟悉】嗜肝DAN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特征。

【了解】嗜肝DAN病毒的防治原则。

第二十章逆转录病毒及其检验(一)学时:1.5
(二)要求
【掌握】逆转录病毒实验诊断技术。

【熟悉】逆转录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特征。

【了解】逆转录病毒的防治原则。

第二十一章呼肠孤病毒及其检验(一)学时:0.5
(二)要求
【掌握】呼肠孤病毒实验诊断技术。

【熟悉】呼肠孤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特征。

【了解】呼肠孤毒的防治原则。

第二十二章小RNA病毒及其检验(一)学时:1.5
(二)要求
【掌握】小RNA病毒实验诊断技术。

【熟悉】小RNA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特征。

【了解】小RNA病毒的防治原则。

第二十三章冠状病毒及其检验(一)学时:0.5
(二)要求
【掌握】冠状病毒实验诊断技术。

【熟悉】冠状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特征。

【了解】冠状病毒的防治原则。

第二十四章披膜病毒及其检验(一)学时:0.5
(二)要求
【掌握】风疹病毒实验诊断技术。

【熟悉】风疹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特征。

【了解】风疹病毒的防治原则。

第二十五章黄病毒及其检验
(一)学时:1.5
(二)要求
【掌握】黄病毒病毒实验诊断技术。

【熟悉】黄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特征。

【了解】黄病毒的防治原则。

第二十六章正粘病毒及其检验
(一)学时:2
(二)要求
【掌握】正粘病毒的实验诊断技术。

【熟悉】正粘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特征。

【了解】正粘病毒的防治原则。

第二十七章副粘病毒及其检验
(一)学时:1
(二)要求
【掌握】副粘病毒的实验诊断技术。

【熟悉】副粘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特征。

【了解】副粘病毒的防治原则。

第二十八章布尼亚病毒及其检验
(一)学时:0.5
(二)要求
【掌握】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和新诺柏病毒的实验诊断技术。

【熟悉】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和新诺柏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特征。

【了解】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和新诺柏病毒的防治原则。

第二十九章弹状病毒及其检验
(一)学时:0.5
(二)要求
【掌握】狂犬病毒的实验诊断技术。

【熟悉】狂犬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特征。

【了解】狂犬病毒的防治原则。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病毒学检验为考试课程。

总成绩包括平时成绩、期末成绩和网络课程成绩三部分:总成绩=32%平时成绩+8%网络成绩+60%期末成绩。

相关主题